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中的应用论文_李新平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中的应用论文_李新平

(泰兴市供电公司 泰兴市 225400)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中的应用,能够降低执行人员的整体工作强度,防止工作承接当中所出现的工作盲区,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执行力,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当中的运用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配电运检专业的实际特点,对用户要求进行实时反馈,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文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配电运检专业;应用

当前我国的配电运检工作,需要在配电运检前通过PC终端获取配电运检任务,配电运检中手工记录设备缺陷,通过相机进行现场故障点拍照,配电运检完成后通过PC终端进行配电运检相关数据的二次录入。不仅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并且无法做到问题的实时反馈,并可能导致故障的延误处理。因此,如何拓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系统终端类型,做到移动办公,现场操作,实时反馈是当前用户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1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概述

1.1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在硬件设备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集成越来越多的硬件设备,蓝牙、红外线、重力感应器、摄像头、RFID模块、Wi-Fi模块以及GPS定位模块等丰富的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实现,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应用体验。同时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度得到了显著地提升,设备愈发轻便,用户携带、使用更加便捷。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数据运算能力、存储空间也明显提升,部分终端设备其应用价值可以与电脑媲美。现阶段主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有IOS、Android、Windows Phone,这些系统都有广大的用户和丰富的应用程序以及强大的开发、围护团队,未来发展良好。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分辨率提升、屏幕尺寸增加以及材质的更新,这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用户体验得到了很好地提升。

1.2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较之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最大优势就是打破了以往数据通信受时空因素制约的瓶颈,实现了互联网开放性与共享性及其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根据移动互联网的运行方式和实现方式,其主要具有时效性、便捷性、多样性、共享性、开放性、移动性等特点。时效性体现在网络不仅能够提供给用户24h的在线服务,且提供的信息是即时的、最新的;便捷性体现在只要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利用移动终端就能够实现与移动互联网的连接与使用。

2目前电力现场存在如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电力配电现场作业缺乏信息化支持手段。主要以纸质工单的形式记录作业过程,现场作业采集或产生的数据无法实时上传给管理信息系统,并且现场操作处理结果需要返回后补录,且容易产生数据错、漏、遗失等情况,不利于统计归档,影响管理的实时性及有效性。第二,配电设备种类繁多、设备量大、布点复杂。工作人员的工作以经验为主,存在一定自由度。且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掌握全部设备信息参数,给日常运行、检修及抢修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得不到有效落实。第三,现场作业的过程无法实时监控造成监管真空。因此研究基于配电运检专业移动作业应用,通过移动作业途径解决目前配电现场作业存在的问题,能有效的实现精益化管理和“规范、高效、安全”现场作业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中的应用

3.1设备巡视管理

在进行配电运检的过程中,设备的巡视管理是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管理人员需要对特定范围中的电力运行设备,按照一定的巡视周期来对其进行巡视,并且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对巡视计划和巡视内容进行确定,并且将此计划指定给各个区域的负责人和执行人。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下,这些计划在被制定之后,能够自动下载并传递到执行人手中的终端设备当中,并且对执行人进行提示,而执行人在对这些任务进行阅读之后,可以根据任务的实际内容来对设备进行巡视和检查。在进行实际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RFID识别技术和GPS技术来进行,对于有RFID标签的设备,需要在对其进行巡视到位之后,对标签进行读取,对于没有相应标签的设备,需要结合GPS信号来对其坐标信息进行精确确定,并且需要执行人员到达现场位置,来对设备进行巡视。另外,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设备的实际参数和其历史缺陷和检修记录,来对设备的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

3.2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设备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工作人员巡视相关设备过程中,当发现相关设备运行不稳定,或者运转状态不对,存在一定的运行缺陷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开启缺陷处理流程,第一点,记录当前设备的实际情况,尤其要记录具体故障情况,同时对设备进行拍照,将图片、缺陷等资料直接传输到电力后台运行系统中,结合所接收到的资料信息,及时有效的进行故障分析,消除相关计划的确定情况。消除故障过程中,检人员先要签收缺陷单,针对标注出的故障进行排除,完成对缺陷的处理工作之后,可以对其进行二次拍照,同样将资料传输到后台信息系统中,有利于以后的管理和归档。

3.3故障抢修

故障抢修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现场巡视人员发现的故障和客户的报修故障,此外还有调控中心发现的故障。在进行抢修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抢修任务下发到抢修人员的手中,其次抢修人员启动故障抢修处理过程,然后严格按照抢修的标准化流程对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在抢修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施工的安全。在抢修工作完成以后要进行归档工作,并且把抢修的进度情况及时的上报到主站。而通过GIS系统能够对故障的具体信息有详细的了解,比如事故发生的位置,处理的基本状态等。

3.4提高职工信息化素养

当前,一线职工普遍存在信息化知识了解不够,信息化设备操作使用能力较差的现象。而信息化是大势所趋,配电运检可以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为契机。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普及使用改变职工的日常作业习惯和理念,提高职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操作使用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工区、班组等信息化建设盲点区域,可以加快加强投入,改变网络不通,信息不畅等问题。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对职工逐步的提出较多要求,让职工在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下,对各项技术理念、技术措施、技术内涵等,均做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专业领域和综合技术上持续的学习,由此来确保配电运检信息化工作,能够在今后的建设上,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减少停滞不前的现象。

结束语:

在传统的配电运检工作中,主要以纸质的形式对作业流程进行记录,现场所采集的数据不能及时地上传至管理系统中,且操作处理结果需要进行往返补录,容易出现差错,不利于归档、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有效性与实时性。另一方面由于配电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凭借工作经验,自由度较大,不能对设备信息参数进行完全掌握,且现场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不能得到落实。基于配电专业移动作业的特点,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配电运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杨帆,伊政潮,杨平,等.低压配电智能系统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5,24:98-102.

[2]马钊,安婷,尚宇炜.国内外配电前沿技术动态及发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06:1552-1567.

[3]蔡明宪.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7.

论文作者:李新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  ;  ;  ;  ;  ;  ;  ;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中的应用论文_李新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