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加艾灸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126例临床观察论文_杜岩,訾维

杜岩 訾维

(西安市中医医院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穴位艾灸在缓解混合痔术疼痛中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止痛如神汤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贴敷+穴位艾灸。结果:两组对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治疗组对缓解合痔术后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混合痔;疼痛;穴位贴敷;艾灸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及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它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主要有两个原因: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所致;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因组织损伤后神经敏感性改变所致。以上两组原因均可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血中儿茶酚胺升高。术后疼痛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尤其在肛肠科手术后多发,并可继发尿潴留,肛门水肿等[1]。神经组织麻醉在术后6-12h疼痛最剧烈,24-72h逐渐减轻。鉴于我科手术都采用椎管内麻醉,故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术后6-12小时内不同缓解的方式对疼痛的缓解程度(术后6小时:对照组开始口服汤药;治疗组开始穴位贴敷+穴位艾灸),结果穴位贴敷+穴位艾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6例患者均为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符合混合痔的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将全部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3例,男性4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20±0.41)岁平均病程(5.20±0.37)。治疗组63例,男性4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6.18±1.28)岁,平均病程(4.91±1.1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从未接受过混合痔手术、愿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的患者。

1.3排除标准 合并肛周脓肿、肛瘘、直肠息肉、直肠恶性肿瘤及肠道感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结核、乙肝等传染性疾病,溃疡性肠炎、克罗恩病等特异性疾病者,有精神疾病,哺乳期及孕妇等。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止痛如神汤;治疗组:选用本科术后穴位贴敷1号。具体中药组方:延胡索15g、乳香和没药各10g,泽泻6g,赤白芍各10g等。制法:将上药研细为末,加医用凡士林加热成液体状,边加热边搅拌至均匀成膏状备用。选穴:神阙、关元。用法:取药膏适量于专用穴位贴上,将药膏敷于治疗组上述穴位,其上方分别放置艾灸盒,时间15分钟。注意事项:对穴位贴敷药物过敏者需立即停止并退出临床观察;防止艾条烫伤皮肤。

1.4疗效标准 VAS疼痛评分。在纸上面划一条长10cm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4]。疼痛分别为轻重中三个级别:轻度疼痛在2.57±1.04;中度疼痛为5.18±1.35。观察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及术后6h、7h、8h、9h、10h、11h、12h、疼痛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析分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两组内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术前30分钟均无疼痛;术后6小时在麻醉散去之后,开始逐渐出现疼痛,两组在术后第6小时疼痛开始出现,此时P>0.05疼痛无明显差异性;术后第7小时疼痛逐渐加重,此时P>0.05疼痛无明显差异性;第8小时疼痛逐渐达到高峰,但治疗组比对照组疼痛明显缓解(P<0.05),第9-12小时,疼痛逐渐缓解,但治疗组比对照组对疼痛的缓解程度明显增加(P<0.05)。结果说明止痛如神汤和穴位贴敷+艾灸法对患者术后疼痛均有缓解作用,但穴位贴敷+艾灸对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艾条法源于人类掌握使用火之后,人类在不断的总结和摸索过程中,剔除了对人体有害的材料,最终筛选了艾叶代替其它灸疗。中医理论认为艾灸是通过其温热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问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其配合穴位贴敷,不仅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更好的调动了经脉功能,以充分发挥其行气血和阴阳的作用,而且艾条的热刺激有利于穴位贴敷药物的吸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同时也增加了其止疼效果。现代医学认为其治病作用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加了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缓解并消除了平滑肌痉挛,加强局部皮肤组织代谢能力,促进炎症、粘连等病理性代谢产物的吸收与消散;同时它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起到镇静、镇痛作用;再者其温热作用能促进药物的吸收。从现代研究和中医理论两个方面,不难看出艾条不仅自身能起到镇痛作用,而且增加了穴位贴敷的止疼作用,是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的中医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正堂 肛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初操[J]辽宁中医药杂志,(7):25-27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1.

[4]周梅、陈盼碧、杨孝芳、姚梅芳、王兴桂,神阙穴位贴敷肛泰贴剂与止痛如神汤中药对痔疮术后镇痛疗效对比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2(2):148-150。

论文作者:杜岩,訾维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中药穴位贴敷加艾灸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126例临床观察论文_杜岩,訾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