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难点及对策论文_朱有相

浅析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难点及对策论文_朱有相

来宾市地质勘察院 546100

摘要: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其复杂性一方面是由于地下水具有流动性,水质、水量随时空变化,另一方面是所使用的勘察方法种类较多。并且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水文地质勘察经常遇到一些难点。本文研究了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改进措施

前言

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水文地质的主要手段,它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测绘、勘探、试验、观测方法,经过一定的勘察程序去查明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水文地质勘察对各项生产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是一切水文地质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质量的高低和结论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费用高、工期长的工作,如果勘探工程布置不当,其后果将是既浪费勘察费用,又不能提供工程设计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给工程建设、生产环境等诸多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研究。

1.常见水文地质勘察中的难点问题

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和工业、国防用水,都与地下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地下水在某种情况下又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如:地下水污染、地面坍塌、地面沉降等。因此需要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不断发现勘察中的难点,并采用科学措施解决这些难点。

1.1水文地质测绘方面

测绘精度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图幅的比例尺大小和描绘的精确度来反映。不同比例尺填图的精确度,取决于地层划分的详细程度和地质界限描绘的精度,以及对工作区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的研究和阐明的准确度和详细程度。

1.2水文地质物探

由于物探方法具有技术先进、提交成果迅速、轻便和费用低廉等优点,已成为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方法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物探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红外遥感、侧视雷达、航空照片等,这些技术对于地质勘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点是物探技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需要结合各技术间的优点综合使用。

1.3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钻探是水文地质勘察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开采地下水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钻探深度大,工作效率高,所以它是获得深部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采取岩样,以进一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途径,也是一项投资大,占用劳力多,技术性复杂的工作。但有效的钻探工作,必须建立在水文地质测绘基础上,并与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密切配合。并且为了完成钻探任务,还要做好研究布置钻孔,设计钻孔结构,选择钻进方法及进行钻进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等工作[1]。

1.4水文地质试验

水文地质试验是在野外条件下测定岩石渗透性和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基本方法。它包括抽水、(回灌)、渗水、连通和注水试验等。正确地组织水文地质试验工作,是取准、取全各项水文地质计算所需要的实际资料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一个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试验中要考虑到试验结果是否全面,

2.常见水文地质勘察难点的改良措施

2.1水文地质测绘方面

观测线的布置应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沿能见到更多的井、泉、钻孔等天然和人工地下水露头点及地表水体的方向布置;所布置的观测线上应有较多的地质露头。水文地质点应布置在泉、井、钻孔和地表水体处、主要的含水层或含水断裂带的露头处,地表水渗漏地段等重要的水文地质界线上,以及布置在能反映地下水存在与活动的各种自然地理的、地质的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标志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测绘填图时所划分单元的最小尺寸,一般规定为2毫米,即大于2毫米的相应比例尺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1毫米,长度大于4毫米及长度大于5毫米的构造线等均应标示在图上。此外为了达到所规定的精度要求,一般在野外测绘填图中,采用比例尺较提交成果图件比例尺大一级的地形图作为填图底图[2]。

此外还要做好野外资料整理工作,通过测绘工作所得到的实际资料综合起来,加以系统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指导测绘工作的进行。野外资料整理应做到合理安排,一般分为经常性整理、阶段性整理和野外测绘工作结束后的整理。提交图件以综合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为主,其它图件除实际材料图以外,应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需要确定取舍或合并,如基岩地质图、地貌图、地下水埋深图等。

2.2物探技术的改进

根据地质勘察所确定的任务,要求水文地质人员和物探人员对选定的物探方法,要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后再作决定。如能使用综合物探手段完成同一项任务,则可相互验证,取长补短,以提高成果解释的可靠性和精度。如:为探测倾角不大的层状含水层,可同时使用电阻率测深法和激发极化测深法;为寻找基岩脉状富水带,可同时使用电剖面法、磁法、y测量法和射气测量法等找水方法。在选择物探测线、测点的布置方案和选择正确的测量装置时,如使用电阻率测深(或剖面)法,则首先须确定测线的位置、方位、测点间距和测线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要正确地选择供电极距、测量极距和电测剖面装置。要知道,有时虽然选择了正确的物探方法,但由于测线方向布置不正确或测量装置选择不合理,同样不能获得好效果。

2.3钻探改进措施

(1)为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布置的钻孔,一般都布置成勘探线的形式。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类型、岩性结构、埋藏条件、富水性、水化学特征等)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对区内每个主要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和水量、水质不同的地段均应有勘探钻孔控制。如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区。主要的勘探线应沿着冲洪积扇的主轴方向布置;在河谷地区和山间盆地,主要勘探线应垂直河谷和山间盆地布置;在裂隙岩溶地区,主要勘探线应穿过裂隙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和主要的富水带[3]。

(2)主要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布置的勘探孔,其布置方案必须考虑拟采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勘探孔所提供的资料应满足建立正确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进行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和控制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的要求。

2.4抽水试验技术

为提高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精度和预测更大水位降深时的井出水量,正式的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三次不同水位降深(落程)的抽水,要求各次降深的抽水连续进行;对于富水性较差的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可只做一次最大降深的抽水试验。对松散孔隙含水层,为有助于在抽水孔周围形成天然的反滤层,抽水水位降深的次序可由小到大地安排;对于裂隙含水层,为了使裂隙中充填的细粒物质(天然泥沙或钻进产生的岩粉)及早吸出,增加裂隙的导水性,抽水降深次序可由大到小地安排。为便于含水层富水性的横向对比,一些水文地质生产规范对抽水试验的最大水位降深值和相邻二次水位降深的间隔都作出了相关规定。

3.结语

总的来说,水文地质勘察已成为工程勘察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影响水文地质勘察的因素有很多,勘察及相关设计工作者需要仔细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断利用新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水文地质勘察水平的提高,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伟军.工程地质勘查与水文地质[J].城市建设(下旬刊),2012(03):25-26.

[2]韩爱臣.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今日科苑,2013(01):17-19.

[3]杜雄进.浅谈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J].大众科技,2013(02):29-30.

作者简介:

朱有相(1988.7—),男(壮族),广西来宾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论文作者:朱有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浅析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难点及对策论文_朱有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