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李春海

李春海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北京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病(TO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60例,采用三维重建CT技术和磁共振短时间翻转恢复序列扫描实施术前诊断,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①螺旋CT检出率为91.6%,MRI检出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减压术后经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显示,XX%的患者视神经损伤明显改善。结论:三维重建CT可清晰显示并定位视神经管骨折,STIR序列扫描可准确判断损伤情况,评价减压情况,两种技术结合应用可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支持。

【关键词】CT;MRI;外伤性视神经病

【中图分类号】R77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and MRI diagnosis of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TON) clinical value. Methods: in February 2015 - 60 cases of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patients admitted in Octobe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T scanning and MRI scanning implement 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the diagnosi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① spiral CT detection rate of 91.6%, MRI detection rate of 90.0%,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② Two checks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③ reduced postoperative MRI scans showed STIR sequence, XX% of patients with optic nerve injur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echnologies can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imaging support.

Key words CT; MRI;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为探讨CT及MRI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择了于2015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60例,采用CT及MRI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60例,均为外伤所致的视神经病,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均有外伤史,集中在眉额部位;②眼周青紫;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消失,但间接对光反射存在;④出现延迟视力损伤;⑤可能出现外耳道、鼻腔出血,漏脑脊液;⑥签署知情同意书。男43例,女17例,年龄17~63岁,车祸所致41例,打架所致10例,剧烈碰撞所致4例,其他原因6例。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且最后进行手术治疗。

1.2.1CT检查 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仪,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剂,行高分辨薄层螺旋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在眼眶下缘和外耳道上壁连线,头部与扫描基线垂直。螺旋扫描准直宽0.625mm,512×512矩阵,扫描横断面、冠状矢量面视神经,视神经管。视神经扫描层距、层厚均为2mm,时间窗为250~350HU,窗水平为25HU;视神经管扫描层距、层厚均为2mm,时间窗为1500HU,窗水平为250HU;眼眶扫描层距、层厚均为5mm,其他以数据清晰为准。

1.2.2MRI检查 采用飞利浦Philips gyroscanintera 1.5T磁共振扫描仪,标准正交头线圈。患者取仰卧位,以RBL作为基线,扫描范围为下颌窦上缘至眼眶上缘,以轴位、矢状面、冠状面为主,序列为FSET1W1,TR/TE=475/11ms,90°;STIR,TR/TE=4600/55ms,90°;FSETW1,TR/TE=3200/85ms,90°。层厚为3.0mm,层距为0.5mm。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的检出率。所有患者均在诊断后行经鼻内镜神经管减压术。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差异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 见表1

2.3MRI检查术后视神经减压结果 减压术后经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显示,52例患者视神经损伤明显改善,改善率86.6%。仍有7例患者视神经损伤改善不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萎缩、水肿,占11.6%。还有1例患者无改善,眼球内陷,萎缩、水肿、出血,无光感。

3讨论

CT和MRI都是诊断TON的常用手段。对比这两种技术,CT能够在无创伤的前提下清晰显示骨折线,呈现视神经管骨折情况,效果直观、立体,但其对没有发生移位的视神经管骨折的检出率较低[1]。 从本次研究以及相关报道来看,视神经损伤的CT表现有以下特点:(1)本身征象,视神经变粗、断裂、水肿等(2)直接征象,视神经管壁骨折中断、血肿等(3)间接征象,蝶窦、筛窦积血、积气。MRI检查对软组织损伤的分辨率极高,在STIR序列图像中,TON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与正常视神经有明显界限,对于早期出血的诊断十分清晰,对于判断出血时间也极为有用[2]。在本次研究中,MRI对TON的检出率为90.0%。但是,MRI对在显示骨折方面效果弱于CT。

综上所述,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相关资料,我们认为,三维重建CT可清晰显示并定位视神经管骨折,STIR序列扫描可准确判断损伤情况,评价减压情况,两种技术结合应用可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支持。

参考文献

[1]贺永斌,姜卫国,孙鹏等.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24(09):982-984

[2]史剑波,文卫平,许庚等.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手术时机选择的实验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24(04):368-370

论文作者:李春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CT及MRI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李春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