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王丽川

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王丽川

河北省岗南水库管理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饮用水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保护饮用水及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刻不容缓。针对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现状,分析了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更符合我国国情、更为合理的水源保护对策。

关键词:水源;保护管理;污染问题;对策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之根本,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及生活质量的最好认证。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以牺牲水资源为代价,从长远角度考虑这种方式的经济发展并不能真正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反当自然环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时,还需更多的资源对其进行治理。所以,加强城市饮用水建设及保护,提高人们饮用水的质量是其根本。

1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1.1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循环较慢,因此地下水非常珍贵。随着人类生活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地表水出现供不应求时,地下水就成为了重要的来源。对于地下水的大肆开采,让当前的地下水出现了超采情况,以至于出现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这一问题目前仍在加剧。地下水的超采,表面上短期满足了人类用水需求,但同时会带来地面沉降、地表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城市生活的正常秩序,甚至威胁到了居民的人身安全。另外,从理论上来讲,地下水会根据水循环而得以弥补,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从当前的地下水开采现状来看,过度开采使得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再加上水污染的出现使得污染物进入地下,对部分地下水也造成污染,地下水资源的匮乏仍会长期存在,这会对社会生活秩序带来致命影响。

1.2排污口众多,污水排放量大

河流、湖泊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同时也是城市的主要排水通道,水源地常受到城市排水口、排污口干扰,影响供水水质。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工矿企业粗放式发展,导致水消耗量大,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我国的废水处理率一直很低,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在全国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有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国家环保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13个重点环保城市的222个饮用水地表水源的平均水质达标率仅为72%,不少地区的水源地呈缩减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短缺是当前城市用水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人口大国,对城市饮用水的需求量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不断递增。与此同时,快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资源又构成了威胁,使得城市可饮用水量不断下降,甚至在一些地区城市饮用水已经很难满足其城市人口的日常需要,长期以往将对城市人口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2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对策研究

2.1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

水资源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工作重心放在水污染治理,而忽视了水源地的保护,使得水资源保护工作效果难以得到突破。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理念,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作为主要工作来抓,通过坚持科学治水的理念,实现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治水策略,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加强水源地非点源污染、地表饮用水污染等工作的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设计出以我国水资源实际情况为基础的高精度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模型,并以此作为工作基础来完成对各种污染情况的模拟,为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优化管理

目前我国水源地保护法规标准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从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缺乏系统的监测,水源地水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难以识别和分析,因此,也很难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源地管理和保护的对策措施。在水源地管理中,应该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同时,应切实发挥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的作用,实现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间沟通与交流,推动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的协同管理。

2.3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

为了更好的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应加大对保护区内污水的截排工作。对于保护区内的生活、生产污水,应建设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对于保护区内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保证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及提高垃圾回收率;在保护区范围内,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避免使用化肥、农药等,以免对水源地造成污染;应建设生态保护工程,在水源地与农田间种植植物缓冲带,利用人工和自然湿地对水质进行改善,并重点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生态及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2.4加大科技治水的发展研究

首先,要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实现生态农业系统的建立。利用土地、湿地资源来减少对农耕环节中所产生的氮、磷等化学物质的入水量,以降低农耕对水的污染。在此基础上,通过研发生物肥料和农药,来降低农药和化肥所带来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强耕地周边的植树种草工作,恢复绿色生态环境,以此来控制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除此之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并对水质进行监测,加大对生物遗传技术的研究,提高生物排毒除害的能力,为水质提升和水资源保护带来支持。

2.5完善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供水基础设置的建设也是实现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水利部门要根据城市用水需求,进行骨干性水源工程的建设,以此来提高蓄水、调水能力,为保证城市水资源需求得到满足提供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落实按需求分水质供水模式,以此来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另外,要定期进行城市供水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从根本上降低因供水设备问题而出现的水资源浪费或污染问题。最后,要加强城市排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每一滴排到自然当中的污水都经过处理,不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以此来构建起科学的水资源循环系统,为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是提高城市饮用水质量的唯一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反思当前我们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导致饮用水资源出现污染和水质下降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的展开管理和保护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和避免饮用水水质出现恶化或再次污染的情况,使其能够在我们的干预下,逐步实现质量提升,以此来满足城市生活对于饮用水的需求,同时发挥出水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调节和保护作用,为推动我国水资源环保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守东,李怡文.城市饮用水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0).

[2]贾冬梅.关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3):126-127.

论文作者:王丽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2

标签:;  ;  ;  ;  ;  ;  ;  ;  

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王丽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