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脑震荡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刘云 王雅文 文娜

52例脑震荡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刘云 王雅文 文娜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有哪些心理障碍及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治疗脑震荡的疗效影响。方法:对52例脑震荡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后, 对52例脑震荡患者在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并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较。结果:52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加上护理干预后较单药物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早,相应的的护理舒适度评分上升水平明显较优,且在护理满意度上同样较高(90.8%VS73.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震荡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的疾病恢复与护理干预有关,应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关键词:脑震荡患者;效果分析;护理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52 Cases of Concuss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n the patients with concussion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concussion.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concussion were assessed by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52 patients with concussion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and compared with single medication. Results: 52 cases of patients in treatment and symptoms than single drug therap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early,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comfort sco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tter, and also higher in nursing satisfaction (90.8%VS73.0%), P < 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cerebral concussion can lead to mental disorder. Psychological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s related to nursing intervention. Mental nurs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early.

Keywords: Concussion patients; Effect analysis; Nursing

脑震荡是由轻度脑损伤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状群,其特点是头部外伤后短暂意识丧失,迅即清醒,除有近事遗忘外,无任何神经系统缺损表现。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不少脑震荡患者虽然躯体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损害,但其心理方面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探讨脑震荡患者心理障碍的特点及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我院分别对脑震荡患者及健康人员进行了精神心理方面的评定,并给予脑震荡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2例脑震荡住院患者,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8-68岁,平均年龄44.6岁;受伤原因为暴力打击伤22例,交通事故10例,坠落伤10例,跌伤10例;病程3~8周,平均5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组病例符合以下条件:①明确的闭合性颅脑损伤病史;②伤后意识短暂昏迷、近事遗忘;③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④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为阴性;⑤腰穿测压正常;⑥脑电图检查正常;⑦自觉头晕、头痛、乏力。

健康对照组为同期到本院门诊做健康体检随机抽查的健康人员100例, 男性 48例,女性52例;年龄在15-60岁之间,平均年龄46岁。

1.2方法

实验组:选择52例脑震荡患者在实施降压、调节脑神经治疗的同时进行系列护理干预2周:即患者入院后通过给予建立干预基础:应用同理心归属沟通法,以关注、真诚、尊重为黏合剂与患者沟通。给予认知干预: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正确的认识。 给予情绪干预:让患者认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给予行为干预:让患者有良好的行为。

对照组:仅实施降压、调节脑神经治疗2周。

1.3效果评价标准

健康对照组的例数为100,对应的SAS为43.2±5.1,SDS为42.4±6.2;病例组的例数为52,对应的SAS为56.5±7.8,SDS为55.6±6.4,t值分别为9.820和9.167,P值分别是<0.01和<0.01。对两组人员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 以了解脑震荡患者是否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SAS标准评分大于50分者表示有焦虑性心理障碍,SDS标准评分大于53分者表示有抑郁性心理障碍。

2.结果

脑震荡患者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2周后症状有所缓解,50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上护理干预治疗2周后,头痛、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而且神经系统症状较焦虑、抑郁障碍改善明显。 3.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医学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已有所减少,而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日益增加。 而焦虑往往在脑震荡患者的演变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脑震荡患者受伤后出现的精神症状是一种心理障碍,是心因性的,并不是脑组织器质性的病变引起。调查结果显示,脑震荡患者精神焦虑、抑郁较为普遍。可以看出,脑震荡患者 SAS、SDS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脑震荡患者可导致心理障碍。

由于脑震荡患者在临床上都以自主神经功能及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表现,实施有效的护理于预可获得缓解,可以看出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护理于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且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缓解要较精神障碍要早。舒适护理为整体护理的延伸,可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等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更加注重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病程,减轻其经济负担,而且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等均处于最佳舒适状态,全面改善其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对于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进行护理于预最重要的基础是要有与病人密切的人际关系才能取得成功,病人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感受及反应,以及护理人员对病人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我们在对脑震荡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特别注意除了单纯的外科治疗,还应早期就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关心、体贴病人,主动和患者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典型病例引导病人正确认识自已的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合理的认知替代不合理认知。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多和患者交谈,让患者的思想感情、烦恼和需求都可以在轻松愉快地交谈中得以流露,主动询问患者有何要求,以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对脑震荡住院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其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玉琴.舒适护理在住院脑震荡患者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5(2):355- 356.

[2]彭楠,钱若兵,傅先明等.脑震荡综合征患者脑网络效率的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5):1972-1975.

论文作者:刘云 王雅文 文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52例脑震荡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刘云 王雅文 文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