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c—Met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论文_刘群

探究c—Met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论文_刘群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 150036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乳腺癌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病理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c-Met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的例数为62(41.33%)、88(58.67%)。c-Met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中,Ⅲ~Ⅳ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生发展中c-Met不是其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 乳腺癌中的c-Met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淋巴结出现转移后及患者具有较高的TNM分期则其表达出现增强,提示c-Met在乳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c-Met;表达;病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c-Met protein in breast cancer and its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in October 2017 October 2015 to 15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specimens,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Met protein,using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17.0 and age,tumor size,histological grade,lymph node metastasis,TNM staging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ults the number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ressions of c-Met was 62(41.33%)and 88(58.67%). C-Met is negative in normal breast tissue.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group. In the TNM stage,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group III to I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I to II,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 results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c-Met was not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c-Met protein in breast cancer. Aft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NM stage,the expression of c-Met is increased. It suggests that c-Me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breast cancer;c-Met;expression;Pathology

乳腺癌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c-Met是编码肝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的基因,有报道表明,c-Met与肿瘤进展的指标有关,包括激活癌细胞的增生、浸润性生长及血管生成等[2]。国外已经有学者对乳腺癌c-Met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但国内这方面的报道较少。我们对我院收集的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以探讨c-Met蛋白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并进一步分析其对于疾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进一步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对该疾病预后进行判断,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病理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的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标本的来源均为女性;年龄最低29岁,最高88岁,平均(45.9±7.1)岁;并且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完整,对于术前经过化疗进行治疗的患者排除出本次研究范围。以恶性肿瘤UICC TNM第6版分类标准为依据,对研究对象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依据WHO分级对研究对象进行病理分级,其中Ⅰ级、Ⅱ级、Ⅲ级的患者数分别为27、82、41例。临床依据TNM分期: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数分别为23、98、25、4例。以患者的年龄分组:<50岁组97例,≥50岁组53例;以肿瘤大小对患者进行分组:≤2 cm 28例,2~5 cm 109例,>5 cm 13例;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数为78例,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数为72例。对乳腺癌患者中c-Met的表达情况、c-Met的表达与乳腺癌各项临床病理观察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将研究标本切片后进行脱蜡和水化处理,将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灭活,抗原的修复使用微波法进行,将抗原修复液在室温条件下向其加入10 min,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在室温条件下加入20 min,将多余液体甩去,不洗。加入美国Zymed公司提供的兔抗人c-Met多克隆抗体,加入时进行稀释,其比例为1∶100,在37°C条件下湿盒温育半小时后存放于4°C冰箱内放置过夜。第二天将其切片恢复温度,分别将二抗滴加到各个切片上,滴加量为50 μL,在37℃条件下湿盒温育40 min,DAB显色液在洗涤后加入,信号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进行并终止显色,苏木素衬染,脱水、透明、封片[3]。

1.3 结果判断

以参考文献[4]中的标准作为c-Met染色阳性表达的判断依据:将每张切片的200高倍视野进行随机选取,对其中的3个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肿瘤细胞计数,阳性细胞着色强度要在40低倍视野下进行观察,对每张切片的阳性细胞率及阳性细胞着色强度参照相关文献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分别进行分级计分,阳性强度的评定以两项之积的平均数为评定标准。以细胞膜呈现棕黄色颗粒状染色为主作为阳性的评定标准。将染色强度进行打分,共0~3分4个等级,其中0分为无色,1分为浅黄色,2分为深黄色,3分为棕黄色;再以阳性细胞百分率为依据进行评分,共分为0~4分5个等级,其中0分为阳性细胞在5%以下,1分为阳性细胞介于5%~25%之间,2分为阳性细胞介于25%~50%之间,3分为阳性细胞介于50%~75%之间,4分为阳性细胞在75%以上。c-Met阴性的标准为: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的乘积不低于1分,如果乘积高于1分即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的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版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对c-Met阳性表达在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中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Cox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的水准α=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中c-Met的表达情况

c-Met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的例数(比率)为62(41.33%)、88(58.67%)。其中癌细胞膜及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状染色为c-Met阳性部位的主要表现。C-Met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为阴性表达。

2.2 c-Met表达在各项临床病理指标比较

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中,Ⅲ~Ⅳ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肿瘤大小及不同病理分级间乳腺癌的c-Met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乳腺癌的各项影响因素中c-Met不是其独立的预后因子。

3讨论

乳腺癌在妇女的常见肿瘤中高居第二位,多种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在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均有涉及。乳腺癌中基因的扩增及过量的表达为其最常见的基因异常。酪氨酸激酶为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为其受体,不仅生理条件下的组织中有c-Met所调节的侵犯性生长发生,而且在组织再生及调控癌组织的侵犯和转移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在胚胎时期,上皮细胞和成肌细胞的祖细胞来表达Met,间质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胎盘和肝脏发育及成肌细胞前体的迁移会受到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Met的旁分泌所起到刺激作用。由Met激活的侵犯性生长程序在成年期主要与器官修复有关。相反地,多种类型的癌症进展和侵犯转移由于依赖Met的信号紊乱而得到促进。高水平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或)Met高表达与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及甲状腺癌等多种类型的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5-8]。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c-Met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为阴性,而c-Met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的患者例数为62例,其阳性率为41.33%,对乳腺癌患者以淋巴结转移是否转移进行分组,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64.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乳腺癌患者进行TNM分期,其中Ⅲ~Ⅳ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97%,明显高于Ⅰ~Ⅱ组3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患者乳腺癌的转移及临床分期越高,c-Met的表达越强,在乳腺肿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c-Met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多种组织及细胞中均有c-Met受体的表达,如肝细胞、肺组织中,其表达浓度最高的部位为上皮细胞。受体存在的部位较为广泛,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为亲多组织蛋白,c-Met的mRNA在正常组织中由于具有非常低的浓度导致其不能准确地测出,但是其相对应的癌细胞的表达值则明显升高。国外有报道表明,在乳腺癌的复发及预后中Met与其具有密切的关系。有学者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犯可以通过miR-340靶向抑制c-Met而受到抑制,提示在乳腺癌的治疗中c-Met可能成为其另一个重要的靶点[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Met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可能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但是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中并不包括c-Met,该结果与相关的报道不一致,具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c-Met在乳腺正常导管及小叶中具有阴性表达,结果提示对于乳腺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可以通过对c-Met表达状况进行检测而实现,对于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可以作为一个疾病恶性程度的参考进行判断;此外,还提示乳腺癌的进展可以采取针对c-Met靶向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文专,尹家俊. 乳腺癌中c-Met蛋白表达的意义[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9,6(6):55-56.

[2]李冰,吕亚莉,刘琳,等. 乳腺癌c-Met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10010-10013.

[3]姚敏,战伟,许传杰,等.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HGF/c-Met蛋白的表达[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5(4):310-314.

[4]Ghoussoub RA,Dillon DA,Aquila T,et al. Expression of c-met is a strong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breast carcinoma[J]. Cancer,1998,82:1513-1520.

[5]郭健,黄波,田晓峰,等. 良恶性乳腺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5):344-347.

[6]尹家俊,宋燕. 乳腺癌中c-Met及p53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9(5):316-318.

[7]陈显玉,文继舫. 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c-Met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表达[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9,6(2):81-82.

[8]束梅英. 乳腺癌临床药物治疗最新进展[J]. 中国制药信息,2008,24(2):16-17.

[9]李占文,李振平,胡云锵,等. 176例Ⅱ、Ⅲ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5):282-284.

[10]祁晓莉,戴洁,任平,等. 100例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J].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5,7(1):10-11.

论文作者:刘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探究c—Met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论文_刘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