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系统特点及应用前景研究论文_李龙辉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现代有轨电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有轨电车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后的新型有轨电车。本文主要探讨有轨电车发展历程,系统特点,及系统的在我国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有轨电车;系统特点;应用前景

引言

有轨电车作为成熟的轨道交通方式,其相对经济、节能和环保特点决定很多欧洲城市一直将其作为公共交通的主力运载工具,一些城市废弃有轨电车几十年后,又开始重新研究建设这个系统。有轨电车在不同规模的城市运用非常广泛,现代有轨电车已成为中小城市和大城市郊区公共交通的新兴骨干模式"

在中国,现代有轨电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猛"特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和中小城市,现代有轨电车以其便捷性,舒适性及美观性受到市民和政府的肯定,"上海、天津、大连等数个城市已经运用多年,沈阳、苏州、广州等城市也在大力建设或启动有轨电车项目"

1我国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

1881 年,德国工程师冯﹒西门子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第一条电车轨道。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代有轨电车率先在法国发展起来。随着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多个西欧国家的成功建设和运营(见图1),现代有轨电车以崭新的形象和舒适的服务迅速吸引了国内城市对其的关注和研究。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是一种采用模块化、具有多种路权方式、与地面交通方式以平交为主、中运量、节能环保、乘坐舒适的新型智能化交通系统,与传统有轨电车相比,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营及信号系统特点

轨电车的运营费用一般比地铁低,从国外的城市来看,有轨电车的年运营费用比地铁20% ~ 50%,在满足相同客运量的情况下,有轨电车的单位运营费用比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的费用要低1. 5 倍左右。有轨电车可以采用灵活的运营方式,根据服务范围的需要,线路可以分出多个

叉线,同一路径上可以允许多条线路共线运行,不同线路的列车按照“先到先占用”的原则行驶,追踪运行

由于有轨电车大部分走行在地面,因此,必须采取“有轨电车优先”的原则方能保证快速准时。目前,大部分城市都规定“其他交通工具不得侵入轨道”,另外,还设置区段差别、障碍物、分割带或绿化等,以求得“轨道专用化”。当然,也有城市准予公共汽车进入轨道,以达到同站台换乘的目的。也可采取其他措施,如在交叉路口实行“电车优先信号”、在电车停靠站时实行“人行过街道优先”等。

2.2 节能环保特性

交通噪声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一大公害。现代有轨电车在减低这一公害上做了大量工作:在车辆方面,车轮采用了弹性独立车轮新技术,可以减轻振动和噪声;在轨道方面,用弹性材料充填钢轨周围,轨道两侧设置灌木分割带,在居住区甚至在轨道范围内种植草坪。(见图3)其效果显著,故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省能源的清洁交通工具。

3 系统应用前景

3.1系统在城市综合交通中的作用

城市交通网络一般由多种交通方式组成,有轨电车系统是其中的一种,对于城市性质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

对于出行量较大的城市,分配到轨道交通走廊上的单项客流断面大于15000人次/h不能采用该系统。因此,有轨电车不能替代轻轨和地铁系统。

对于特大型城市客流主通道一般由地铁承担,该通道上的客流特点是平均运距较长。有轨电车作为地面辅助交通方式提供平均运距大于常规公交的服务。因此,特大城市有轨电车不宜独立承担主通道的客流任务,在运输功能分配上是对地铁系统的弥补。

对于大中城市,交通需求相对较小,系统规划地面交通可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有轨电车可以替代部分公交线路,以此降低公交重复系数。因此,有轨电车作为单向客流断面10000人/h左右的公交主干网络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2城市环境适应分析

通过分析系统的技术和应用特点,有轨电车应用于低运量的客运通道,对于地形、城市布局有较大的适应能力。

3.2.1 城市地形

有轨电车系统采用小半经曲线和大坡度的技术标准,几乎可以适应任何城市布局的地形,尤其是对于山岭城市或者平原微丘地形城市更具应用价值。

有轨电车一般沿城市主干道布置,以符合其运输服务功能。我国城市Ⅲ至Ⅰ级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为30~60km/h 相应的平曲线最小半径为40~150m,与有轨电车的速度标准和平面条件相当。地形起伏较大的城市道路,60km/h行车速度的道路推荐最大纵坡为5%,而有轨电车能够克服6%~ 9%的地形坡度,完全能够满足沿道路布置的条件,并更具灵活性。同时,由于城市道路纵坡较大,限制了非机动车辆的使用,这样,有轨电车避免了与非机动车道干扰的问题,处理与道口的关系更为容易。

3.2.2 现状城市道路

既有城市道路没有考虑到有轨电车线路的布局。新建这个系统将占用既有通道建筑红线内的资源,发生干扰的对象包括建筑物、市政设施和路面。有轨电车线路尽可能设置在道路一侧,避免形成混行路段,并做好道路渠化改造,优化既有通行方式。所以,通过改建城市较宽主干道,可以保证既有道路面积条件下,增建有轨电车线路,提高通道交通容量。当然,沿线通道较窄的情况下,若有轨电车线路挤占行车道,需要详细论证通道通行能力和有轨电车项目的可行性。

3.2.3 新兴城市规划

新兴城市如新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将有轨电车系统纳入综合交通规划符合国家城市建设、环保、节能政策和交通需求的特点,技术上也容易实现。而且,综合规划交通设施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平衡交通需求与供给。有轨电车运输能力与客流随城市建设逐步增加的趋势匹配;新兴城市可以根据有轨电车造价低、运营效益好的特点,充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解决潜在的交通压力,减少运营负担。目前,天津开发区规划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以作为新区主力公交系统,有轨电车系统1号线已经通车运营,发挥作用,以及广州市第一条新型环岛有轨电车已经建成并开通运营,作为广州首条有轨电车试验段,该条有轨电车试验段开通自运营以来客流量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也为广州市城市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4 结束语: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新型绿色环保交通工具,能很好地适应大中城市的新城区、开发区的骨干网络交通,其断面布置灵活,能很好地与城市的道路交通体系衔接,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初步设计[R].天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

[2]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1、2、3、5 号线初步设计[R].北京: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

作者简介:

李龙辉 单位: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论文作者:李龙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有轨电车系统特点及应用前景研究论文_李龙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