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皮肤归巢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皮肤归巢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杨森, 陈珊宇, 高昱, 向全桂, 张学军[1]2001年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皮肤归巢T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皮肤归巢(CLA~+)T淋巴细胞原位表达情况。 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研究正常皮肤和寻常型银屑病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皮损中浸润的皮肤归巢T淋巴细胞的原位表达情况。 结果 ①正常人皮肤及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浸润T淋巴细胞绝大多数为CLA~+T淋巴细胞,几乎所有CD45RO~+T细胞表达CLA。②进展期皮损中,CD3~+CLA~+、CD4~+CLA~+及CD8~+CLA~+细胞数分别高于外观正常皮肤中相应细胞数(p< 0.05);静止期皮损的CD4~+CLA~+及CD3~+CLA~+细胞数均高于静止期外观正常皮肤(p<0.05);消退期皮损CD8~+CLA~+细胞数高于患者正常皮肤(p<0.05)。③进展期及静止期CD4~+CLA~+/CD4~+比值高于消退期(p<0.05);CD4~+CLA~+/CLA及CD8~+CLA~+/CLA~+值在各期间及各期内的差别无显着意义。④部分银屑病皮损的表皮中见CLA~+树突状细胞,呈弱阳性。 结论 正常皮肤及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T细胞绝大多数为皮肤归巢记忆T淋巴细胞;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为CD3~+、CD4~+、CD45RO~+CLA~+T淋巴细胞,CD3~+、CD4~+、CD45RO~+CLA~+T淋巴细胞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陈珊宇[2]2001年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皮肤归巢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文中认为目前认为寻常型银屑病(PV)是免疫介导性皮肤病,T细胞浸润在PV的发生及迁延不愈中起重要作用。HECA-452单抗识别的表位——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utaneous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CLA),作为皮肤归巢受体,定义了一群具有皮肤归巢特性的T细胞,即皮肤归巢T细胞。本文旨在研究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皮肤中浸润T细胞的CLA表达情况及其配体——E-选择素(E-selectin)在真皮微血管的表达变化情况等,试图进一步探索皮肤归巢T细胞与PV发病间的关系。 本研究运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及免疫酶标法(SP法)两种方法,比较不同病期(进展期,静止期及消退期)PV皮损(35例),皮损周边正常皮肤(26例),PV患者正常皮肤(10例)及正常人皮肤(12例)中T细胞CLA表型的表达变化等情况。研究发现,①12例正常人皮肤中表达CLA的CD3细胞占79%±19%;CLA~+CD4~+及CLA~+CD8~+细胞各占CD4和CD8细胞的76%±23%,83%±20%(P>0.05)。②35例PV皮损中表达CLA的CD3细胞占80%±16%;CLA~+CD4~+细胞及CLA~+CD8~+细胞分别占CD4和CD8 T细胞的85%±17%,80%±11%(P>0.05)。③进展期及静止期PV皮损中浸润的CLA~+CD4~+T细胞显着高于消退期皮损(P均<0.05);进展期皮损周边正常皮肤CLA~+CD4~+细胞及CLA~+CD8~+细胞数均高于静止期皮损周边正常皮肤(P均<0.05)。④E-选择素的表达强度在PV进展期、静止期及消退期皮损间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 );PV各病期皮损及其周边正常皮肤中浸润的CLA~+T细胞数量与E-选择素表达强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PV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不表达或微弱表达E-选择素。 本研究表明正常人皮肤及PV皮肤浸润的T细胞大多数为皮肤归巢T细胞。进展期及静止期PV皮损中浸润的T细胞以CD45RO~+CLA~+CD4~+T细胞为主,推测CD45RO~+CLA~+CD4~+T细胞可能在PV的发生及维持中起主要作用,但不能排除CD45RO~+CLA~+CD8~+细胞在其中的作用。CLA与E-Selectin间的作用在介导T细胞皮肤归巢中起重要作用。

原庆慧[3]2014年在《中药白疕合剂对银屑病豚鼠模型T细胞活化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白疕合剂对银屑病豚鼠模型血清中IL-2、INF-γ、IL-4、IL-10含量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表皮皮损中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表达的影响,研究探讨中药白疕合剂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7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白疕合剂低剂量组、白疕合剂中剂量组、白疕合剂高剂量组、消银颗粒组及阿维A组。将各组豚鼠脱去背毛,空白对照组脱毛处仅外涂软膏乳剂基质,其余各组豚鼠均外涂5%心得安软膏乳剂,每日2次,连续2周,根据豚鼠背部皮损表现来判定银屑病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模型建立成功后给予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按照人鼠等效剂量给予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实验结束后进行样本采集及指标检测:①采用ELISA法检测豚鼠血清中IL-2、INF-γ、IL-4、IL-10的水平;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DAB法)检测豚鼠表皮皮损中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的表达。结果: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阴性对照组中IL-2及INF-γ水平升高,IL-4及IL-10水平降低;白疕合剂各剂量组,阿维A组及消银颗粒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IL-2及INF-γ的水平均有降低,IL-4及IL-10的水平均有升高;白疕合剂高、中、低剂量组间比较,白疕合剂高剂量组较其他两组中IL-2及INF-γ的水平降低的更为明显,IL-4及IL-10水平升高的也较为显着。2.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中CLA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白疕合剂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CLA蛋白的表达均有显着减少;白疕合剂高、中、低剂量组间比较,CLA蛋白的表达以高剂量组最少。白疕合剂与阿维A及消银颗粒作用相似,均能减少CLA蛋白的表达。结论:1.中药白疕合剂能够影响银屑病豚鼠模型外周血中IL-2、INF-γ、IL-4、IL-10水平的表达,且对IL-2及INF-γ水平表现出抑制作用,对IL-4及IL-10水平表现出促进作用,纠正银屑病Th1/Th2细胞因子的漂移失衡。2.中药白疕合剂能够抑制银屑病豚鼠模型皮损中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的表达。3.中药白疕合剂对银屑病豚鼠模型T细胞活化具有调节作用。

陈敏[4]2006年在《斑块型银屑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1、研究银屑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2、分析银屑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p16~(INK4a)mRNA表达量的关系 3、初步探讨银屑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IFN-γ受体和TNF受体mRNA表达的相关性 4、探讨除启动子甲基化外,其它影响银屑病表皮p16~(INK4a)基因表达的主要因素 方法 1、收集56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皮肤,其中28例患者同时采集距皮损边缘1cm左右外观正常皮肤。标本分为3组:皮损组、皮损周外观正常的未受累皮肤组(以下称未受累皮肤组)、以健康皮肤为对照组(以下称健康对照组)。分离表真皮,提取表皮DNA和RNA。 2、按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评估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3、应用MSP方法检测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4、应用RT-PCR方法检测表皮p16~(INK4a)mRNA表达水平,分析银屑病中p16~(INK4a)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 5、应用RT-PCR方法检测表皮IFN-γ受体和TNF受体mRNA表达水平,分析p16~(INK4a)启动子甲基化与两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6、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表皮CDKN2A基因位点外显子E1α、E1β和E2缺失和突变情况。 结果 一、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增高,并与皮损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有关,吸烟和有银屑病家族史的患者p16~(INK4a)甲基化发生率增高。 1、28例患者皮损和未受累皮肤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32.14%(9/28)和7.14%(2/28),健康对照组中未发现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0/38),皮损高于未受累皮肤(P<0.05),未受累皮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

颜敏[5]2005年在《Fas、Bcl-2、ICAM-1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动态观察sICAM-1、Fas、Bcl-2、ICAM-1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表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血清中sICAM-1及皮损中Fas、Bcl-2、ICAM-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出每个标本的阳性细胞的数密度,结果应用SPSS10.5统计软件以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叁种分子在标本中的表达及含量差异,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 结果 1.进行期银屑病组(485.0±67.3μg/ml)、静止期银屑病组(421.6±58.2μg/ml)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96.0±59.1μg/ml)(p<0.01),且前二者之间亦有显着性差异(p<0.0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皮肤及正常皮肤均不同程度的表达Fas、Bcl-2、ICAM-1蛋白,但寻常型银屑病组阳性细胞的数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进行期银屑病皮肤组织中Fas、Bcl-2的表达高于静止期银屑病组(p<0.01),ICAM-1的表达二者无差异。 结论 1.sICAM-1浓度检测不仅方法简便,而且与银屑病病程呈正相关,故检测sICAM-1可作为银屑病活动的一项临床指标;2.Fas的高表达引起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凋亡,且对维持银屑病的良性增生性质有一定的作用;3.高表达的Bcl-2通过抑制凋亡而促进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4.ICAM-1的高表达促进了T细胞的浸润、增殖和活化,导致银屑病的炎性改变。5.Fas、Bcl-2、ICAM-1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生、角化不全、凋亡细胞增多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病理学特征。

冯素英[6]2002年在《维A酸受体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及其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多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免疫学异常性皮肤病,它的皮损和病理特点均表现为表皮的过度增殖和分化异常,维A酸类药物治疗银屑病有效,该药可调节KC的增生和分化的状态、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趋化。维A酸类药物主要是通过维A酸受体发挥作用,在人体皮肤中,表达丰度最高的受体是PARγ/RXRα。虽然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的配体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临床治疗银屑病的一线药物,但是核受体超家族的具体功能和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具体角色仍不清楚。这不利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也严重阻碍了相关药物的开发和利用。相关研究在国外已经起步,国内尚未见报道,有必要做些探索。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1、维A酸受体的表达水平是否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系。2、明确维A酸类药物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机制。3、了解维A酸治疗银屑病所针对的是何种靶细胞。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可靠的实验方法:RT-PCR法、细胞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法、体外colo-16细胞的传代培养技术。优选出最佳的分离真表皮的技术,从而优化了从组织中提取RNA的方法;比较了几种RNA的保存方法的可靠性和各自的特点:简化了在RT-PCR过程中RNA的电泳方法以及提出了RNA的半定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本课题用上述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以下的研究:1、检测了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RARα、RARα、RX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10例正常人做对照。2、检测了3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RX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10例正常人做对照。3、检测了4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RARγ、PARα、RX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做对照。4、at-RA、Tazarotene对体外培养的colo-16细胞株维A酸受体亚型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对colo-16细胞株的增殖状态的影响。

刘文婷[7]2010年在《树突细胞DC-LAMP和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分化、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和血管增生扩张为基本病理特点。目前主要在免疫紊乱、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和微血管增生异常等方面研究其发病机制,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免疫紊乱与银屑病发生、发展及反复发作密切相关。皮损中的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是银屑病病发生的关键,同时有树突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参与,共同构成银屑病的免疫发病过程。树突细胞具有激活静止T淋巴细胞必需的所有特性,未成熟树突细胞具有较强的摄取和加工抗原的功能,成熟的树突细胞具有较强的递呈抗原功能。树突细胞与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免疫机制中的关系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树突细胞的成熟标志DC-LAMP (DC-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即CD208),是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AMP)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功能与树突细胞内MHC抗原复合物的加工和胞内运输过程有关。DC-SIGN (dendritic-cell 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即CD209),是新发现的一种特异性表达在树突细胞上的C-型凝集素,调节树突细胞的多种免疫功能,在激活T淋巴细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DC-LAMP和DC-SIGN是调节树突细胞与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两个关键因子。研究目的检测DC-LAMP与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DC-LAMP与DC-SIGN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11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DC-LAMP、DC-SIGN的表达与定位。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组织皮损与正常组织中DC-LAMP与DC-SIGN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R结果显示银屑病组和正常组皮肤均扩增出符合要求的目的片段,银屑病组DC-LAMP、DC-SIGN的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DC-LAMP的阳性表达位于角质形成细胞的基底层、棘层和真皮树突细胞的胞浆中;DC-SIGN的阳性表达位于基底层、棘细胞层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树突细胞的胞浆、胞核中。DC-LAMP及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C-LAMP与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68)。结论①DC-LAMP表达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真皮浅层树突细胞的胞浆中,其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②DC-SIGN表达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真皮浅层树突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其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③DC-LAMP与DC-SIGN在银屑病皮损的高表达呈正相关,提示DC-LAMP和DC-SIGNP可能具有协同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作用。④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DC-LAMP、DC-SIGN,参与皮损内T淋巴细胞继续活化。

谢湘江[8]2017年在《凉血解毒方及靛玉红对体内外银屑病模型CCL20参与的KC/γδT活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银屑病是在特定遗传背景的人群中,在以感染、应激等为主的作用下,通过天然免疫系统活化进一步诱发自身免疫性T淋巴细胞级联反应引起的。趋化因子CCL20异常表达,导致分泌IL-17的T细胞(T17细胞)激活并迁移,使T细胞与角质细胞(KC)间相互诱导,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银屑病皮损炎症反应持续存在。银屑病血热证表现为血分"毒热互结",治以凉血解毒法,凉血解毒方是其有效方剂。青黛,是凉血解毒中药的代表之一,靛玉红是青黛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本课题将整体实验与细胞实验结合,选择凉血解毒方及凉血解毒中药的代表青黛的主要成分靛玉红进行干预,观察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皮损和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CCL20表达,并结合CCL20外部注射和CCL20拮抗剂对银屑病样皮损模型的调节情况,明确CCL20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个KC分泌CCL20与T17细胞分泌IL-17A这两个环节,采用凉血解毒方及凉血解毒中药的代表青黛的主要成分靛玉红对其进行干预。同时通过体外研究,深入探讨凉血解毒方对KC分泌CCL20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靛玉红对T17细胞的迁移和分泌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明确作用靶点。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阐明解毒中药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实验一趋化因子CCL20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作用目的:观察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观察银屑病患者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CCL20和IL-17A,γδT细胞的表达。采用胶带剥脱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标准,观察CCL20蛋白注射后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变化;显微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垂直厚度。采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用PASI评分标准,观察CCL20单克隆抗体注射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垂直厚度;免疫组化观察表皮增殖的变化;ELISA观察细胞上清中CCL20的分泌;real-time PCR检测组织样本中CCL20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CCL20的表达增加;CCL20蛋白复合胶带剥脱组(CCL20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程度较重,红斑、鳞屑、浸润以及表皮增厚程度高于单纯胶带剥脱模型组;CCL20单克隆抗体组(Anti-CCL20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程度较轻,红斑、鳞屑、浸润,表皮增厚以及表皮细胞增殖程度轻于咪喹莫特模型组,皮肤组织CCL20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皮损真皮中IL-17A,γδ T细胞的表达升高,趋势与皮损中CCL20的表达一致。在体外实验中,IL-17A,IL-22对角质细胞分泌CCL20有一定的诱导作用。结论:CCL20在银屑病皮损中呈高表达,CCL20蛋白可加重胶带剥脱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CCL20单克隆抗体注射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模型组小鼠皮损真皮中IL-17A,γδ T细胞的表达升高,与皮损中CCL20的表达呈正相关。在体外,IL-17A,IL-22对角质细胞分泌CCL20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实验二凉血解毒汤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CCL20表达及分泌的影响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表达及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IL-17(100ng·mL-1)刺激HaCaT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凉血解毒汤提取物(8μg·mL-1,2μg·mL-1,0.5μg·mL-1),干预体外培养HaCaT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凉血解毒汤提取物对HaCaT细胞活性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上清CCL20蛋白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CL20相关蛋白(p-IκBα、p-P65)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细胞样本中CCL20相关基因(Piasy、trim32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IL-17能够诱导HaCaT细胞CCL20的表达及分泌。加入凉血解毒汤水煎剂粉末后,CCL20在分泌、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NF-κB通路相关蛋白p-P65、p-I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但对CCL20相关调节分子Piasy、Trim32mRNA的表达无显着影响(P>0.05)。结论:凉血解毒汤提取物通过调节NF-κB通路磷酸化抑制HaCaT细胞分泌及表达CCL20可能是其发挥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之一。实验叁靛玉红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目的:靛玉红(Indirubin,IR)是从凉血解毒中药青黛的主要成分之一,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γδT细胞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证明靛玉红在银屑病炎症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和进一步机制探索。方法:BALB/c小鼠背部剃毛,随机分为空白组(CTRL),模型组(Model),靛玉红高剂量组(50 mg/kg),靛玉红中剂量组(25 mg/kg),靛玉红低剂量组(12.5 mg/kg),MTX组(1 mg/kg)。每日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42mg,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及PASI评分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皮损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程度(PCNA)和皮损中CD3+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免疫荧光法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CCL20,Ki67,IL-17A,CD11b,γδT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咪喹莫特诱导小鼠引流淋巴结及脾细胞中CCR6、γδ T细胞比例的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皮损中CCL20mRNA,IL-1mRNA,IL-4mRNA,IL-6mRNA,IL-10mRNA,IL-23 P40 mRNA,IL-17AmRNA和IL-22mRNA和JAK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靛玉红改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程度,降低CD3+T,γδT,CD11b细胞在银屑病皮损中的浸润,减少CCL20在小鼠银屑病样皮损中的表达,改变γδ T和CCR6+γδT细胞在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比例,抑制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中 IL-1mRNA、IL-6mRNA,IL-23 p40 mRNA,IL-17AmRNA 与 IL-22 mRNA 的表达水平与信号通路JAK3/STAT3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靛玉红通过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这可能是通过JAK3/STAT3信号通路抑制T17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实验四靛玉红对人角质形成细胞CCL20分泌及表达的调节作用目的:实验叁已经证实靛玉红可以调节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中IL-17A的表达,而分泌IL-17的T细胞的迁移至皮损区域主要由趋化因子CCL20异常表达导致。本实验拟在实验叁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靛玉红直接对角质形成细胞CCL20表达的调节作用,以期明确靛玉红的作用靶点。方法:用 IL-17A(100 ng ·mL-1)或 IL-22(100 ng·mL-1)刺激 HaCaT 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靛玉红(16μM,8μM,2μM),干预体外培养HaCaT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靛玉红对HaCaT细胞活性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上清CCL20的分泌,Real-time PCR检测不同细胞模型细胞样本中CCL20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IL-17A,IL-22均能够诱导HaCaT细胞CCL20的表达及分泌。加入不同浓度的靛玉红后,CCL20在分泌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5)。结论:靛玉红抑制HaCaT细胞分泌及表达CCL20。实验五靛玉红对γδT细胞分泌IL-17的干预作用目的:实验叁证实靛玉红可以改善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调节皮损γδT细胞IL-17的分泌表达。本研究拟在实验叁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靛玉红对体外培养的γδT细胞分泌和表达1L-17A的影响,以期明确靛玉红的作用靶点。结果:与γδT induced condition组相比,靛玉红2μM对γδ T分泌的IL-17A有显着影响(P<0.05);与空白组相比,诱导组IL-17AmRNA的表达升高5倍;与诱导组相比,靛玉红组IL-17AmRNA的表达则下降。模型组中IFN-γmRNA表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induced condition组p-STAT3、p-JAK3表达显着升高1倍;与模型组相比较,靛玉红组p-STAT3、p-JAK3磷酸化水平有所下降。结论:本研究成功从C57BL/6小鼠分选出γδ T细胞。靛玉红对体外IL-17A的分泌及表达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3/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而实现的结语综上所述,CCL20参与银屑病发病,在银屑病皮损中呈高表达,注射CCL20蛋白在角质形成细胞受损的情况下可加重皮损区炎症反应,而注射CCL20单克隆抗体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调整CCL20的稳态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向皮损区的募集及迁移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凉血解毒方通过调节NF-κB通路磷酸化抑制HaCaT细胞分泌及表达CCL20可能是其发挥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之一。但是我们没有发现凉血解毒方对CCL20表达相关调节分子Piasy、Trim32的影响。凉血解毒中药的代表青黛主要成分靛玉红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及表达CCL20,抑制IL-17的分泌和表达,减少T17细胞向皮损及皮肤引流淋巴结的迁移,从而达到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目的。这可能是凉血解毒中药临床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基础。

徐丽敏[9]2006年在《银屑病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及相关药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从研究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新生血管和炎症细胞的浸润角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和流失细胞分析仪等方法,检测各类粘附分子和VEGF的表达。选择血管内皮细胞(HUVEC)原代培养和角质形成细胞的永生化细胞株HaCaT的基础上,以MTT比色法研究伊曲替酸对HUVEC和HaCaT增殖的调控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个细胞周期的变化。依据中医辨证论治自组复方中药“七皮饮”治疗银屑病,采用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治疗前后γ-IFN和VCAM-1。结果如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和血清各类粘附分子和VEGF的表达,运用统计学手段分析实验结果,获得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检测分子强弱排序为VCAM-1> PECAM-1> ICAM-1> VEGF> LFA-1> VLA-4> Mac-1。表明银屑病皮损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迂曲、通透性增加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程度。PECAM-1,可以作为银屑病皮损真皮乳头血管增生的敏感性标记。建立VCAM-1和ICAM-1判别诊治银屑病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实验室指标。本实验结果为治疗银屑病提供药物的作用靶点;为临床判别银屑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判别指标,及用于研究治疗银屑病药物的药理作用的判别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失细胞分析仪等方法,检测到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CLA和E选择素的表达均呈强阳性,而非皮区和正常皮肤表达微量。证明银屑病皮损中有大量记忆的CLA+T细胞。检测到进展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LA+ CD3+T、CLA+ CD4+T和CLA+ CD8+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静止期患者。进一步表明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循环中,有大量被激活的记忆CLA+ T细胞。这些记忆CLA+ T细胞不断定位向皮肤归巢,引发一系列细胞免疫异常,最终导致银屑病皮损发生。通过体外模拟感染刺激使记忆的CLA+T细胞增殖,更进一步证实CLA+T细胞是引起银屑病发生和加重的重要途径。选择阻断记忆CLA+ T细胞定位向皮肤归巢为药物作用靶点,将是开发治疗银屑病新药的又一有效途径。。以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伊曲替酸对HUVEC和HaCaT增殖和细胞周期调控,结果发现伊曲替酸对内皮细胞的调控为先增殖后抑制的趋势,对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是直接抑制的作用,其作用都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另外,伊曲替酸使内皮细胞的周期阻滞于G1期,而HaCaT的周期被阻滞于S期,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样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运用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复方中药“七皮饮”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γ-IFN和VCAM-1的含量表达的作用。结果表现减少其表达量。表明“七皮饮”不仅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而且还可以抑制真皮微血管新生,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发现“七皮饮”具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增值率,使细胞阻滞在G1期。其中的地骨皮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而桑白皮则抑制细胞增殖,显示了君药二者的一促一抑,相生相克。“七皮饮”即表现出抑制细胞的作用又不至于过分的抑制细胞的生长,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达到治疗的目的。进一步证明复方中药方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药理作用。

颜克香[10]2010年在《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斑块型和点滴型银屑病中的差异表达及功能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斑块型和点滴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差异表达目的:了解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Foxp3+细胞的数量与皮损严重程度及疾病分型、分期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单染或双染技术对4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皮肤中Foxp3+细胞的数量及Foxp3+细胞占CD3+细胞的比例进行检测。采用PSI评分或PASI评分分别对活检部位皮损的严重程度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银屑病皮损中Foxp3+细胞主要位于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上方,表皮内较少,在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及正常对照皮肤中Foxp3+细胞较少或没有。银屑病皮损中Foxp3+细胞的数量与皮损的严重程度(PSI评分)呈正相关(p<0.0001),斑块型银屑病皮损中Foxp3+细胞的数量高于点滴型,进展期高于稳定期,稳定期高于消退期(p<0.05)。Foxp3+细胞占CD3+细胞的比例在真皮乳头层高于表皮层和真皮网状层(p<0.0001),且从皮损的中央到边界到周边外观正常皮肤逐渐减少。结论:Foxp3+细胞在斑块型和点滴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差异表达提示两者可能代表银屑病皮损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不同阶段。Foxp3+细胞在真皮乳头层和皮损中央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皮损发生和维持。第二部分:Treg与Thl7细胞在斑块型和点滴型银屑病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目的: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reg与Th17细胞的水平与疾病分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1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外周血Foxp3+CD4+Treg细胞和IL-17+CD4+Th17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根据CD25和CD45RA的表达及CD25表达强弱的不同,分析了11例斑块型银屑病和10例正常对照aTreg、rTreg、non-Treg细胞的比例及CD4+CD25+T细胞中CD4+CD25high、CD4+CD25mid、CD4+CD25low细胞的比例。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Foxp3+CD4+Treg细胞的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正相关(p<0.05)。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Foxp3+CD4+Treg细胞的水平高于点滴型(p<0.0001);而IL-17+CD4+Thl7细胞的水平低于点滴型(p<0.0001)。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D4+CD25highTreg和aTreg细胞的比例显着高于正常人(p<0.001,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D4+CD25+T细胞的比例高于正常人(p<0.05);但rTreg、non-Treg及CD4+CD25mid、CD4+CD25low细胞的比例在斑块型银屑病和正常人间无显着差异。结论:Treg与Thl7细胞间的失衡在斑块型和点滴型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第叁部分:Treg细胞对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功能在斑块型和点滴型银屑病间的差异目的: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GF-β-Foxp3+iTreg细胞对CD4+CD25-T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功能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与疾病分型间的关系。方法:将CD4+CD25-T细胞在有或无TGF-p刺激下培养5天,通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TGF-β刺激后CD4+CD25-T细胞中CD25+Foxp3+细胞的比例,培养上清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IL-17的含量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结果: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D4+CD25-T细胞受TGF-β刺激后CD25+Foxp3+细胞的比例显着高于点滴型银屑病和正常对照(p<0.0001),点滴型银屑病高于正常对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型银屑病患者CD4+CD25-T细胞受TGF-β刺激后产生更多的TNF-α;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则产生更多的IL-6和IL-1β;但正常人CD4+CD25-T细胞受TGF-p刺激后TNF-α、IL-6和IL-1β的产生均降低。点滴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和IL-6水平高于斑块型,但TNF-α水平低于斑块型。结论:斑块型和点滴型银屑病患者TGF-β-Foxp3+iTreg细胞对CD4+CD25-T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的差异调控和血清中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的差异表达提示两者具有不同的免疫发病机理。

参考文献:

[1].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皮肤归巢T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C]. 杨森, 陈珊宇, 高昱, 向全桂, 张学军. 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1

[2].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皮肤归巢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 陈珊宇. 安徽医科大学. 2001

[3]. 中药白疕合剂对银屑病豚鼠模型T细胞活化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 原庆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

[4]. 斑块型银屑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初步研究[D]. 陈敏.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

[5]. Fas、Bcl-2、ICAM-1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D]. 颜敏. 青岛大学. 2005

[6]. 维A酸受体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及其意义的研究[D]. 冯素英.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2

[7]. 树突细胞DC-LAMP和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D]. 刘文婷. 山东大学. 2010

[8]. 凉血解毒方及靛玉红对体内外银屑病模型CCL20参与的KC/γδT活化的影响[D]. 谢湘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9]. 银屑病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及相关药物的研究[D]. 徐丽敏. 天津大学. 2006

[10]. 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斑块型和点滴型银屑病中的差异表达及功能研究[D]. 颜克香. 复旦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皮肤归巢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