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全责护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左娜

左娜

遂宁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四川遂宁 629000

【摘 要】目的 精细化管理在全责护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管理项目包括:管理人员精细化分工、精细化标准、精细化过程、精细化反馈、精细化绩效。比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6个月的效果。结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且患者满意度得到很大提升,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管理实施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该护理管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护理质量;护士;效果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部分,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因此,改善传统护理管理方式十分有必要[1]。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其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将其引入临床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具有的精细化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等特点,对提升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医院降低管理资源与管理成本。本文主要对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展开分析,就精细化管理在全责护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有21名护士,年龄为27-43岁;其中有17名本科,4名大专;6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12名护师;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有8名,工作年限5~10年的有11名,工作年限低于5年的有2名。

1.2方法

于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管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管理人员精细化分工、精细化标准、精细化过程、精细化反馈、精细化绩效,以达到改善护理质量的效果。

(1)管理人员精细化分工。将高能级护士的能动性全面发挥,充分调动高能级护士的积极性,为促进病房管理与护理质量的改进奠定基础。首先,护理质量委员会中的高能级护士应达到考核标准,通过科室内委员会职能发挥管理及改善的作用。人员工作内容包括核查护理质量、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修订护理规范、持续改善追踪护理质量、管理不良事件。护士长应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分配护理质量委员会岗位时,应根据个人优缺点合理分配,并设定委员会组长把控工作统筹与工作质量[2]。每日当班组长应当把控临床质量,根据临床工作动态变化评核护理质量。

(2)护理质量标准精细化。由于护理质量的完成效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为了统一护理质量,各项护理活动均制定统一的评量操规范,使护理质量的标准评定有依可循。比如,在血透过程中,应保证动、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对于患者局部肿胀的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护士还应做好血滤,血灌,CRRT等相关工作,根据制定的标准展开工作。同时,还应当对透析病人进行巡视,加强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以此为提高护理质量奠定基础。另外,还应定期更新修订规范与查核表,以此保证临床更好的应用。

(3)管理过程精细化。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在临床查核过程中,应当根据临床各项操作及查核表展开,根据其缺失进行改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动态评核的方式,更好的把控临床各项管理指标。同时,应当将护士职责落实到位,将各班职责、各班内容进行明确,合理的调整护士白班、夜班工作,并设定考核分数,需要对护士每天的工作进行考核,并得出每位护士1个月的实际分值。另外,对于透析材料也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每月对透析材料质量进行检查,科学合理的使用,以此达到节约医疗开支。

(4)管理反馈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的各项指标如有不达阈值需对其改善;达阈值扣分项如果涉及到原则问题应进行改善,如果未涉及原则问题则需分析其中的原因,应当将改善落到实处[3]。

(5)绩效管理精细化。科室绩效考核中,应当将人员日常护理质量作为核心,并给予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相应的绩效奖励。对于科室绩效分配细则中的评定标准,应明确规定护理品质的自主核查结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根据细则进行人员的奖惩。

(5)效果评价。对于临床人员护理质量的查核,主要以护理自主查核十六项为标准,得出分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通过研究可知,实施管理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实施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管理前后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通过研究可知,实施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评核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越来越重视,临床护理应将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将以往的功能制护理转为责任制护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为提升护理质量奠定基础[4]。临床护士是传统护理质量评价的评价对象,且评价内容主要为具体的技术指标,评价方式主要是根据相关的标准检查护理工作,以考试或测评的方式来考核护理人员,将各项目标的达标作为评价目标。而精细化管理能够使责任护士的能动性充分发挥,有效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时使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质量得到提升。

本文主要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血液净化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实施精细化管理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实施精细化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同时实施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评核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全责护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该护理管理应当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卓君,申祥凤. 精细化管理在肾病风湿免疫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9):40-42.

[2]刘翚. 精细化管理在全责护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7):140+143.

[3]贺红娥. 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0):231+234.

[4]梅小美. 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医院管理论坛,2016,33(04):15-17.

论文作者:左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精细化管理在全责护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左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