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已经完全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园林建设的概念完全符合我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目标,它能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让城市的可再生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问题;应对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部分以工业产值促进经济发展的区域,工厂因生产排出来的污水废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却因日积月累而更为严重。人们对人居环境的高要求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客观存在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通过提升城市绿地面积,科学合理配置乔灌草及水生植物,形成完整的植物群落,有效提高植物和绿地的生态功能,既改善居住环境又为城市添绿增景。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情况,梳理出园林建设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1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城市发展现代化的标志,同时也对人们生存的周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必须充分了解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首先,生态园林能够改善环境,众所周知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对粉尘有明显的过滤作用,且植物根系有很好的防沙固土的作用,植物的以上特性能够维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的同时启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特别是西南部多山地区及水系沿线区域),因此,生态园林的建设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有重要的改善作用;其次,生态园林能够小范围调节气候,植物除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外,还具有蒸腾作用,通过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汽达到提高空气湿度的目的,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空气的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能够小范围调节城市的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最后,生态园林的建设,使城市景观得到优化,城市品质得到提升,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可以同步提高人们“爱绿护绿”的意识,也提高了人们保护环境的道德水平,使生态观念深入人心,让人们意识到生态建设重要意义。
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低,认知不到位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涉及到原生态环境保护、园林建设、城市经济发展三方面,只有三方面同步发展才能有效促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现如今部分地区的城市建设部门和园林建设管理部门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理解相对片面化,还不能做到同时促进三方的和谐发展,因为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城市绿地建设在城市用地上就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再加上城市基础建设资金不够充足,一旦在财政分配中没有落实绿地专项建设资金,在绿地建设和城市开发建设中出现矛盾时,多数区域会选择暂停“锦上添花”的园林绿地建设,从而使得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进展缓慢。
2.2城市绿化结构不合理
做好城市绿化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系统,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合理的绿地生态结构,是其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城市用地比例标准中,公共绿地和广场用地的占比相较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标准普遍偏低,目前国家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中,公园绿地和广场用地的占比仅10%—15%,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中,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39%(根据地域不同,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项目设计过程中也更重视广场、假山和喷泉等硬景设计,对于植物造景中植物的合理配置和建成后管护难易度的考量不够,造成城市园林中植物造景模式单一,园林植物引用缺乏多样性,乔灌木类及草坪草地的比例失调,城市绿地景观成荫率不够,植物群落不完善,无法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生态恢复效果较差,没有鸟语花香的衬托,整座城市都显得没生机。
2.3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不能共同前进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所以整个生态建设需要经济发展为基础,但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共同进步相互支持的关系,只有两方面建设同频,才能使城市实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城市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城市绿地的预留用地多是一些零碎且“吊角”的区域,建成区范围内建设预留地的过早平场,破坏了待建区域的原生植被,在等待建设的时间段内造成一定的扬尘污染,一定程度上“制造”出了一些城市裸土区域,致使整个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落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法
3.1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生态认知
充足的资金是保证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石,完善的技术水平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指南针,保证资金充足技术完善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知,保证技术的不断创新,保证专业人才的不定期技术培训,保障园林绿地建设的专项资金能妥善落实,以此才能为改善生态园林建设的现存问题提供基础保障。
3.2设计经济美观生态园林
根据每个地区、项目的立地条件、建设目标和使用需求为指导进行的城市绿地规划和景观设计,才能指导建设出各具特色的生态园林,保证其合理性、实用性及城市景观效果。在设计街道两旁的绿化时,要充分考虑人行道的宽度、周边环境(如路灯高度、地下管网情况、土壤情况和周边建筑物用途等)及经济成本,选择适宜植物品种,设计出既有生态功能,又有景观功能的特色街景,同时还能不影响车辆通行,不能影响行人安全通行。所以对于如何做到最合理的植物搭配及外形设计上是非常有讲究的,最好做到“适地适树”,常绿、开花及落叶植物相搭配,做到资源环保、经济费用环保,还能保证质量与美观,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建成一个人赏心悦目的生态园林城市。
3.3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是对城市的潜在投资,是一座城市的经济资本,生态园林正式建设时投入的经济成本经过养护后,会形成财富累积,根据研究表明,我国宝钢总厂对绿色建造长期投入较大成本后绿化经济已经得到了2至3倍的增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使生态环境优化,进而提升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最终成为一座城市发展的经济筹码。因此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是一座城是不可缺少的两大助力,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从全局考量,对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做好城市建设的统筹工作,要做到经济与绿色双重发展的目标,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高效推广普及。可以从城市绿色植被覆盖率着手,加强城市的绿化面积,绿色植被的引入要与原有城市建筑相协调,整体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可以进行顶楼绿化与墙体绿化工作,开展绿色植被垂直生长的工作。
3.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要努力提高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道德意识,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同时,在社会中营造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结合义务植树契机,带动全体市民积极地参与到绿色城市的建设工作中来。管理者与普通市民齐心协力,共同保护那些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建筑和古树,以及民俗风情等,最终形成文化氛围、人文景观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现代绿色城市。
3.5选择适当的绿色植物,保持物种多样性
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城市的植物群落,探索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科学地进行决策,选择适当的绿化植物。在引入外来物种时,一定要深入分析新物种和当地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不打破当地生态环境平衡状态为前提,方可进行适当引入。而且,鉴于城市的具体条件,配置时要将乔木作为主要植物类型,并合理搭配各种乔灌藤和花草,形成复层混合配置模式,且在花卉引用时,注意控制草花使用数量,多配置开花乔木和灌木,确保绿地建设和管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意增加色叶木的运用,增加城市景观的色彩性和季相变化,争取为广大市民打造出优美、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结语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靠大家,要努力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和生态保护意识,只要人人都献出力量,相信可以做好城市园林建设工作。城市生态园林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时代发展所要经历的路径,但通过合理科学的处理是可以实现两者和平共处的。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尽量将原生植被较好的区域做为城市绿地预留地,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后期绿地建设成本,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大挖大填;通过科学合理的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从“点、线、面”上梳理城市生态绿地的脉络;因地制宜做好城市绿地的景观设计,完善植物群落配置,确保生物多样性发展,把城市当做一座花园去打造,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真正的感受到自然,保持心旷神怡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既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体现,也是一个时代进步最好的印证,所以做好生态园林建设工作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连萍.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园林建设探索[J].福建热作科技,2018,44(01):59-63.
[2]陈笑静.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园林绿化设计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252+254.
[3]茆灵龙,陈翟胜.加快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172-173.
[4]权开花,彭杰.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现状及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9):4417-4417.
[5]卢幸幸.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
论文作者:刘晔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园林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绿地论文; 植物论文; 生态论文; 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