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迪论文_刘浩

关于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迪论文_刘浩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165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我们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一是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二是科学定位,三是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四是极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启迪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高校逐渐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前几年,复旦大学一起中毒案和朱玲的心理健康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它属于消极的心理教育模式,已显现出一些弊端,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积极心理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迪

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从个体的积极因素出发,在不断激发个体的内在潜能及其优秀品质的基础上,对人的潜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寻求一种稳定而良好的心理学家。为人类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本文认为,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对教育本身具有两个启迪作用。

1.积极心理学能有效加强个体的塑造能力,而不是单纯依靠外力来弥补问题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如乐观、诚实、勇气、精神毅力等。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并通过教学体系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逆境中自身力量的有效运用上,使正在处于心智成长期的大学生不会被轻易击垮,避免各种常见心理问题的发生。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与启示效果不容小觑。

2.从积极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界定和研究

传统的心理健康心理标准测量主要是从消极取向模式出发,把被试视为不健康状态,基于心理健康可操作性来界定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从目前的心理科学来看,这种定位是狭隘的、不科学的。全新的积极心理学以主观性、积极性和多维性分析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将人的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评判指标,将目标定位在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上,并非是对消极心理疾病的强行矫正。积极心理学兼顾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问题消解,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收获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体系。在消极心理学的规则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重点在于心理异常的分析和心理问题的解决。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含更加丰富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如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思维、积极的意志品质等;应该更加注重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把目光聚集在促进全体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该继续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自我,客观认识现实,积极悦纳自我;应该积极丰富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的科学策略,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控制。

2.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科学、合理地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问题。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从认知层面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标定位单一。从实践层面上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简单,注重问题解决,忽略内心潜智的开发与积极情感的调动。这些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以促进全体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为宗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最终的理想是让学生生活得更加有意义,更加幸福。

3.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

构建平等和谐的主客体关系,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反对教师和学生的非理性教育观念必须提高。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人性观和主客体关系的积极性,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是平等的关系,师生都是一个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双方都要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一是教师要学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每个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都不一样,所思所想不尽相同,教师要学会完整地接纳他们。尊重学生就要做到一视同仁,以理服人,信任学生,还要充分地保护学生的隐私。二是教师要积极热情。热情要体现在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要学会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热情解决他们的一切困惑,用热情激发培养大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对他人的爱。三是要学会共情。教师要真正地学会体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有同情心,学会换位思考。最后,还要积极地无条件关注学生。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要给予积极关注,及时予以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4.积极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形成共同努力,需要提供一切可能的有利资源,积极构建良好完善的组织体系。那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开展咨询辅导工作的狭隘思维必须予以摒弃。当然,采取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决于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取决于高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远远未能发挥应有的价值。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都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积极的人性观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宽泛的视野,更加全面的思维,充分挖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资源,积极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希望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获得社会生存规律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淑萍,颜秀红.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4,(1):28-30.

[2]喻春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0):131-132.

论文作者:刘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关于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迪论文_刘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