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_职教论文

加入WTO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_职教论文

论加入WTO后高、中等职教发展的焦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焦点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我国来说,加入WTO意味着:(1)开放市场;(2)按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办事;(3)经济、政治将进入第二次改革开放;(4)科学技术、教育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等。随着外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也将因此凸现一系列焦点问题。

焦点之一:要明确我国高、中等职教发展的四个推动力

世界高、中等职教发展过程的实践研究证明:高、中等职教在社会发展中都要经过三个阶段——“供给驱动阶段、需求驱动阶段和为社会生产力服务驱动阶段”。目前我国现代高、中等职教经过20年的建设和调整,已进入了第二阶段——“需求驱动阶段”。在此阶段,我认为高、中等职教发展的推动力有四个:(1)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发展的推动力;(2)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推动力;(3)政府的推动力;(4)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要求。这是因为,没有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需求,高、中等职教的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没有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高、中等职教的发展就失去了内涵;在我国鄙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条件下,没有政府的推动,高、中等职教的发展很难成功;在社会不断进步、生活不断改善和就业需求不断增大的环境下,不断增长的教育要求又推动了包括高、中等职教在内的教育发展。高、中等职教发展四个推动力的思想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本思想。“高、中等职教发展三个阶段的思想”与“高、中等职教发展的推动力思想”,是研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焦点问题的思想基础。

焦点之二: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转模式的改变,促使职业人力资源的培养要求、培养渠道、培养形式和分配渠道、分配形式的转变

将职业技术教育放在国际环境、全国各地域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局中去筹划与思考,从战略需要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地区整体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非常重要。

加入WTO,就必须遵守世界贸易的规则。针对加入世贸组织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经济生产过程和经济运转模式的改变,我国职业人力的培养要求、培养渠道、培养形式,必须根据新环境、新的思路而转变,以适应新的要求。高、中等职教的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能力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内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必须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接轨。例如,过去专业人才的培养一般以所在地域的经济、技术水平为依据,加入世贸后必须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大环境的经济、技术水平为依据。

焦点之三:科学技术的渗透和影响,促进职业与技术人力资源培养要求、培养过程、培养层次、培养方法及培养手段的转变

进入WTO后的前五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将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企业倒闭、民族工业受到冲击,特别对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工业产业冲击更大。企业倒闭必然有大量失业者,失业者中也包括职校培养的人才。传统产业只有走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含量的道路,才能生存;新兴工业只有有选择地创立一批自己领先的急需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行业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这都要求我们的高、中等职教办学机构加大力度,培养与培训大批应用人才、操作人才,并相应地变革培养要求、培养过程和培养层次、培养方法及培养手段。例如,创立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专业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改造与旧的传统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增加专业技术的含量和专业技术科学改造的份量;提高专业开发人才、操作人才的受教育层次以及增加高、中等职校专业技术科学教学的内容和高、新程度;加大在职和社会技术培训力度等。

焦点之四:加入世贸后,东西部高、中等职教办学在技术高新程度与职业人才培养取向上,差距迅速缩小

加入世贸后,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都会全面开放,经济特区被淡化或者说要求更高了。不管愿意不愿意,不分东西南北,不管落后地区或发达地区,都要受到冲击,都要解决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问题。过去提出的落后地区根据地域经济,技术要求可以低一点,高、中等职教专业技术层次也可以低一点的说法,今后将淡化。东西部高、中等职教办学在技术高新程度与职业人才培养取向上,差距将迅速缩小。

焦点之五:要求高、中等职教的宏观发展战略和前瞻预测更加科学

对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全面、准确的预测和推断,是职业技术教育宏观发展准确预测和有效实践的关键,将直接影响今后经济的发展水平。

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职业技术教育是日本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日本企业办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世界高、中等职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日本60至80年代产生的经济奇迹打下了基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背后也都有强大的、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支撑。因此,加入WTO要求我们必须有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依托。

同时,正确预测与推断加入WTO后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需人才的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水平,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21世纪高新技术对经济的渗透,要求职业技术人才能适应岗位及岗位群工作,而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培训才能支撑和保障人才的适应性。所以做好预测和研究,是加入WTO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起点,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目标、能力构建和课程建设的基础。

焦点之六:国际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加入WTO后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应立足于“以生产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

WTO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加入WTO后,在包括纺织、汽车、电子和信息技术在内的行业领域中,我国企业与各国企业之间的跨境联系日渐增大,相互之间会形成纷繁复杂的生产关系,我国内部以及我国与国际经济、科学技术间的关系也将被重新打造。这种关系表现为既竞争又合作。

“以生产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还要求国家必须改革以前被视为内部事务的问题。例如有关的政策、法规,生产管理、环境保护、质量标准等将受到更多的约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以及相伴而生的“约束”是更新现行职业技术教育理念的因素。职业、技术及其人才教育,都围绕着这个“开放性”相关因素去研究、去设计、去建构、去优化,吸取其中有益的经验。比如:以适应国际市场要求为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理念;超越地域、国家、民族的局限,从全球型人才的角度和态度去理解教育、认识教育、改造教育、领引教育的理念;在教育的“生产管理、环境保护、质量标准”上采用ISO9000-ISO14000等序列国际认证标准的理念;“科学技术、工艺流程”教育内容,尽量采用国际最高、精、尖和通用标准的理念;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和国际合作的理念;以技术培训、技术教育为主流和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代替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主流和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将国际法和国际制度副入教学内容的理念;反对学历主义,实行资格和职业准入制度的理念;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和掌握“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与合作能力”的理念;强调既注意共性发展,又注意个性发展的课程建设个性化的理念;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念等。

焦点之七: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种取向

加入WTO,高、中等职教培养目标和培养环境得以改变,课程建设取向发生变化。

*新时期课程设置的模式选择和设置目标的选择取向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建设思想的选择取向和对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价值、标准及具体教学目标、能力要素的选择取向,决定了课程设置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的选择取向,也反映了当前对高、中等职教评价、衡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每一种教学模式、课程模式都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和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条件。在一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以及市场条件下,某种模式可能是很成功的,但在新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新机器和新市场条件下,这种模式便会变得不适应,必须更新才能适应。职教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也须应时而变。在以技术培训、技术教育为主流和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代替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主流和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下,选择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特别要注意专业的科学技术含量,以及职业、职业群的职业技术、技能操作的类型(如制式操作、高技术操作)对职业人才的素质、能力、技术要求。如借鉴澳大利亚的一年、二年、四年的可供灵活选择和继续教育的培训证书、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制度,不失为我国高、中等职教与国际接轨的有益尝试。

*新时期对学生能力的认识取向

新世纪高、中等职教学生的能力观应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即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应具备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与合作能力。在这个理念指导下,高、中等职教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观,将超越人们过去的“职业岗位”思想,着眼于新环境、新技术条件下的整个“职业生涯”,按新的素质观、人才观、能力观来选择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和确定培养模式取向。应该提醒的是,随着信息技术介入各学科、各专业领域,社会生产的观念与模式已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改变,旧的人才观、能力观肯定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未来的高、中等职教人才,不仅要求是竞争者,而且要求是合作者。我们的高、中等职教工作者,不能只把学生训练成一个竞争者,或是一个合作者,而应教授他们竞争和合作的意识(理念),教会他们竞争和合作的本领(能力),使之能在大风大浪中生存和发展。

*新时期高、中等职教课程建设的目标取向

高、中等职教课程建设取向主要有服务目标取向和时空目标取向等。

课程服务目标取向有三种。一是“岗位需要论”,主张课程建设要体现岗位针对性,突出专业性和技能性。二是“就业需要论”,主张课程建设应以培养学生适应人才市场广泛就业需要和职业岗位多变的需要。三是强调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处理好“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关系,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过程建立在以技术培训、技术教育为主流和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代替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主流和特征的理念上。

前两种观点都有其时代局限性,必须赋予新时代的含义。完全否定“岗位需要、就业需要”不现实,完全从“岗位需要、就业需要”出发也不正确,应从更广、更高、更新的视角看待服务目标取向问题,从21世纪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服务的高度去认识,超越从简单、单纯职业岗位需要出发的局限,可能更为恰当。如新时期在探索课程模式的选择取向时,不能过份拘泥于所依照的课程模式本源,而应大胆创新。因为课程模式本源所依据的环境和条件与培养的要求都已经变了,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创建新的适合于新时期环境和条件培养要求的课程模式。新的课程模式很可能是多种本源课程模式在新条件下的创造性的综合与应用。

高、中等职教课程建设时空目标取向中有三个观点:一是现实论,主张看眼前,着眼于职业现实需要;二是未来论,主张看发展,着眼于创业需要;三是既注意现实,又注意未来。最后一种取向的基础是正确处理好“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矛盾。以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为背景,以专业所对应的产业行业之技术发展需求的中长期培养目标去考虑课程建设取向,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以技术培训、技术教育为主流和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代替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主流和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代表着21世纪高、中等职教课程建设的时空目标取向特征。作为国际型专业人才必需的基本技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培养,势将成为新时期高、中等职教的基础课程和基本要求,这对历来是高、中等职教薄弱环节的外语能力培养也是重大挑战。

焦点之八: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几个重要任务

“规模、效益、质量、效率”问题历来是我国教育的热门话题,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与含义。加入WTO后在国际竞争的冲击下,职业技术教育为适应新情况,应更加注重“规模、效益、质量和效率”。改革的重点除了注意观念和战略问题外,还有以下一些任务:

1.调整结构布局。以建设重点高、中级职校为中心,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生源、财政能力等条件重新布局,调整专业,调配师资与设备经费,减少校数,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更好地适应竞争与合作的环境。

2.进行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着重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上下功夫,使各所学校真正办出特色,以特色吸引生源,在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中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3.用有限的财力建设好示范职校。以点带面,使职校逐步脱离小规模、低档次、设备差、无特色的阴影,提高高、中等职教的地位与号召力。一个县建好一所示范职校或一个职教中心;一个地区办好一所高职院校。

4.职校与企业、社会必须建立起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我国高、中等职教最大的困惑就是职校很少主动与企业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当前,职校与企业、社会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是适应新情况的最重要的改革任务之一。

标签:;  ;  ;  ;  ;  ;  ;  

加入WTO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_职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