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论文_唐小军

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论文_唐小军

◇ 唐小军

(渠县河东乡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呢?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分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了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作文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正如孔子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二、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作文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活动。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但信息社会使他们的头脑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的方式,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宣泄、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例如组织“升旗仪式感受记”“诗歌朗诵评优”“优秀作品赏析”“报刊剪辑”“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墙报”等活动,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如: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收集两篇精彩文段,并在空白处写上些鉴赏文字,每周双休日收上来检查,发现好的“文章”或鉴赏文字在课上介绍并给予表扬,课后大家互相传阅,或复印好贴上“墙报”供大家阅读欣赏。学生对这项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努力收集对写作有帮助的文字,并进行深入理解,作出简要评析。他们还根据文章的内容分门别类地配以五彩缤纷的封面和生动活泼的插图,令人爱不释手。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换来的是学语文、爱老师、爱学校、爱生活、爱作文、爱文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三、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该是适度、适时和得法。讲的过多,面面俱到,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讲的太少,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又起不到点拨的作用。比如作文前的指导,要变教师讲为学生观察或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加入,增强兴趣,活跃思维,以其达到从容成文之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学习了《愚公移山》后,可让学生讨论“移山哪如搬家”;学了《最后一课》后,可让学生讨论“韩麦尔先生重返讲台后,小弗郎士该怎样学习”;学了《猫》后,让学生讨论“第三只猫的死说明了什么”;大家经过反复地讨论,既明白了范文的匠心,更觉得可写的内容很多,恨不得立竿见影,一吐为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提高,作文的思路理顺,下笔自然从容不迫了。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先说后写”的方法,每次讨论的时间虽短,效果却是事半功倍,有助于学生养成作文前认真思考的习惯。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作文基础,讨论的过程既是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方法、各抒己见的过程,更是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欲望的过程。从讨论中,学生明白了作文的目的,获得了许多可写的材料,受到了“谋篇”方法的启发,作文变得不再是难事了,学生肯定会“有话写”,“乐于写”。

四、挖掘教材的写作资源。

语文教材里选的多数是名家的作品,而且包括各种体裁,教师如果能将读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首先是积累掌握课文文章的字词,重点是对优美句子哲理性句子的仿写,如果能在每节课堂上抽取一些时间当场训练仿写,效果更好。

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定语后置的短句的独特句式,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再者是借鉴课文里的构思与写法。比如学习《山中访友》通篇的拟人手法,《羚羊木雕》中插叙的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借鉴《散步》里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巧妙运用过渡句,等等。

还可以依据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一是续写。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可以使他们享受到虚构的乐趣。如学了《皇帝的新装》以后,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安排皇帝回宫以后的故事情节。二是扩写。有的文学作品只提供了一段简洁的记叙性文字(如部分叙事散文和诗词等),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想像去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景物描写更加细腻。如学了《卖炭翁》,不妨让学生将这首叙事诗中宫使爪牙仗势欺人、巧抢豪夺的过程写成一段文字,让其具体感受一下唐代中期“宫市”的黑暗。三是依托课文阐述新观点与认识,比如《桃花源记》,可以就环保问题谈谈新思路,有人开发桃花源,造成环境污染等等,再如把《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中的主人翁的故事进行改编,让他们处在同一个时空,进行交集,从中揭示新主题。

五、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批改是评讲的前提,修改是评讲的目的。作文评讲一方面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再现别人写作时所犯错误;也可使其借鉴同龄人习作的立意构思、方法技巧等。作文的修改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与评讲目标、内容统一,可在作文评讲基础上,尝试自改、互改,改写、仿写等评讲与修改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作文评讲才更有效。

虽然一节作文评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的课堂是广阔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局限。作文评讲应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包括优秀中学生习作;重视日常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动笔习惯,如写日记、随笔等,可尝试让学生课外摘抄、评点中学生优秀作文或者“名家作品”的方式,将教师课堂评讲和课外学生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为己所用,从而通过作文评讲,使学生在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论文作者:唐小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论文_唐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