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128例分析论文_杨海春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院中风一科 064000

摘要 目的:对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128例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56例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语言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功能、语言清晰度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功能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语言清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02(79.69%)低于试验组117(91.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语言训练;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

The Languag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cerebral apoplexy in 128 c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languag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128 cases of stroke spastic dysarthria in patients with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Methods: 256 cases in January 2015 -2016 year in January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stroke spastic dysarthr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Acupunct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language training, the fun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the language articulation effec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est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ear language The resolu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102 (79.69%) low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17 (91.41%),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languag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troke spastic surveytechnology effect dysarthria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worthy of reference.

[Key words] language training; acupuncture therapy; stroke spastic articulation disorder

在临床上,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和生活。据统计,每年脑卒中患者死亡人数占据着整体死亡人数的绝大部分[1]。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这不但是患者所密切期望的结果,也成为社会上的一种迫切要求[2]。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在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当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专业医师经过对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的认真检查后形成系统、健全和完善的治疗方法并进行治疗才能得到好转[3]。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在操作上简易,对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能够提供很大的方便。我院对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应用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56例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124例,平均年龄45.2±9.5岁。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8例,其中女性67例,男性患者61例,平均年龄34.3±7.4岁,平均病程1.4±0.1年,试验组128例,其中女性65例,男性63例,平均年龄35.1±4.6岁,平均病程1.5±0.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为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感觉性失语、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承诺保证坚持治疗90天以上。排除标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有严重认知功能;呼吸功能衰竭;药物不能控制的恶性高血压;恶性肿瘤;精神障碍、痴呆、有聋哑病史;不能坚持3个月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为减少脑水肿,使颅内压降低,采用脑组织保护剂,支持疗法等,使用治疗脑出血或脑梗塞的常规药物。进行针刺治疗,参照《针灸学》( 梁繁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的假性球麻痹的取穴方法:金津、通里、内关、玉液、风池,加舌三针。配穴:若出现阴虚风动加以太溪、风池,若出现风痰阻络则加以合谷、丰隆,若出现肝肾亏虚者加以关元、肾俞。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取金津、玉液穴点刺,出血量大概为0.2毫升,舌三针(朝舌根方向)、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深度大约为1寸,有向咽喉部放射的针感为最佳,通里、内关等直刺0.5寸,运针后有向上臂传导的针感为最佳。每次30分钟,每10分钟进行针刺一次 。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语言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松弛训练包括肌肉和精神的放松,能够使用的方法有交替法、暗示法、对比法。呼吸训练是通过呼吸控制从而进一步减少咽喉部的肌紧张,对发声有一定的良性作用。舌唇运动训练是指唇的张开、闭合、缩回、前突,舌的前伸、后缩、上举、向两侧的运动、鼓腮、叩牙,每分钟2次,每日3次。软腭运动训练是根据推掌疗法也就是两手掌相对推时发出“啊”音,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发音训练包括发元音、辅音、元音加辅音甚至到单词、句子练习。

1.3评定方法

应用Fuge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通过社会功能活动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状况。Fuge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满分为100 分,上肢得分最高为60分,下肢得分最高为40分,最低均为0分;Barthel指数量表情况具体分为:完全依赖20分以下,重度依赖25-50分,中度依赖51-70分,轻度依赖71-90分,91分以上为独立。显效表现为音调音量、言语清晰度、流涎呛咳、面唇舌运动等症状有较大改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分提高2个或2个等级以上;有效表现为音调音量、言语清晰度、流涎呛咳、面唇舌运动等症状有所改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分提高1个等级;无效表现为构音障碍症状基本没有发生改变,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评分没有明显提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功能结果

试验组患者各项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语言清晰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语言清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疗效的比较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02(79.69%)低于试验组117(91.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言语是人类特有的、较为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脑卒中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初级运动皮质和(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到损害,可能导致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性构音障碍,常见的表现症状主要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4-5]。但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医生往往较注重肢体功能的恢复,对言语的康复治疗不是特别关注,同时也没有极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构音障碍,所以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成为临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6]。

在本实验中,试验组患者各项功能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语言清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02(79.69%)低于试验组117(91.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先,在治疗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过程中,从言语的发生机制和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康复目的角度来说,要最大程度的减小病变范围,使受损脑组织功能得到恢复,再通过语言训练让患者重新具有言语交流能力[7]。当然,在治疗中积极地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及加强患者的认知功能非常关键,在这期间可以使用药物、针刺等手段对脑组织功能进行治疗使其恢复,言语交流能力主要通过语言训练给患者以外在刺激并引导其讲话,促进条件反射的形成而进行的康复治疗[8]。本研究中针刺穴位中的百会穴处于督脉和足太阳经交会处,其功能为开窍醒神、升阳固脱,针刺这一穴位能够直接反应到大脑皮层,进而增强大脑的供血能力的同时促进语言中枢修复损伤细胞的能力;而金津、玉液刺络放血能够改善构音器官如舌、口、喉等的功能,加强其活动进而促进语言的恢复。在本实验中就是通过综合语言训练和针刺治疗两种方来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使其康复。

综上所述,语言训练配以针刺在治疗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妍妍,白俊敏.项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调型构音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3(1):38-40.

[2]刘丽丽,董赟,郝盼富.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11):1038-1039.

[3]付玉婷.针灸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J].当代医学, 2016(4):149-150.

[4]武志佳,胡卡明,郭耀光,等.刺结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构音障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世界针灸杂志,2014,24(4):12-16.

[5]李小霞,陈红霞,杨海芳,等.针刺配合构音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4(5):333-335.

[6]刘诗丹.言语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J].内科,2012, 07(4):336-338.

[7]牛文琪,周益凡.体感音乐疗法结合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饮食保健,2016,3(3):27-28.

[8]王国宁.针刺结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179-180.

论文作者:杨海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128例分析论文_杨海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