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步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阶段_市场经济论文

企业管理步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阶段_市场经济论文

企业管理步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阶段论文,市场经济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管理是个老问题,但在新形势下面临许多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企业环境不断变化,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从内容到方法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企业管理正步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阶段。

企业管理步入新阶段,首要的是要对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取得共识

企业管理与发展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我认为,管理是大概念。所谓管理,就是要对企业可以调动的各种资源,如何合理支配、合理利用的问题,就是企业所掌握的人、财、物、时间怎么样进行有效的配置,有效的组合。就象两人下棋一样,每个人都有车、马、炮,有的就赢了,有的就败了,关键在于你怎样调动你的力量,这里面文章大得很。管理也是生产力,当前国有企业确实面临很多困难,解决这些困难要用综合的办法,其中一个重要办法就是改革和加强管理。管理不是万能,但是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也就是说,各个企业在原有的物资和技术的基础上只要充实了新的管理,就会调动出新的生产力。有的企业,人还是那些人,设备还是那些设备,但是管理变了,整个面貌就全变了。如株洲电力机车制造厂的电机分厂,原是全厂最被动的一个分厂,完不成任务,质量也不行。分厂厂长没有换,只是机制变了,管理变了,整个面貌就都变了,生产状况改善了,质量也上去了,生产能力也出来了。所以,现在如何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向管理要生产能力,向管理要劳动生产率,是我们抓好企业工作的一个紧迫任务。比如,现在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很少,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企业自身有没有问题?不能说所有企业,一部分企业是有问题的。有的企业资金周转300多天,对于特殊行业来说这也许是需要的,但对一般性行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改善了,在制品减少了,资金周转加快,自有流动资金相对比率就上去了,这虽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了市场,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在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在市场竞争当中第一层次的问题是商品的问题,而商品竞争力的背后是技术和管理,没有技术和管理支撑,产品在市场上就不会有质优价廉,不会服务好。因此,无论是“复关”以后,还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离不开加强管理。随着《条例》的贯彻和配套改革的完善,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会不断好转,但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仍是其内容的经营管理。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重振雄威,重要的一条就是用新的观念改造企业管理体制,改善和加强基础管理。事实必将证明,国有企业在现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只要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和现代经营管理,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力,引发出强大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对加强管理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工作再忙,这一点不能忽视。

企业管理与转换经营机制。“转机条例”的贯彻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是贯彻好《条例》的保证。好的企业管理,是企业用好自主权的内在基础,随着企业自主权的逐步落实,企业的管理必须不断改革和加强。就是说,贯彻《条例》既要改善外部条件,也要提高企业素质。外部条件就是要解决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明确责任,下放权力;提高企业素质,就是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注重加强企业的管理,《条例》就不可能很好地贯彻。我们通常讲,搞好企业要靠技术和管理两个轮子,这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经营者搞好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随着《条例》的贯彻,14项企业自主权逐渐到位,这实际上是把企业各种生产经营要素的使用权交还给企业。但是,企业用怎样的组织形式,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要素之间如何运作,特别是如何发挥最具有能动性的人的积极性,来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这实际上就是管理,是经营者运作企业的基本手段。在一个企业中,有硬件和软件,具体地说,企业有场地、有设备、有资金(同时还有人员),这些都是硬件。现在我们要研究的企业的软件,就是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必需的要素如何运作,使它最有效益,最有效率,这就是管理。相同的企业经营权力,相同的要素条件,如果有不同的管理,就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效率,不同的效益,不同的经营结果。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不能认为贯彻《条例》,自主权到位了,企业就搞活了,搞好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这里还有通过管理如何有效地用好自主权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国家都有生产力研究会,内容是研究企业生产要素如何运作,近40年来世界企业管理的改进,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常说,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我们许多企业的现状,也就是说在企业现有的物质技术的基础上,只是管理形态发生变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质量、效益、效率就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各个企业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开发管理资源,用管理来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这是一个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办法,特别是在我们总体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这个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企业管理与深化企业改革。企业改革的成果要通过管理加以规范和巩固;坚实的企业管理又是深层次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深化改革中管理内容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扩展:1.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2.企业的组织制度。即企业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是独立的国有企业,还是一个工厂。3.企业的管理体制。即企业机构的组织框架,包括企业内部的层次划分、组织结构的设定。4.企业的运作机制。即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下,各个方面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用什么制度把它们联系起来,按什么样的规则运行。

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的附属物,转变为市场条件下的独立经营主体,这就是当前企业改革的主旨。企业改革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一定的管理形式将其成果加以巩固。企业改革必然带来企业管理上的改造,这一改造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深刻的。传统的国有企业,在旧体制下,按照国家计划运行得得心应手。但是,要进入市场,以市场为中心,以用户为上帝,要投身竞争,优胜劣汰,就茫然不知所措,就感到寸步难行,出现了企业管理的诸多不适应。现在很多国有企业正面临这样一个改造的过程。二纺机的同志在大胆进行企业改革的同时,认真地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使其相辅相成。随着进入市场的深刻程度,他们着手建立企业的发展机制、营销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相应地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跟上去了。企业运行方式应该把企业改革和改进、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两者既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要把它们对立起来。良好的企业管理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基础,而企业改革会带来企业机制的转换,相应地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重新配置,要建立新的相互关系,这就需要用新的管理使其规范,改善运作方式。

当前企业管理的困难与机遇并存。在目前新旧体制交替中,企业管理是最困难的,可以说比任何时候的管理都更加困难。按旧的体制进行管理,条件已经变了;按未来的市场经济进行管理,现在还不到位。企业好象在公路上行车,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要左行,转入市场经济后要右行。现在的情况是,既不能完全左行,又不能完全右行。因此,撞车打架是难以避免的,这就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现在很多企业管理跟不上已经改变了的企业条件。当前,是企业管理最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时候,也是最需要有效的改进和加强的时候。现在管理是困难和机遇并存,一方面企业管理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但是,也就是由于要解决这些困难,才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去创造,去改造旧的管理体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又是管理的春天,正需要我们搞企业管理的工作者们大显身手。当前企业面对日益逼近的市场经济和“复关”的挑战,很多地方不适应。企业经营权放了,又没到位;市场放开了,又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忽视了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经营状况也很不理想,效益滑坡。在很不利的形势下,有些企业不知所措,慌了手脚,出现了很多短期行为,一些传统的好管理也搞乱了,基础管理削弱了,缺乏管理规范化,这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为企业下一步的转机制造困境。所以,特别需要企业经营者们注重改进和加强管理,特别需要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多加指导,起到推动的作用。

企业管理步入新阶段,重要的是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加强和改造企业管理的新路子

在新形势下,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改进企业管理的基本思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配置逐渐由计划为主转由市场发挥基础基础性作用;重要经济活动由集中决策转成分散决策,相应地要求企业由一个生产单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没有千万个独立的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市场经济就无从谈起,因此对旧体制下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指导思想都必须作相应的调整。

——改进企业管理的目标。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材料由国家统一调拨,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财务由国家统收统支,造成政府控制着企业,企业依赖着国家,企业的决策权游离于企业之外,这种具有生产能力并无经营和决策体系的工厂,并不是完整意义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已有很大变化,但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产权管理不明确,致使国有企业不能完全自主独立。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探索在政企分离之后国有企业的制度,通过职能转换和改善管理把国有企业重新构造成千万个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使其逐步成为完整意义的企业。

——形成约束机制,克服短期行为。在原有体制下,企业约束力主要来自企业之外的政府,因此在国有企业开始进入市场之后,一方面显得缺乏经营自主权,同时缺乏自我约束力,因而一段时间出现了许多的非正常行为。如追求企业目标的行政化,有弱化经济效益的倾向;追求扩大再生产外延化,有忽视技术进步倾向;追求自我封闭全能化,有违背专业化协作倾向;追求消费福利最大化,有企业行为短期化倾向。因此在改革企业管理制度时,一方面要有利于企业用好政府下放的经营自主权,放开手脚依法自主经营,另一方面要建立企业行为的监督体制和约束机制,落实自负盈亏的责任。

——适应市场竞争的多变性,保持企业秩序的相对稳定。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就是期望达到这样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要求。传统国有企业体制僵化,产品和经营策略调整迟钝,往往以不变应万变,难于抓住经营机会;也有的企业为摆脱困境适应市场竞争,在没有扎实抓好基础性、标准化管理,缺乏慎重研究和试点情况下,频繁调整生产组织和经营机构,不断放权又收权,轻易改变经营管理制度,甚至反复更迭管理人员,造成职工岗位、职责、权限的不稳定,其结果并未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都面临重大变革,这是需要的,但是大的变革都必须经过充分论证,慎重推进。大企业一次全局性变革的失误,重则一蹶不振,轻则几年才能恢复元气。一旦变革完成就要完善制度,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市场是多变的,必要时还需进行再调整。

——改进和加强管理的效果体现在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是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实物管理,轻财务管理;重完成任务;轻经济效益,造成了国有企业普遍的低效率,低效益。这已成为当今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是经济组织,就是要通过不断改进和加强管理实现追求效率与效益目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高产出;以合法经营获取更高的效益。要纠正那种片面的追求产值,不顾条件争上项目,单纯靠涨价求效益,靠外延求发展的弊端。实现效率、效益的良性循环,必须靠扎实的基础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顺畅的运行机制。

——树立新观念,培育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观念的转变是最深刻的转变。国有企业与旧体制关联最紧,因此,观念的转变也最为困难。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就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一规则在竞争性行业中对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将适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丢掉一切幻想,依靠广大职工,以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管理上的优势,投身于市场竞争。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最终和最公正的评价不在政府部门,而在用户的“货币选票”。为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必须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用户,注重质量,重视经营,重视效益,鼓励竞争,鼓励创新的现代化生产经营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当企业能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企业目标、信念,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统一全体职工之时,就为改进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企业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我们要探索政企分离后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探索政企分离后的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国有企业正由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单位转变成市场经济下的经营主体,这两者产生的根据,活动的空间,追求的目标,经济的责权,组织的体系,运作的方式,与国家的关系,与用户和供应厂家的关系等都截然不同,对国有企业来说,这是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一些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探索,在构造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和管理体制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证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实现政企分离的重要的组织形式,它具有规范化的特点,易于政企分离,使经营者放手进入市场;产权边界清楚,易于实现自负盈亏,使企业行为长期化;资产便于流动,有利于调整结构,易于与其它企业对接,所有者监督加强,易于维护国有资产,促其保值增值。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转制是件大事,切不可仓促上阵,盲目从事,按全国的部署目前尚在试点阶段。当前我们要以更多的精力研究组织国有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转制,使国有企业成为规范化的独立市场活动主体。在此基础上,试行企业间法人持股,形成交叉的产权体制,而对职工内部持股和公开募集的股份有限公司,则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慎重从事。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在企业转制中,要根据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战略和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根据国有企业的弱点,在不断改善企业生产管理体系的同时,逐步充实和建立企业的经营决策体制、技术开发体制、购销服务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审计监督体制等,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框架。这是企业进入市场,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保证。

——不断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同生产型工厂相比,进入市场的独立企业,无论其内部组织关系还是涉外的各种经济、社会联系都要复杂得多。在本企业确定的组织体制框架下,要靠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明确各级、各组织单元的责任、权限和相互的关系,构成企业运行的规则、规章、制度和标准,在企业中要当作法律来贯彻执行,要一丝不苟地从严要求。当前,对许多企业来说,规章制度建设跟不上生产经营形势的发展,扯皮多、效率低、失误多;也有的企业误解为改革了,承包了,规章制度不那么重要了,从而造成纪律松弛,指挥不灵,事故增加,因此当前既要克服无章可循,也要纠正有章不循。

国有企业由适合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转变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体制,涉及办企业的观念、组织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变革过程。我们既要针对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对症下药,指导企业加强管理,又要积极探索深化企业管理改革的途径,力求使国有企业实现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

企业管理步入新阶段,要把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主体的创造性与政府部门的指导性结合起来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企业逐渐成为市场活动的独立主体。如何经营管理是企业的行为,政府部门已不宜再采取全国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要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就要实行“部门多一些指导性,企业多一些创造性”。

——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应以企业为主体。在《企业法》和《条例》规定的范围之内,企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管理,这是企业的自主权。政府部门主要是从政策上指导,不要把企业管死,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改进和加强自身的管理,必然会成为企业更加自觉的自主行为。当前要特别强调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一些成熟的有效的管理形式要认真地贯彻执行,不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搞花花点子。管理的诀窍就在于认真,再认真,就是要把成熟的管理规则持之以恒地贯彻使它见成效。很多企业在管理上吃亏就在于不认真,有很多好的办法,在它那里一阵风,轰轰烈烈,但事过之后依然如故,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在这些企业中再有效的管理方法,也难以推广。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抱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一些企业往往一有风吹草动,总想绕过艰苦的工作,企图用一些简单的办法,取得很大的成效;他们不在认真和坚持上下功夫,却不断地翻新花样,想以此刺激干部抓管理的积极性,结果很快又流于形式。宝钢的同志讲,管理不外乎是这么几件事,认真抓到底就会有成效,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以质量为中心的基础管理,就是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管经营形式如何,怎么样走向市场,这个基础仍然是企业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企业的管理基础就是企业的实力。这些企业的管理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必须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不强求统一的模式。现在企业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个企业进入市场程度不同,所在的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管理传统不同,但在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能力,向管理要效益方面,各企业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在具体的模式上则不强求统一。要提倡学习国内外管理经验,一般来说,利用别人成熟的方法,我们比较容易成功;别人失败的路子,我们也难于奏效。总的原则是,要引导企业管理走向规范化,要注意使我们的企业管理能与国际接轨。各个企业的具体管理模式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宜的选择,要允许企业有更多的创造性,借鉴国内外经验,大胆尝试,不断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

——政府有关部门对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负有重要指导责任和监督责任。企业不是孤立的,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问题都反映到企业里。因此,企业内部抓好管理需要社会的配套条件,没有社会外部相应的配套条件,企业改进管理就受到一定的限制。搞好企业管理,如果政府部门完全不管,也不为其创造条件,不去为它做好服务,企业搞到一定程度就难以前进。另外,企业经济机制正处在转换的过程中,企业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都还不完善,市场竞争也还不充分,产权责任也还不清楚。企业还存在大量的短期行为和非经济行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对企业管理要指导、协调和监督,甚至还直接在管着、控制着,象工资总额等,确实有的企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经济效益上不去,依然滥发奖金。总的来说应该是企业能做的事情让企业去做,政府应该做企业需要做而又做不了的事,这两者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企业就会感觉到政府这样的管理,越抓对我的生产经营越有好处,而不是感到碍手碍脚,侵犯了企业的自主权。那么政府到底具体能作些什么?主要有:深入调查研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总结交流典型经验,提供信息服务;依法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加强企管队伍的自身建设,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陈清泰同志在全国企业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整理,标题系编者所加)

标签:;  ;  ;  ;  ;  ;  ;  

企业管理步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阶段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