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论文_司浩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论文_司浩

司浩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中心学校 237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效教学,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针对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将从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科学探究的过程、分组探究、课外探究、怎样合理安排探究时间、学法指导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有效教学;科学探究;小学科学教学;运用分析;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334-02

引言

科学探究是对实际中所了解的知识、观察现象以及探讨研究成果所进行的一种探究方式;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用这一探究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考模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于科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一、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和实际出发,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自主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玩兴大,在探究的过程中很容易忘乎所以,忘记了探究的真正目的,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引导。探究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在科学课堂探究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教师作为引导的主体,有一个正确的主体理念,有利于科学探究课题的进行。例如,在进行《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科学探究活动时,老师可以提问:"馒头在口腔里是怎样被消化的呢?口腔的消化有什么作用呢?"然后就有学生答:"口腔里的牙齿咀嚼食物,然后食物通过食道来到胃……"此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功能向学生展示人体模型,并讲解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运动变化等。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方式习惯建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游戏和实验内容,便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检测,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这种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意识,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科学的乐趣。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实验及课本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栏目中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利用前面的知识情况设置问题。例如以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为例,从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音高用来描述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因而在教学设计第一步:提出问题,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改变吗?学生猜测肯定不同的。第二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进行预测:随着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长度的变化,音高会怎样变化呢?第三步:设计并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各组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即尺子振动部分长度,如: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实验时按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把每一次操作想得到的、听得到的、看到的都记录下来。第四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根据上面记录的数据,可以画出一张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柱状图,从中学生能清楚的找到音高与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用相同的方法能不能探索音量与物体振动大小之间联系呢?再一次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明确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如何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课中有许多的实践活动,都需要两人及以上学生才能完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合作的机会,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竞争机制,激励学生,看哪一组配合的多,哪一组找到的方法多,教师还及时对找到的方法多,合作最好的小组,给予大力的表扬。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科学探究中采用合作式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互动探究性,还能在很多未知领域可以有更多维度的思考进而产生无限可能。例如,在上小学四年级上册的“天气”单元的《温度与气温》中,教师需要安排学生对不同的温度进行测量与比较。学生通过测量会发现不同的环境以及地点温度会有一定的变化,即使是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间段也会出现温度差。教师可以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测量教室外的温度时让不同小组选择不同地点来测量。各小组成员都有分工: 记录员( 负责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并填好室内外温度记录表) 、计时员( 记录时间) 、操作员( 拿着温度计并读数) 。在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思考“哪个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在组内讨论完之后,选举代表说出本组的意见,和其他组一起交流讨论,讨论为什么各组的结论不一样,讨论气温测量时应选择的地点。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提高了探究的效率。

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让小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这就要要求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做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例如在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节中,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各一份,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小分,在二个烧杯各盛约50毫升的水,把小苏打和食盐一小份一小份放入杯中,充分搅拌直到不能溶解,记下食盐和小苏打的份数。如果在课堂依次做这二个实验,时间不允许,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会采用把学生分成二个大组,一组完成食盐的溶解能力,另一组完成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最后对二组数据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出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这样给了每一小组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对于新知事物的探究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重视引导学生把科学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得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寻找科学的秘密。例如在上完《动物的卵》一课时,学生了解到鸡蛋在孵化的过程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推测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者找养鸡厂的工作人员介绍,了解更多的关于孵化小鸡的信息。通过这样一个探究活动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并不是摆脱教师,而是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在课外进行实践科学探究让学生们在时间空间和思想维度上进行成长,一段时间后,通过视频和学生代表的演讲对其中优秀的探索进行褒奖,最后得出建设性的结果,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充满科学性,促进了学生们的全方位发展。

六、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因此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小学科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例如在上《油菜花开了》一课,首先让学生观察一株油菜花的构成,对着实物了解了一株油菜花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接着观察一朵油菜花,在通过解剖油菜花和交流,了解了油菜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构造组成的。学生通过亲身动手操作,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加以正确的思维引导。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性。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应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进行探索,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科学探究方式的运用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小学生的探索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艾麦提江.吾守尔: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探究实验.中小学教育 2017年07期.

[2]代秀琴:如何有效整合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新课程(上) 2019年01期.

论文作者:司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论文_司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