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评价课程的思考_教学过程论文

关于科学评价课程的思考_教学过程论文

关于科学评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课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整体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确保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评课作为学校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对照自己,提高认识,自觉地去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评课的意义

评课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判定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它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发展,把改进和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作为最终目的。

(一)诊断和调节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课堂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课堂效果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师上课虽然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组织得是否合理,教学目标解释得是否恰当,教学方法运用得是否有效,是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教师的自我意识、心理素质和教育机智怎样等等,都需要通过评课,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和交流,找出症结、原因和对策,以利今后改进教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变幻、输出反馈、调节的过程。通过评课可以有组织地提供调节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使得教学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发展和激励的作用。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每个成长阶段都需要支持和帮助,通过评课,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减轻教师在成长阶段的心理压力;就所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有助于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加速教师的成长过程。同时,通过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分析,说明由于课堂中的哪些因素或自变量,在经过怎样的组合和变化后而产生了这样的后果,不仅可以促进被评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第一手信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评课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得失,同样可以促进自己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激励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评课的现状

由于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是一种艺术,没有固定不变的流程,其过程则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同时也由于评课者的素质、水平和心理是复杂而多值的,因此,在具体的评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评课目的单一而不单纯,评课的结果和奖惩挂钩过于紧密。有些学校的评课带有专门的任务,如“评优课”、“等级评定课”等,一课定终身,以某一次的评课结果决定教师的晋升、加薪、解聘等。由于评课结果与奖惩挂钩过于紧密,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引起不安和忧虑,易于制造人际之间的隔阂,使得教师之间的探讨、交流失去其意义。同时也由于同行互评中牵涉到切身利益以及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易于造成失真现象,人云亦云,难以涉及实质性的问题,反映不出真实的课堂教学水平。斯塔费尔比姆曾对评价的目的作过精彩的阐述:“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作为常规性教研活动的评课必须和奖惩脱钩,才能全方位、全过程地形成对教师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评价主体单一。现在参加评课的大多是同行教师、教研组长或领导,而忽视了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充满个性色彩的活动,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而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价值判断。事实上,不同评价者的价值标准是不一样的。应当重视教师自身在评课过程中的作用,允许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以及教学风格作出解释说明。评课具有诊断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是,这些作用能否得到真正发挥,归根到底,还得看教师自身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发动教师自己去寻找问题,显然对今后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十分有利。

(三)评课重外在形式,轻内在实质,忽视评价后效果的追踪。在许多学校,评课事实上已成为一项常规性的任务,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而不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质量的手段。评课缺乏必要的程序规则,放任自流。仅仅为评课而评课,评课结束也意味着万事大吉,不注重对评价结果加以具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也不思改进之方法,更不用提对评课本身进行反思,以期提高评课质量了。这样就使评课失去应有之功能,成为浪费人力、财力和精力的事情。

三、评课的方法和技能

科学的评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应是一种经常性的教研活动。能否科学地组织,对评课的质量与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完整的评课过程应包括“准备阶段——听课阶段——讨论阶段”。同时为保证评课的反馈信息能有效地得以利用,改进教学,评课应该是一个循环反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各次评课之间应保持相应的联系,避免就课论课,使评课流于主观随意。

(一)准备阶段。在听课之前作相应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双方对评课做到心中有数。评课者对所听课题有所了解和熟悉,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避免听课时抓不到重点,浮光掠影。

授课教师应向同行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策略及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主要是体现备课的思维过程,重点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完成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和突破。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

然后,评课双方就授课者所讲述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探讨,形成信息的双向交流,促进评课双方对教材目标的理解、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实现了教师群体智慧的充分激活,有利于克服个人备课中的缺陷。但由于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在讨论中应注意尊重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此外,授课教师应提出困难和问题,确定听课重点。如果评课者浮光掠影地进行课堂听课,那么课堂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通过一次课堂听课,要求全面了解被评对象的教学情况,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应确定听课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关注的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在此可以提出作为听课重点,以便在评课中进行讨论。如果评课人员不止一位,也可以进行人员分工,分别负责目标、效果、过程、方法、情意、态度、艺术、素质等。

(二)听课阶段。听课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全面观察,为评课搜集一切必要的教学信息。同样去听一节课,有的人印象深刻,有的人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能说出许多中肯的意见,有的人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这除了态度因素外,主要还存在着听课技能的问题。

听课是一个观察思考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各种感官渠道对具体教学场景的充分感受的过程。考察一个教师课上得怎么样,不仅要凭耳听,听他讲授的内容,讲授的技巧和语言如何;更要凭眼看,看教师是怎样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积极状态,看师生之间是怎样交往和协调活动的;还要凭心感、凭脑思、凭手记等等,可以说是需要评课人员全身心投入的工作。

听课者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素养,善于从理论的角度处理观察所得到的信息。如果评课者对课堂管理、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缺乏理论基础,听课时必然随心所欲、主次不分、有失公正、毫无原则而言。同样如果不能从理论的角度去处理分析观察所得到的信息,观察必然流于表面,难以挖掘出实质性的问题,就现象论现象,起不到对问题的诊断和帮助的作用,因此评课技能的提高需要教师对教育理论的钻研和运用。

听课时评课教师连续的记录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评课教师思想集中,书写熟练。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往往稍纵即逝,需要立即记录下来。此外还要做好一般性记录,即记录教学过程的梗概,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等。听课结束后,将记录的内容连贯起来阅读,其价值也就出来了。此外,将课堂各项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清楚地记录下来,将有助于了解教学结构和时间分配。

(三)讨论阶段。课堂听课结束后,听课者应该尽快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经验表明,听课后讨论的质量关系到整个评课过程的成效。一方面可以促进对听课情况作深入思考,以便能提出中肯的看法;另一方面能使被评教师有机会获得同行教师对其教学的反馈信息。传统的评课着眼点在“评”,容易造成不说真话、相互恭维的不良风气。在此,我们强调其着眼点应落在“议”上,即通过双方的探讨、交流,以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实现群体效益。

首先应当由授课教师对授课过程认真地反思,主要就教学方法的适当性、实践与设计要求的吻合程度和效果谈感受,并做成因分析。评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授课者的自我意识。因此教师的自我评价是课后讨论的重要一环。授课教师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解释,分析特定的环境。

其次听课教师宣读听课记录,双方共同围绕听课重点展开讨论,重在评价教学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宣读听课记录实际就是评价双方重新回顾上课情景的过程。评课者宣读课堂记录时,应将记录的事实、评悟、建议统统呈现给对方。双方就记录中的某些评语和建议进一步讨论,应着重以理析课。对于一堂课的成功经验与典型失误、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从理论上作深刻剖析,从理性上找到根源,从理论上找出解决方法,做到以理析课、以理服人。对于一节课的教法与学法要善于归纳总结,补充完善以便改进指导教学。

在此还要强调评课应讲究民主,突出激励性。评课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着眼点在于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故对教师的劳动要肯定、教学经验要总结、教学特色要尊重,在阐述缺点时,切不可采取嘲讽或者挖苦的态度,应该诚恳地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纠正措施。说话应该注意分寸,措辞应该到位。要鼓励教师们勇于创新,潜心教改,做教学的能手、科研的内行。

标签:;  ;  ;  

关于科学评价课程的思考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