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马密桔

(湖南省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将分组护理制度应用到护理过程中。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饮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3.84±1.58)分、心理组(95.76±0.26)分、教育组(94.18±1.77)分、清洁组(93.20±0.41)分、患者SAS(24.25±1.02)分、SDS(20.15±1.11)分、有效率96.88%、并发症发生率3.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实施分组护理制度,能够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质量,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分组护理制度;消化内科;护理质量

前言

消化内科患者负面情绪严重、胃肠功能差,痛苦较大。常规护理制度下,护理人员需统一对患者进行护理。因护理内容复杂,护理效率往往较低,各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有研究指出,将分组护理制度应用到消化内科的护理中,有助于解决该问题。本文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分组护理制度的实施方法,观察了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性别:男/女=19/13,年龄(55.84±10.16)岁,病程(2.48±0.51)年。对照组性别:男/女=18/14,年龄(55.97±10.24)岁,病程(2.50±0.74)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将分组护理制度应用到护理过程中。根据护理人员的技能优势,对其进行分组。具体包括“饮食组”、“心理组”、“教育组”、“清洁组”共4组。每组护理人员均需按照本组的护理内容,专门落实相应的护理工作。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饮食组:消化内科患者胃肠功能差,需严格控制饮食,方可减轻痛苦,促进病情康复。对此,饮食组的护理人员应通过制作饮食标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标识共包括“禁食”、“禁饮”、“流食”、“软食”等。肠梗阻患者早期需禁食禁饮,护理人员应将“禁食”、“禁饮”的标识张贴在床头,提醒患者注意控制饮食。消化道溃疡患者恢复期应食用流质食物,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因此,护理人员需将“流食”的标识张贴在患者床头,减少护理风险。(2)心理组:消化内科患者营养状况差、机体免疫力低,且病程较长。治疗期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与抑郁情绪。心理组的护理人员,应专门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当发现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时,应主动与其沟通,为其介绍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其自我效能。当患者出现焦虑与恐惧情绪时,护理人员则应对其进行安慰。另外,护理人员还可嘱心理状态好的患者向负面情绪严重的患者分享经验,使后者能够在前者乐观心态的影响下,逐渐增强治疗信心。(3)教育组:疾病相关知识匮乏是导致消化内科患者治疗有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教育组的护理人员应专门负责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视频宣教、微信宣教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宣教完成后,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仍存在疑问。如若存在疑问,需及时帮助其解答。(4)清洁组:清洁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内容,以“口腔清洁”、“环境清洁”为主。护理人员应每日帮助患者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溃疡。应每日帮助患者打扫病房,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当患者的排泄物污染床单后,需及时帮助其更换床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患者的排泄物同样需及时处理,以免对病房环境造成影响。

2 结果

2.1 各组护理质量

观察组患者对饮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3.84±1.58)分、心理组(95.76±0.26)分、教育组(94.18±1.77)分、清洁组(93.20±0.41)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患者的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SAS(24.25±1.02)分、SDS(20.15±1.11)分、有效率96.88%、并发症发生率3.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分组护理制度为消化内科新型的护理制度,要求将不同的护理人员分为不同小组,分别落实其各自的任务[1]。制度实施期间,护理人员需统一参与培训。并根据各自的优势,进入到不同小组中完成护理任务。采用上述方式分组,能够使护理人员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且能够提高各组分工的明确性、提高护理质量。由“饮食组”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2]。且能够使患者谨记医嘱,主动控制自身的饮食,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本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患者对饮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3.84±1.58)分。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评分显著提升。由“心理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使其治疗信心得以增强。本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对心理组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5.76±0.26)分。较常规护理方法相比,评分同样有所提高。由“教育组”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优势在于能够提高患者对各项知识的掌握水平。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以及自我护理方法。这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增强,及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均较为有利[3]。本组患者对教育组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4.18±1.77)分。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评分更高,提示本组护理质量更高。由“清洁组”负责环境清洁以及口腔清洁,优势在于能够预防口腔溃疡。且能够为消化内科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减少院内感染。本组患者对清洁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3.20±0.41)分。进一步观察发现,实施分组护理制度后,本组患者SAS(24.25±1.02)分、SDS(20.15±1.11)分、有效率96.88%、并发症发生率3.13%。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显著(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分组护理制度,能够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质量,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应将护理人员分为“饮食组”、“心理组”、“教育组”、“清洁组”等小组。要求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护理任务,明确分工,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为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及其治疗安全性的增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玲,刘利.精益化管理视角下消化内科手术患者病房-内镜中心接续化护理模式构建[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5):2430-2431.

[2]沈梅芳,黄桂珍,陈慧.优质护理改善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2):172-173.

[3]崔海燕.舒适护理在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1):56-57.

论文作者:马密桔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马密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