论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论文_ 张路,杨惠然,杨晨

论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论文_ 张路,杨惠然,杨晨

张路 杨惠然 杨晨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在我国传统的中医教学中,大多是采用师承教育的方式,由师傅将自身的中医知识传授给弟子,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临床实践过程中。在现阶段的中医院校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往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医教育体系,拥有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中医教学课程体系,对于中医人才的规模化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在中医教学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现阶段的中医教学中,如何结合这两种教学模式,培养更加高水平的中医人才成为高等院校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简述现阶段中医教育的现状,并对师承教育的有点进行论述,针对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结合措施进行探索。

关键词:师承教育;院校教育;结合;教学模式

一、目前中医医疗教育及师承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困境,前无继承,后无发展,中医教育过于倾向于西医教学,中医教育模式也向西医化方向发展(中医药技能丢失,被动和简单模仿西医实验医学,中医药研究,限制中医药研究),因此,中医教育相对较为缓慢,中医药的临床教学发展较为缓慢,中医临床阵地日渐缩小。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不明显,中医药的优势不足,中医药治疗率低,甚至出现中医医疗保健化,逐渐成为西医临床治疗的附属品与辅助技术。对中医医院来讲,中医院校毕业的中医人才成为书本上的“中医”,即所谓的“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不能服务于临床。临床中医逐渐失于传承发展,普通中医医院不能提供有效的中医医疗服务,逐渐被市场经济和社会淘汰。

(一)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广泛结合

师承教育是从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到高职教育中的,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师承教育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师承教育的优势也会逐渐显现出来,为人们所熟知。2006年,上海市卫生局招收了一批具有主治医师支撑2年以上的临床人才,用于举办相关的中医高级进修班,并采用师承教育的教学方式。这是我国首例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起来的教学案例。自此,我国中医科学院也积极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进而研究一系列更加完善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结合教育体系。

(二)名师资源有限,不能惠及高职中医院校

目前,我国已经存在了几个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结合起来的成功案例,例如,河南中医院大学的“仲景班”,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传统班”、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师承班”等,都是较为成功的几个案例。但是,与现阶段的院校教育相比,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结合依旧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师承教育的优点

(一)秉承传统文化

老中医在教授学生知识时,一般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并牢记《汤头歌诀》、《药性赋》等方剂与中药,为日后临床从医打下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师承教育要求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充分的理解。正如《医说》所言“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综观历史上的医学大家,如孙思邈、朱丹溪、张锡纯等,都在精通医术的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实践能力与辩证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师承教育更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倡导早期临床和多种临床,在参与临床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师傅独特的临床经验、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使中医思想可以传承下来。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接触,在实践中培养中医的辩证思维,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三)言传身教,传承高尚医德

与院校教育课堂上所授《大医精诚》的空泛相比,师承模式更利于进行医德教育。一个具有能力和政治诚信的著名医生更加注重医学道德的培养,并将医学道德伦理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所谓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们被老师的高尚医学伦理所感染,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吸收,更是对精神的激励。

(四)因材施教,增进师生情谊

师承教育给予师生更多彼此了解的机会,使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特长,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成才。同时,师承教育使老师不仅可以传道、授业、解惑,更能成为学生的人生路标,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师承关系的确立,增进了师生间情感交流,使良师成为益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合理引用师承教育

1、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效契合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结合需要我们寻求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从这一契合点出发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联系起来,将师承教育的优点结合到院校教育中,以莫不院校教育的不足之处。如传统师承教育师带徒形式与院校教育导师制相结合、传统师承理论学习与院校课时制度相结合,传统跟师临诊与临床实习制相结合等,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皆研究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契合点,提升中医药院校的教育水平,培养合格的中医类学生。

2、探索合理的教育方法

古代传统师承教育中老师在培养学生方法上随意性强,带领学生时除学习中医经典名著之外,要学什么,以什么方式授受学业均有很大的主观性。这种方式方法不利于运用于中医药院校医学类大学生的培养;中医药院校的院校教育则有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重心的状况,因此需要改良。

师承教育有与大学教育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将师范教育引入中医院校教育中,探索现代教育中的科学教师教育方法、理论学习教育和实践学习教育法是至关重要的。探索科学的师承教育方法使其既符合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又能最大限度发挥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是完全必要的。结合中医特性在理论学习中可推广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加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在实践学习中可提倡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的学习方法。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

为配合中医师的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从教学水平到校园文化、从配套设施到教学环境,都应该考虑到中医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为中医学生创造学习环境,满足培养中医学生的条件,为中医开辟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道路。中医药院校可以联合主要的实习单位进行软硬件建设,进行软硬件建设不仅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益,也能提高实习单位的建设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三)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结合要以人为本

1、符合当代中医类学生的特点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医教学中,中医类的学生特点较为鲜明,中医类学会说呢过既有学会说呢过的特点,也同样具有中医类学生和医师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中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中医师承教学,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中医学习顺利进行。

2、考虑中医类学生的现实压力

中医药院校中医类学生面临着各种考试压力,因此,在培养中医类学生的过程中应做到两手抓,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课程的安排,以期在师承教育与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中寻求结合点。

通过锁定教育的目标,结合中医类学生所面临的状况,制定完备的中医师承教育计划,保障中医类学生既能够学到系统的中医专业知识,又能够适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全面而又有所擅长的发展。

3、提高师生亲密度

传统的言传身教,学习汇报可以更多的获得老师的指点,另外还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搭建交流平台,如建立QQ交流学习群,通过群聊系统定期交流学习经验心得,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做一次学习心得和汇报不得少于600字,或者对跟随老师坐诊所得药方进行分析汇报,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分析提高,老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有独到见解的地方予以肯定,激励学生勤勉创新,实现教学相长。师生间长期互动的行为方式和感情基础有利于师生间亲密关系的培养。

(四)充盈师资队伍

师承教育还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充盈,中医药院校之间可以建立联系,共同担负师承教育的责任,中医药院校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有利于师承教育博采众长,增长见闻。

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任用师承教育老师机制应当更加灵活,多渠道聘请名师、名医对学生进行教授。为中医药院校的中医类大学生多寻良师,充盈中医类院校教师队伍。

(五)建立合理考核机制

中医药院校中的院校教育对老师和学生的考核机制和普通高等院校的考核机制类似,这种考核机制并不完全符合中医药文化的特点。

1、全方位的考察机制

中医教学院校在进行师承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机制与师承教育结合起来,使得教师在考核学生的成绩时,能够准确了解学生对中医典籍、药性药理等各种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还要建立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医学处方、临床技能等方面的运用与实践情况的考核制度。

2、灵活性的考察方式

对师承教育的教授情况的考核形式比较灵活,可通过观察、询问、讨论的方式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也可依据中医药学习的特色,定期组织考察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系统化摸底考察。

四、结语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融合之路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挖掘中医师承教育的精髓,运用合理的方式融入到中医药院校教育中,才能达到提高中医药人才教育水平的作用,从而为中医药界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秀萍.探寻中医儿科的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30):52-53.

[2]李鑫,李林,黄娟.在中医学本科教育中引入师承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中医杂志,2018,59(19):1708-1710.

[3]泽翁拥忠,黄晓芹,德洛,降拥四郎,刚焕晨雷,杨花.藏医本科人才高等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模式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8):126-127.

论文作者: 张路,杨惠然,杨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论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论文_ 张路,杨惠然,杨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