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念研究的路径、热点与方向-基于可视化分析的视角论文

我国正念研究的路径、热点与方向——基于可视化分析的视角

何元庆 武杨杰 王丽峰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为了解我国正念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在中国知网(CNKI)和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Airitilibrary)以“正念”“心智觉知”“内观”“禅修”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获取710篇文章。使用Citespace软件获得高频关键词和关键词图谱,使用Bibexcel软件制作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并通过SPSS20.0软件绘制热点知识图谱,发现我国正念研究有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虽然以正念为基础的训练方法在不同人群中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大量的实验验证,且获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但是因为理论发展的滞后,导致其缺乏系统性。因此,应加大正念的理论研究并开发系列循证指南。

关键词:正念;知识图谱;热点领域;可视化。

正念(Mindfulness)起源于东方佛学的内观技术。关于正念的定义,受到广大学者认可的是由卡巴金提出的“一种有目的、不评判的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方法”。[1]日常生活中,正念表现为个体对当下状态的注意和觉察,这种注意和觉察是不需要进行特别训练的,也不需要付出心理资源。[2]然而在心理学的应用中,个体则需要有意识的注意和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并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去体验。正念因其显著的疗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并成为我国心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为了解我国正念的研究发展路径,探索未来研究方向,本文运用系列软件,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期望对进一步的研究起到基础性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收集

以中国知网(CNKI)和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Airitilibrary)为检索平台,在高级检索页面上以“正念”“心智觉知”“内观”“禅修”为检索主题展开文献检索,时间不限。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文献进行筛选处理,剔除报纸、会议、评论和重复文献等内容,最终获得与上述主题相关密切的有效文献710篇作为分析内容。

1.2 研究工具和数据处理

将从中国知网(CNKI)和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Airitilibrary)上收集的710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将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得到的文本进行汉字简化。然后使用CitespaceⅤ软件对其转换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Citespace软件的“Export”中“Network”功能生成Ucinet软件的“Netdraw”可以处理的“Pajek.net”格式文件,以获得我国正念研究的演进路径。采用SPSS20.0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和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献内容的提炼和总结,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文献所表述的核心内容。[3]因此,通过Citespace软件获得正念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及词频(见表1)。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了关键词词频不小于10次的39个高频关键词。由表1中可见,高频关键词中排前5的分别为“正念”“ 正念训练”“ 正念减压疗法”“抑郁”“焦虑”,从词频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关于正念等主题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作用。

下面,大家将看到自控力训练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以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女士(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给出的三个在家里就可以训练孩子自控力的好方法。

表1 高频关键词

2.2 高频关键词的Ochiai系数相异矩阵

4.2.1实践研究应与心理建设相结合

表2 39×39的关键词排位居于前7的Ochiai系数相异矩阵

2.3 关键路径分析

对关键词的寻径网络分析发现(见图1),虽然正念研究主题的关键词比较多,但是演进路径是清晰的。在最初的研究中,研究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其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调节抑郁焦虑情绪等方面的价值,随着正念训练的实际作用得到社会广大学者的肯定,正念研究的对象及其作用在不断的丰富,扩展到改善企业员工的身心状况[5]、减轻生理疾病患者的心理痛苦[6]、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7]等。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行为训练、正念认知疗法等一系列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对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降低知觉压力、改善负性情绪等都有良好的功效。

width=370.75,height=202.75

图1 正念研究的关键路径

3. 我国正念研究的热点内容

汾河水库以上流域共划分12个单元,7个结点,根据泰森多边形法得到各雨量站所占权重,将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相差在允许误差内或最为接近时调试各单元参数。

情绪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正念的显著效果之一就是改善个体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功能。[13]以正念为基础的训练方法,如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等,在改善个体的应对能力和减轻身心痛苦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国内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正念在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个体拥有良好的功效。如抑郁症[14]、焦虑症[15]、强迫症[16]等。国内也有许多研究证实了正念训练在针对患有身体疾病的个体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如冠心病[17]、乳腺癌[18]、糖尿病[19]等患者。以正念为基础的辅助性训练在实践的过程中内容不断丰富和技术日益成熟。然而,在不同的人群或环境中,以正念为基础的辅助性训练方法在训练时长和练习形式上存在差异。[20]因此,针对不同人群该使用何种以正念为基础的辅助性训练方法,需要一种有效的循证指南作为标准。针对有身体健康问题、心理压力大或处于康复期的个体等,在已有的实证研究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细化,开发具有针对性,适宜性,行之有效的系列循证指南,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正念训练方法提升自身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功能等。

width=397.8,height=285.8

图2 正念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3.1 缓解抑郁、焦虑

在图2中关键词分布在第一、三、四象限,且相对较集中,说明在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快速发展的当下,针对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负性情绪和知觉压力等不良心境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使得社会中的个体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个体需要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应对能力。在这样的适应过程中,个体对不良情绪调节策略、消极归因方式的使用,以及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其产生心境障碍,出现抑郁或焦虑倾向,甚者发展成为抑郁症,因此发展出具有实用性强、疗效快、方便简单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人们需要改善因抑郁或焦虑引起不良情绪的迫切要求。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因其显著的疗效性、广泛的适用性满足了人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社会成员可能成为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受害者”,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如何有效改善个体负性情绪,这依旧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3.2 提升主观幸福感

以正念为基础的训练方法对个体 “情绪调节”、“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提高了个体的社会功能,然而已有的研究具有重复性,且相关理论发展较为缓慢。如在收集的710篇文献中,仅仅针对抑郁、焦虑的相关实践研究多达60篇,而关于理论研究却只有40篇。

在图2中关键词主要分布在第三象限,且分布较分散,说明该领域的研究比较单一,主要是改善精神卫生,实现帮助精神病者的康复和重归社会。针对精神分裂症,在康复期阶段,使用以正念为基础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其正确的面对生活中刺激事件,自我矫正非理性认知,减少内心冲突,巩固治疗效果。同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修正了不良思维模式,并对增进患者与家人等的人际关系,增加生活信心,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心理和社会康复均有重要意义。[10]以正念为基础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其改善应对方式,提高社会功能。然而,在面对其它类型的精神病性问题时,如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慢性精神病等,如何将正念与其治疗进行有效的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3.3 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

在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运营中,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直接影响到购电商的决策。研究基于用电户随机需求构建购电商决策模型,用前景理论刻画购电商的风险规避度,为购电商提供最优决策。结论表明购电商最优购电量随市场风险或零售价格的增大而增大;购电商最优购电量随购电商风险规避度、批发价格或销售变动成本增大而减少。以上结论为电力体制改制背景下的电力企业最优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多维尺度图谱是基于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的图谱。[8]多维尺度绘制出的坐标称为战略坐标,它以向心度和密度为参数,绘制成二维坐标,可以概括地表现一个领域或亚领域的结构。[9]通过SPSS20.0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相异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获得我国正念等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图2)。

4. 总结与展望

在图2中主观幸福感关键词分布在第一、二、三、四象限,且部分内容集中于坐标轴中心位置,这说明如何使用以正念为基础的训练方法帮助人们提升主观幸福感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当物质生活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时,如何实现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就成为了我们的“追求对象”。然而,快节奏的现实社会给人们造成的压力,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也降低了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如何加强社会心理建设、优化个体心理素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正念为基础的自我调节性训练方法在面对不同群体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缓解现实压力的需要时,能够有效的、快捷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作为发展中的人,无论是学生、企业员工、抑或是病患者等,在个体不需要付出过多资源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正念训练、心理干预等帮助自身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主观幸福感仍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4.1 正念的理论研究不足

在进行正念的状态中,个体的感知觉和注意、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情绪情感状态等都在发生这变化。正念改变了个体的身心体验,进而影响了认知加工方式。正念作为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既可以是动态的认知,也可以是静态的特质。有学者认为以元觉知为基石的正念训练有四个具体作用机制,即对注意的控制、接纳的态度和反应灵活性、动态的自我以及对价值观的反思。[11]概念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正念的工作机制多样性,关于正念的核心工作机制是注意还是态度?国内有学者通过对东方佛教本源概念和西方临床正念训练的研究,认为正念的核心机制是注意,即将注意作为正念技术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12]虽然国内关于正念等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涉及面广,有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但是深度不够,注重的是实证研究,较少的关注理论研究。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需要不平衡,所以出现了多而不精的局面。因此促进理论发展,需要编制适合国人的量表,明确正念起效的具体机制,为以正念为基础的自我调节性训练方法在中国本土化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4.2 实践研究缺少循证指南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与恶性肿瘤有共同的特征,如组织侵袭和损伤、新生血管生成或向远处器官扩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组织相连,是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程度的先决条件。组织病理学研究认为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良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癌症之间的过渡,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际上是EAOC的癌前状态,而EAOC常见组织学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现从EAOC的流行病学、发病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可以发现特定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4]因此,运用Ochiai系数法生成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表2),所得矩阵中的数值在0-1之间,两个关键词之间的数值越小,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越紧密。表2为39×39的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其中关键词与主题词正念由近及远的顺序为:主观幸福感(0.7665)、正念认知疗法(0.7913)、冥想(0.8068)、大学生(0.8914)、焦虑(0.8967)、心理健康(0.8995)等。由此可见,主观幸福感、正念认知疗法、冥想、大学生等与正念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说明主观幸福感、正念认知疗法、冥想、大学生是我国以正念等主题的研究热点内容。

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实现实践研究和心理建设相结合,对优化国人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帮助个体实现健康和积极社会心态具有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将以正念为基础的自我调节性训练方法发展成为适合于个体进行自我训练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实现建设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手段,是正念研究者的任务。

4.2.2实践研究需要开发正念训练的循证指南

正念作为东方佛教思想和西方心理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在还没有对传统瑰宝细致挖掘的情况下,已有了快速的发展,这就更加需要探寻正念起效的具体机制[21]。虽然已有的科研硕果累累,但是没有标准化的循证指南,针对个体或群体的特异性给出具体的正念训练方案,这些方案要基于已有的研究证据的质量而划分为不同的推荐等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且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循证指南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Kabat-Zinn, J.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contex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2003, 10, 144–156.

[2]郭璞洋,李波. 正念是什么—从正念内涵研究发展角度的思考[J]. 心理科学, 2017(40):753-759.

[3]杨安,蒋合领,王晴.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我国智库研究进展述评[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10):6-11.

[4]韩芳芳,范群,韩青青. 我国大数据领域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8):2-7.

[5]李波,李欣欣,等. 正念团体训练对改善企业员工身心状况的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1):158-161.

[6]邵晓丽,江锦芳. 正念减压疗法减轻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痛苦的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5(12):83-87.

[7]卢朝晖,王敏,等. 正念减压疗法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B), 2015(7):81-83.

[8]郭文斌. 知识图谱理论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9]Law J, Bauin S, Courtial P,et al. 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 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 Scientometrics,1988,14:3-4.

[10]徐青. 内观疗法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3):53.

[11]翟成,盖笑松,等. 正念训练中的认知转变机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2):182-187.

[12]彭彦琴,居敏珠. 正念机制的核心:注意还是态度?[J]. 心理科学, 2013(36):1009-1013.

[13]李莹,席敏娜,等. 正念禅修在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 2009(2):397-398.

[14]何元庆,刘杨,等. 正念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5):389-392.

[15]石贞艳. 正念训练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 2011(2):83-85.

[16]刘兴华,韩开雷,等.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12):915-920.

[17]杨茜,郑川燕,等. 正念训练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元情绪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19):3176-3177.

[18]张佳媛,周郁秋,等. 正念减压疗法对乳腺癌患者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2):189-193.

[19]曾艳丽,王国富,等. 糖尿病患者的正念疗法[J]. 医学与哲学(B), 2016(11):71-74.

[20]R.S.Crane, J.Brewer, C.Feldman, et al. What defines mindfulness-based programs? The warp and the weft[J].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16,10: 1-10.

[21] 何元庆,连榕. 正念训练干预职业倦怠的回顾与展望[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23(6):79-87.

The Path, Hotspot and Direction of Mindfulness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Visualizational Analysis

HE Yuan-qing & WU Yang-jie & WANG Li-feng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about the hotspot and trend of research on mindfulness in China, 710 papers were available by searching such keywords as "mindfulness", "mental awareness", "Vipassana" and "meditation" in CNKI Net and Taiwan academic literature database (Airitilibrary). By means of high frequency keyword and keyword map obtained by Citespace, high frequency keyword co-occurrence matrix made by use of Bibexcel and the hot knowledge map drawn with SPSS20.0, the research on mindfulness in China was found with emphasis on practicing and lacking the related theory. Although the active function of auxiliary training methods based on mindfulness have got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and rich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lagging of theory development resulted in the lack of integrity and syste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 an evidence-based guid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Key words: mindfulness; knowledge graph; research hotspot; visu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114(2019)02-0057-05

收稿日期:2019-03-25

作者简介:1. 何元庆(1973.11—),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 武杨杰(1996.10—),安徽亳州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未来安置规划是一项重要且宏大的任务。除硬件上的考量外,专业知识与服务指导亦不可或缺,这是照料者在制定未来安置规划时遇到的主要障碍和压力来源。一般而言,制定未来安置规划会涉及监护责任、财务管理和风险评估等专业知识,这些也是未来安置规划中对专业性要求最高的内容。大多数照料者没有接受过或不了解此类知识,以致在制定计划时往往无从下手。对年迈的照料者来说,他们的需求则更甚。在一项针对老年父母安排成年智障人士未来的最新研究中,Walker和Hutchinson证实,相关服务或信息的匮乏、无计可施分别是制定未来安置规划最大的外部和内部阻碍因素。

3. 王丽峰(1991.5—),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研究项目:2017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Z2017D014)。

文稿责编 李艳午

标签:;  ;  ;  ;  ;  

我国正念研究的路径、热点与方向-基于可视化分析的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