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矫淑娟

习题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矫淑娟

矫淑娟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四中学 266109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下面浅谈自己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的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题例:上午7∶30学校上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25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能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扩展学生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了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了知识迁移,并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时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了学生思路。

三、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

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了“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了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1)求总功;(2)求有用功;(3)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顺利实现了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论文作者:矫淑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习题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矫淑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