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论文_王海江

地黄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论文_王海江

摘要:地黄是一种常见中药材,也是我国林下种植中药材的首选品种。本文针对林下种植地黄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便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黄;栽培;管理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Gaetn.)Libosch. ex Fisch. et Mey.),别名生地,是我国北方林下种植常见的中药材品种。

一、品种简介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地黄喜温和稍微有点湿润的气候,喜光、喜肥、忌积水,载培时易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粘土地根茎瘦细、质量差,不宜重茬,连作要在三年以上,前茬作物忌萝卜,油料等。

二、栽培技术

1、选地

整地按倒栽田的要求选择地黄生产田。可于头年秋收之后,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饼肥150公斤,深翻30厘米。第二年3月土壤解冻后,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尿素50公斤做基肥,整平耙细。土壤黏重或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做成底宽50厘米、高25厘米、顶面宽30厘米的垄,在垄面上种植2行。地势平坦、土壤透水性好的田块做成1.5米宽的平畦,田块四周开挖排水沟,雨季做好排水工作。

2、栽植

以根茎繁殖为主,秋季采挖时,选指头粗细的种根沙埋贮存,到来年开春后大地化冻,施足基肥,整平土地,将种根截成3至5厘米的小段,以行株距30×30厘米开穴,每穴大根时放一段,小根放两段,撒少许草木灰(石灰亦可)复土6厘米,15--20℃时10天可出苗,一般亩用种量40至50公斤。苗高5厘米时,结合除草,间苗,每穴留一棵,如有缺苗断垅者可补载,亩留基本苗4000至6000株,土地肥活者,可适当稀些,贫瘠土地可稍稠些,8000到1万也行。

3、施肥

地黄的生长期较长,施肥时要以长效肥为主,速效肥料为辅。试松土、深中耕、苗旁浅松土,垅间深中耕,植株封行后,不宜中耕松土,要施以追肥,以稀人粪尿为主,亩用硫酸铵20公斤,饼肥50公斤,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立夏前后,第二次在暑前后,因暑前后地下根茎正在膨大,所以施肥要及时,施肥后,如遇天气干旱,要急时浇水。切忌大水灌漫,不然要烂根,影响产量,夏季雨水较多,在植株封行前要结合松土培根,以免根部积水。如发生抽苔现象,要急早去苔除蕾,促使养分集中于地下根茎生长,如管理得当,亩产鲜地黄2000--5000公斤。

4、田间管理

排灌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地黄生长中后期,应节制用水,不能漫灌,雨后应及时排水。当地黄叶片中午萎蔫下垂,傍晚不能直立时(地黄需水临界期),应及时浇水。平时浇水应做到“三浇三不浇”即沲肥时浇,夏季暴雨后小浇(防止雨后天晴烈日暴晒)、旱象严重时勤浇;天阴有雨时不浇,中午烈日下不浇,天不旱不浇,地黄苗长势过旺不浇。

中耕除草生长前期,可浅锄两遍,结合施肥锄表土3-5厘米深,要做到封行前无杂草。封行后地下茎开始生长,停止中耕,杂草宜用手拔,以免伤根。

摘蕾、云“串皮根”除留结种子的植株外,应及时摘除花茎花蕾和沿地表生长的“串皮根”。

三、病虫害防治

1、枯萎病防治:

①实行轮作。②选择无病种栽和浸种处理,③种植采用高垄种植,避免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排水,保证田间无积水。④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⑤重在早期预防,在5月底到8月,先用80%大生800倍液喷药预防,再选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5%菌毒清4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敌克松500倍液轮换喷雾,保证药液渗透到茎基部和根部,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斑枯病与轮纹病防治:

①清除菌源,地黄收获后,收集病叶,集中掩埋或烧毁。②加强水肥管理,避免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发病初期,先用70% 代森锰锌600倍液喷洒保护,多面手用50%多菌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20%三唑酮1000位液交替喷洒防治。

3、病毒病防治:

种植脱毒种苗。脱毒地黄连续在生产上种用两年后,病毒再感染严重,增产效果下降,最好能够两年更换一次新种栽。在地黄未感染前注意防治蚜虫,发病初期可用3.85%病毒必克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虫害防治:

①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清除杂草,尤其是刺儿菜,以减少虫源。灯光诱杀成蛾。用红糖或其它代用品60份、酒10份、水100份、加90%晶体敌百虫原药1份,按比例配成。距地1尺高.每3~5亩苗地放置一盘,次晨取回,清除死蛾。堆草诱杀。傍晚在苗地推置新鲜的树叶、菜叶及杂草,草堆长2尺,高O.5尺,相距lO~l5尺;次晨拣草堆下的幼虫,逐堆搜捕。五天后更新草堆。用90%晶体敌百虫原药1斤加饵料100斤制成毒饵,在傍晚撤至地面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喷施在幼苗上防治二至三龄幼虫。保护和利用天敌寄生蜂、寄生蝇等。

②甜菜夜蛾的防治方法 坚持成虫和卵期监测,准确掌握防治时机,在5~6月初发期及早清除田内外杂草,注意在早发田里防治甜菜夜蛾;7~8月发生盛期以药剂防治为主,主要应用米满、菜喜、绿茵特灵、除尽等药剂。重发生田块可以采用叶面喷雾加上地面撒施毒饵的办法。药液中加入中性洗衣粉、柴油等增效以提高防效。施药最好在卵盛期的早晨或傍晚,注意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避免使用高毒的有机磷农药或多次连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同进结合使用人工捉虫、抹卵、灯光诱杀、性诱芯诱杀等措施。

③朱砂叶螨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清除田梗、路边和田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生物防治:利用有效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保护或引进释放。当田间的益害比为1:10~15时,一般在6~7 天后,害螨将下降90%以上。

化学防治:加强田间害螨监测,在点片发生阶段注意挑治。轮换施用化学农药,尽量使用复配增效药剂或一些新型的特效药剂。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的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的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的螨卵脂800倍液。也可用波美0.1~0.3度石硫合剂(注意瓜类作物上浓度不超过0.1波美度),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四、采收及加工

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

熟地黄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记勿用硫磺熏蒸。

结束语:

地黄做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广泛栽植,特别是对林下种植,更是发挥了其适宜间种的特点,促进了林业生产结构调整,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地黄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新农村(黑龙江)》2013年第10期 白彦俊

[2]甜菜夜蛾的防治措施《湖南农业》2001年06期 习永和

论文作者:王海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地黄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论文_王海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