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蔡红英

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蔡红英

蔡红英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 561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5 月到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经治疗后,显效39 例,有效19 例,无效12 例,治疗有效率为82.9%。其中,渗出型、干酪型、粘连型和混合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25.0%、95.0%、90.0%,干酪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通过多种实验室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联合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87-01

结核性腹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腹膜炎之一,指的是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造成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1],肠系膜结核、肠结核、阑尾结核、输卵管结核等都可能经由血液或者淋巴循环等播散至腹膜,引起感染。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诊断、治疗的方法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5 月到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1 例和39 例,患者的年龄在12 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4)岁;其病程在0.5 个月到6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0.9±0.4)年,其中病程≤ 0.5 年的有60 例,占85.7%。按照病理类型分,渗出型、干酪型、粘连型和混合型的患者分别有28 例、12 例、20 例和10 例。患者中合并有肺结核的有21 例,合并肠结核的有8 例,合并有泌尿系结结核的有4 例,合并有结核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有11 例和7 例。入院前有结核病患病史的患者有11 例,有明确结核接触史的患者有5 例。所有入选的患者均未合并肝源性、心源性或者肾源性腹水的情况,排除合并腹腔肿瘤或者肝硬化等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患者均有腹痛(56 例)、腹胀(69 例)、腹泻(29 例)、恶心(31 例)、呕吐(29 例)、发热(43 例)、全身乏力(21 例)、盗汗(23 例)、消瘦(20 例)、便秘(18 例)等主要临床症状,部分女性患者还合并有闭经的症状,共3 例。

对患者进行常规查体可见,15 例患者有腹部包块,20 例患者有腹部柔韧感,31 例患者腹部压痛表现,47 例患者有腹部移动性浊音。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患者入院后常规对其腹水检查和血液学指标检查。观察患者的腹水颜色与性状(渗出液多为草黄色,常规静置后轻度浑浊),并对其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测定,腹水总蛋白> 30g/L,白细胞水平0.5×109 < WBC < 1.5×109。经常血液学检测可见血沉升高,并可高达10cm/h,血清CA125 值在77.4U/ml-1313.6U/ml之间,超出正常水平。

影像学检查:分别对患者实施胸部 X 线、B 超或者多螺旋CT扫描,胸部X 线检查多可见感染、胸腔积液或者胸膜改变等情况,B 超检查可以观察患者是否合并腹膜增厚、钙化或者有积液表现,多螺旋CT 扫描多可见患者的腹膜、大网膜、肠系膜等发生改变。

1.2.2 治疗方法

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在常规保肝治疗和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病情较轻的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采用异烟肼0.3g、吡嗪酰胺1.5 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 g 口服四联抗结核治疗,疗程12 月。对合并腹水的患者给予放腹水及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经腹腔灌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结核药。病情较严重,无法经保守治疗获得理想效果的可以给予粘连松解手术、瘘道切除术或者肠部分切除术等进行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2]

观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治疗后患者的腹部压痛基本消失,腹部包块接近消失,腹水降低量超过50% 为显效;以患者存在轻度压痛,腹部包块缩小,腹水显著减少,但减少程度不足50% 为有效;以患者无法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显效39 例,有效19 例,无效12 例,治疗有效率为82.9%。其中,渗出型、干酪型、粘连型和混合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27/28)、25.0%(3/12)、95.0%(19/20)、90.0%(9/10),干酪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3 讨论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又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加上其本身容易并发其他疾病或者集中病理类型(包括干酪型、粘连型、渗出型等)同时存在,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本文分别对患者实施了血液学指标检查、腹水实验室检查与性状观察、影像学检查等联合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诊断信息,特别是CT、B 超等检查手段可以对腹膜增厚、腹水、肠系膜网膜粘连、结核结节等进行清晰显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结合诊断结果和病情等给予不同的治疗,则对缓解炎症、抗结核,提高腹水的吸收,减轻腹腔粘连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干酪型患者,其他病理类型经治疗后有效率均在90% 以上,这可能与干酪型患者以坏死病变为主有关,但总的来说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莫琼.30 例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6(7):39-40.

[2] 汪发勇,汤海涛,潘宏年,等.27 例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6):995-998.

论文作者:蔡红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  ;  ;  ;  ;  ;  ;  ;  

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蔡红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