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舌尖上的“杀手”——食源性寄生虫病论文_程前,张小凤,仇锦波

警惕舌尖上的“杀手”——食源性寄生虫病论文_程前,张小凤,仇锦波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江苏镇江 212001

摘要:每年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世界卫生日主题是“食品安全”。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含有害病菌、寄生虫或化学物质的食品可引发200多种疾患。每年约200万人的死亡与不安全食品有关,其中以儿童为多[1]。近几年来,销售生鲜及不彻底加热水产品的生产商与食用这些食品的人群数量均呈上升态势,致使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大幅攀升。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危害;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于2014年联合发布了“食源性寄生虫风险管理多标准排序”报告,针对食源性寄生虫作了评估和分析,以患病率、虫种分布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依据,列举了全球危害最大的十大食源性寄生虫。在我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积极防治,土源性寄生虫病(Soil-borne parasitosis)的感染率已呈下降趋势,但由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 parasitosis)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日益凸显,并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

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类型及其危害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引发的寄生虫病,统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根据WHO和FAO排序,排名前十位的寄生虫为猪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旋毛虫、后睾科吸虫蛔、虫以及克氏锥虫。除溶组织内阿米巴、蛔虫和克氏锥虫外,其余的都是食源性寄生虫(food-borne parasite),它们主要出现在猪肉、牛肉及其内脏中。在我国,除上述食源性寄生虫外,还有牛肉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异尖线虫、棘颚口线虫、广州管圆线虫、肝片形吸虫及姜片虫等[2]。

淡水鱼虾是多种食源性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我国不少地区的民众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的习惯,人食用未煮熟的含有食源性寄生虫囊蚴或幼虫的淡水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体内寄生。例如,肝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等。海洋鱼类及软体动物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或软体动物,即可引起异尖线虫病。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又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猪带绦虫囊尾蚴、旋毛虫囊包、肉孢子虫虫囊或弓形虫的猪肉,就可引起相应的寄生虫病。牛是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肉孢子虫和弓形虫的重要宿主,人或牛吃了未煮熟的含有这些寄生虫感染期的牛肉,则可引起牛带绦虫病、肉孢子虫病、弓形虫病。青蛙和蛇是曼氏裂头绦虫及线中殖孔绦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或囊蚴存在于蛙、蛇的体内,人吃了未煮熟的蛙肉、蛇肉,就可引起裂头蚴病、线中殖孔绦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我国有少数地区,有用生蛙肉敷贴伤口或脓肿部位的习俗,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内;半数以上的裂头蚴病就是这么得的。食用未煮熟的鸡肉或猪肉,也偶可引起裂头蚴病;即使生饮或在游泳时吞饮河塘水,若受染的剑水蚤进入人体内,同样可引发裂头蚴病;甚至释放入水中的原尾蚴也可能直接经肤或眼结膜侵入人体内。螃蟹、蝲蛄(俗称小龙虾)是并殖吸虫的中间宿主,该虫的幼虫在其体内形成囊蚴,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该虫囊蚴的螃蟹、蝲蛄,即可引起并殖吸虫病。鼠是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又是并殖吸虫、曼氏裂头绦虫的转续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鼠肉,也可引起旋毛虫病、肉孢子虫病、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以及曼氏裂头绦虫病。狗肉、羊肉同样可含旋毛虫幼虫、肉孢子虫、弓形虫,人吃了未煮熟的狗肉、羊肉也可引起旋毛虫病、肉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生食或半生食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螺、蛞 蝓)或转续宿主(蟾蜍、蛙、蜗牛、鱼、虾、蟹),即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生食被该虫的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生水,也可引发本病。美丽筒线虫为虫媒动物源性寄生虫,食入未烤熟的含本虫囊状体的昆虫,或因食用污染有囊状体的食物、生水,均可引起美丽筒线虫病。这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上下唇、颊部、舌部、硬软腭、齿龈、扁桃体附近、甚至阴道等部位,局部常有出血点、异物感等症状。此外,还有少见的舌形虫、胰阔盘吸虫,前者是因生饮蛇血、蛇胆而引起舌形虫病;后者是由于人偶尔误食草蠡而感染。

2、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

食源性寄生虫病属于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目前,此类疾病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仍呈蔓延之势。

2.1流行概况

为了解和分析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继1989年第一次全国寄生虫检查后,又在2001至2004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组织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食源性寄生虫中最有代表性的华支睾吸虫,其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 75%,其中广东、广西、吉林3个省(区)分别上升了182%、164% 和630%。在内蒙古、吉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12省(区)开展的包虫病调查,同时采用B超和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查。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12.04%,B超检查包虫病患病率为1.08%,推算全国包虫病病人数为38万人,病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四川、青海、西藏、甘肃等省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调查发现,因华支睾吸虫感染而引起的肝吸虫 病为代表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较为严重,估计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达1200多万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3]。

2.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后,会逐渐出现不同的症状或体征。感染华枝睾吸虫病,主要引起肝脏受损,轻者会有腹痛、腹泻、营养不良、肝肿大等症状;重者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感染并殖吸虫囊蚴后,其童虫或成虫在组织、器官内移行。若寄居在肺部,患者可有咳嗽、胸痛;若寄居于在脑内,则可引发癫痫、偏瘫等;若寄居在肝脏,则可表现为肝大、肝痛;若寄居在皮下,则可形成移行性包块或结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感染姜片虫后,可出现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症状;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其幼虫可在人体内移行,但主侵犯在脑组织,可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及颈项强直等,严重者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甚至死亡。感染猪带绦虫时,可出现消化道症状,还可并发肠梗阻、阑尾炎;人若食入含猪带绦虫卵的食物,可引起脑囊虫病,造成癫痫、脑膜炎等严重后果[4]。

2.3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其感染率在我国局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仍然较高。这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给我国的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一些牧民返贫、致贫的重要原因,严重地阻碍了我国西部开发与经济发展[5]。

3、防治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习惯上也不断在发生变化。例如,生食或半生食肉类或鱼虾螺类等现象司空见惯。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部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食源性疾病所占比重为29.5%,已超过化学性污染的所占比重[6]。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严重性由来已久,如2006年震惊全国的北京“福寿螺事件”,某酒楼的一道“凉拌螺肉”竟一下吃倒了23名食客,后均被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7]。2014年12月,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有一名男子因脚部疼痛,在医院被诊断为龙线虫兵。经追问病史,该虫在患者脚部已寄居多年。该虫一般是通过含有本虫幼虫的饮水而进入人体内。今年初,捷克的克尔诺夫市一位76岁老妪因腹部剧痛和血尿而就诊;手术时竟从其体内检出分别为10厘米和6厘米长的两条肾膨结线虫。本虫不仅破坏了她的一个肾脏,并已累及其膀胱。她是因为吃了未煮熟的鱼而感染的[8]。

近年来,因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食源性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机会大增。除了以上所述而外,什么酱爆口味蛇、大蒜炖黄鳝、泡椒煮牛蛙等所谓特色菜肴,它们的共同特点仅仅是爽口吗?非也,它们都可能是寄生虫的传播者!

3.1 个人层面的防治措施

3.1.1注重个人卫生,养成好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3.1.2防止“虫从口入”,不喝生水,不食未熟或半熟的肉类和海鲜,尤其是烧烤或进食火锅时。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刀和砧板要生熟分开。

3.1.3避免手、脚等处皮肤与有寄生虫潜伏的潮湿土壤及农作物接触。

3.1.4教育儿童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习惯。定期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擦洗玩具。

3.1.5必要时可定期服用驱虫药。

网上曾爆出日本有人用蜗牛美容,即利用蜗牛在皮肤表面爬行,让皮肤吸收蜗牛粘液的营养;再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女青年为永葆青春,竟选择用猪血沐浴[9]。我们要提醒大家:人们的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开始不断地出现新的追求,但同时务必警惕林林总总的寄生虫感染吆!

3.2社会层面的防治措施

目前,淡水养殖业发展迅猛,而鱼类等水产食品的卫生检疫工作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针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也尚未系统地组织进行。为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增长的势头,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规定。例如,(1)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人们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俗;(2)托幼机构、学校应定期检查学生粪便,及早发现寄生虫感染,以利早发现,彻底驱虫;( 3)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做到普查普治,及时处理保虫宿主;(4)严格家畜屠宰,加强肉品检控。加强家畜管理环节,包括城市不养鸡、鸭、鹅等畜类;( 5)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不用新鲜粪便施肥。加强水源保护,减少或避免水质污染。

2014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下发了发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2015年,全国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场调查试点工作将全面展开[9]。今年初,江苏省仪征市已实地开展了全国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调查,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全程质控并参加具体调查工作;其他一些地区的疾控中心、卫生服务中心也纷纷进行普及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免费为居民检测寄生虫感染情况[10]。

食源性寄生虫病不容忽视,而如何加强防治更需要人人重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民动员,群策群力,积极遏制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蔓延,共同为人民的健康生活筑起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1]董颖.关注食源性疾病.浙江日报,2015.04.08.

[2]潘卫庆.寄生虫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40-145.

[3]许隆祺,余森海,蒋则孝,等.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 的抽样设计的说明和效果评价.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4,7:249-253.

[4]吴佳佳,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食品安全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济日报,2005.5.23.

[5]许隆祺,余森海,许淑惠.中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与危害.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10-631.

[6]部景雨.食品入口、防病关口.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4.17

[7]毛冠群.在大连人胃壁上医生常能发现寄生虫.新商报,2011.120.5.

[8]光明网.澳大利亚时代报.2014.12.12.

[9]匿名作者.寄生虫防治进社区群众健康有保障.河南日报,2015.04.14.

[10]芦淞新闻.基层动态.2015.04.13.

作者简介:程前,女,1994年11月生,徐州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13级检验专业学生

项目来源:江苏大学学生科研资助基金,项目编号:14A055

论文作者:程前,张小凤,仇锦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警惕舌尖上的“杀手”——食源性寄生虫病论文_程前,张小凤,仇锦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