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论文_蒙仁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论文_蒙仁丽

◆ 蒙仁丽 贵州省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558100

摘 要:在农村,经济欠发达,留守儿童现象尤为突出。很多未成年人在爷爷奶奶等老辈们的教育下,甚至过早地独立成长,父母忽视了对这些孩子必要的教育;再加上这些老辈们本身的教育方法与今天的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孩子的思想。所以,要想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那就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留守儿童 农村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加大,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口在增多,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存在正比上升的趋势,这样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道德教育问题尤为重要。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首先,亲情的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原因之一。现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比以前好,基本上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接受较好的学校条件,但隔代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使他们对子孙的教育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认为投入太多并不一定能见多大成效,因此对子孙的教育没有多大重视。另外,父母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小孩的内心,导致留守儿童思想自由散漫,毫无上进心。

其次,很多监护人忽视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要从小培养,习惯一旦养成,便不易改变。这些小学、初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就是这个最佳时期,很多家长却忽略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这就要求监护人在教育时更应注重言传身教。如果认为德育教育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不重视或忽略了家庭教育,德育教育的工作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再次,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了对孩子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信奉“黄金棍子出好人”的古训,轻则训斥,重则棍棒相加,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了孩子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老辈或代理人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教育处于矛盾之中;有的把孩子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要什么有什么,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不尊敬长辈等不良恶习。

二、学校因素

现如今,一些学校受追求社会效益的影响,存在严重的“重智轻德”倾向。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校将德育工作放置一边,使德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 尴尬境地。尤其是学校管理层很少像关注学生成绩那样关注品德教育,甚至学校的考评上也单一地以学生的成绩为准,出现了“学生的分,老师的命根”的怪圈。这也在教师、学生意识中加深了“重智轻德”的观念。

其次,德育活动开展不够,德育课落实不到位。在农村很多地方,因为学校自身师资力量、德育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在思想品德课的设置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课时不足、教师水平有限。除了思想品德课的课时得不到应有的落实外,在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下,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也很不够。

三、社会原因

社会分层使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其在教育系统中同样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家庭中,他们的父母双方不在身边,使其处于教育边缘的地位,成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这些留守儿童承受着精神上的贫困,他们与父母缺乏基本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甚至有的孩子对父母产生了陌生感,其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被无意识地剥夺了。在学校中,他们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孤僻等情绪。

此外,现在的大众传媒及影视文学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颓废、色情和其它低级不健康的内容,孩子们的自控力较差,在无监督和管束的情况下极易陷入其中而深受其害。电视、网络等对学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

生活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学生在上学路上都能看到一群群围着赌博的人。所有这些促使一些学生也养成了贪玩好赌等不良行为,使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叫苦不堪。长此以往,学生心理也必将没有净土。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动的道德教育机制缺失

从构建德育环境的建设角度来讲,长期以来,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忽视了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更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这也大大制约了各种因素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功效。学校把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家庭教育的滞后,家庭又埋怨是社会的影响,社会又责备学校和家庭没有尽到责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互相矛盾及脱节,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及行为上滋生出许多问题。越来越少的家访,使得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日渐减少。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很多家长从来没见过孩子的老师,也不知道自己的小孩读哪个班,老师也很少进过学生的家门。片面强调学校教育,使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价值引导与社会、家庭环境不相适应,甚至完全相反,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怀疑,也使学校德育实效性差。因此,在农村引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是必行之举。

因此,加强德育工作不单是哪一方的问题,乃是全世界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全世界家庭、学校、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的紧迫任务。

论文作者:蒙仁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论文_蒙仁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