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论文_高靖琰1,鄢佳文1,赵玲2,黄明2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云南 昆明 650118)

(2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介入室 云南 昆明 650118)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粒子植入治疗三个月复查:CR1例;PR7例;NC1例;PD1例,有效率为80.0%。结论: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关键词】 CT引导; 粒子植入; 原发性肝癌; 放射疗法; 介入疗法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116-02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Guided 125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GAO Jing-yan1,YAN Jia-wen1),ZHAO Ling2) , HUANG Ming2

1Dept. of Radiotherapy Center,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118;

2 Dep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11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T-guided 125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Methods 1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underwent CT-guided 125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were analyzed.Results 3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there were 1 case obtained CR,7 cases obtained PR, 1 case obtained NC, 1 case obtained PD,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0%.Conclusion CT-guided I125 seed im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ideal treatment for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CT-guided; Seed implantation;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 Radiotherapy;Interventional therapy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其具有恶性程度高、肿瘤细胞增殖快,中晚期患者生存期短等特点。正常肝脏组织是放射敏感器官,治疗肝癌采用外放射治疗可引起严重的放射性肝损伤(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 RILD)而加速病情恶化,所以疗效较差。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局部微创、肿瘤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低,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1]。作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2014年8月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0例肝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搜集本院自2012年4月-2014年8月10例经病理和影像学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符合2001年9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2]中男7例,女3例;年龄50~73岁,平均54岁;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巨块型4例,结节型6例,门静脉栓塞2例。

1.2 仪器设备

我院采用西门子sensation open大孔径螺旋CT,ADAC Pinnacle3 8.0f TPS计划系统,以及8G植入针和转盘式植入枪;125I放射性密封籽源(外包钛合金的密封结构,长4.5mm,直径0.8mm,半衰期59.5d,平均能量27~35keV,单个粒子活度为0.6~0.8mCi)。

1.3 治疗方法

术前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术前准备,查阅患者CT、MRI、PET-CT等影像学资料,制定三维治疗计划,最终确定进针位置、角度、深度、穿刺针数、处方剂量、放射性粒子数等。然后在拟定皮肤穿刺点用特殊记号笔标记。

摆放好体位后,体表固定专用定位铅丝,CT扫面后确定经皮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按照术前制定的三维治疗计划循序渐进放入放射性粒子,粒子间距为0.5cm,每排行距为1cm。见图1。

图1A 患者双手抱头仰卧位,肝左叶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术前定位。图1B 通过CT引导及专用定位铅丝的标记,穿刺针沿计划路径进针。图1C 125I粒子植入后在CT图像下呈均匀“扇形”分布的高密粒子影。

1.4 术后处理

术后再次行CT扫描除外并发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将植入粒子数目及病灶内分布情况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验证,必要时补种。常规止血、保肝,对症及支持治疗。

1.5 疗效评价

患者治疗后三个月检查CT,根据WHO客观疗效评价标准,(1)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退至少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2)部分缓解(PR):肿瘤消退≥50%,维持至少4周,无新病灶出现;(3)无变化(NC):肿瘤消退<50%或增大<25%;(4)进展(PD):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放射并发症评价标准按RTOG/ECORT标准。

2.结果

2.1 近期疗效

本组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三个月后复查CT,经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后CT图像上相互垂直的肿瘤最大直径的乘积进行比较。本研究的10例患者中,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7例;无变化(NC)1例;进展(PD)1例,有效率为80.0%。

2.2 并发症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给予镇痛治疗后均缓解。2例(20%)在术后1周出现肝功能损害,给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一周后复查恢复正常。3例(30%)出现I度骨髓抑制,对症治疗后一周后恢复正常。3例(30%)术后出血,复查CT后见肝周少量积液,给予辅助止血药物治疗。共4例(40%)术后出现穿刺点出血的情况,经局部压迫止血后出血立即得到控制。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3]。近年来提倡对晚期不能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策略。尤其是新出现的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相关研究表明:PHC需要超过60Gy的照射剂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而全肝的耐受剂量仅为30Gy,超过35Gy易引生严重的放射性肝损伤(RILD),避免RILD发生的关键是把正常肝脏受照剂量限制在能耐受的范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属于近距离放疗,主要特点是局部的高适形度,无外放射引起的全身并发症,效果优于外放射治疗,适合于组织间放疗[4]。目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5]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①局部微创,降低了病人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②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可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促使肿瘤细胞进入G2期,可使乏氧细胞再氧合,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双链结构而使肿瘤细胞失去增殖分化的能力,诱导细胞凋亡。③125I放射性粒子半衰期为59.6d,半衰期长,可持续有效释放低能γ射线,提高了治疗效果,延长了作用时间。④目前的适形放疗下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多采用平行或“扇形”布源的方式,可根据不同肿瘤形状及体积,利用TPS系统勾画靶区后计算需要植入粒子数目,使病灶靶区受到较高的射线强度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接受的剂量少。⑤125I放射性粒子释放的低能γ射线可减轻肿瘤负荷,减少肿瘤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刺激了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6]。⑥避免了外照射时因体位和呼吸动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副作用及并发症较少。⑦可以作为化疗的补充治疗方式。

本研究显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临床效果满意,其中1例完全痊愈,且生存期明显延长,复发转移时间延长,基本无副作用及并发症。这种治疗手段可以弥补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治疗的不足,完善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案包括了手术、化疗、放疗,被称为治疗癌症的“三驾马车”。目前,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约70%的肿瘤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随着技术的发展,给不能外科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振国,张雪哲,王武,等.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9):921-925.

[2]扬秉辉,夏景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l,9(6):324.

[3] Hubner M,McCormack L,Clavien P A. Surgical therapy of liver tumors:resection vs ablation[J].Schweiz Rundsch Med Prax,2005,94(33):1255.

[4]申文江.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2):118-119.

[5]李奎,张福军,吴沛宏,等.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3):1351-1353.

[6]刘树铮.辐射免疫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2):193-200.

作者简介:高靖琰(1984-),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医学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与放射治疗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高靖琰1,鄢佳文1,赵玲2,黄明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论文_高靖琰1,鄢佳文1,赵玲2,黄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