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体会论文_吕少娜

16例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体会论文_吕少娜

吕少娜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静脉输液反应的特点及原因,探讨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7月到2012年11月出现的16例静脉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经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16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静脉输液反应大多数是可以控制的,只要严格掌握输液指征,加强临床输液全过程的监管,杜绝药物的不合理配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便可有效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输液反应;原因分析;预防体会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48-02

静脉输液法是利用液体静化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1]。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有着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2],但因其所致的输液反应却时有发生。临床轻度输液反应表现为寒战发热,体温约38~40℃,偶有皮疹,部分伴胸闷、心悸、头痛、恶心、呕吐、皮肤苍白、大汗淋漓[3],其本身虽然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轻者给患者增加了必要的痛苦,重者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无误,处置应及时果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用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更加引起医疗界和广大患者的重视。

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8年7月到2012年11月我院出现的16例静脉输液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56岁,全部为住院病人。临床症状表现中,有10人出现寒颤、头痛、恶心、呕吐,继之发生高热。经给予保温、饮温开水、肌注非那根安痛定等处置后恢复正常。5例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压持续下降,立即静脉滴注升压药,吸氧等抢救,24小时后恢复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有1例病人除寒颤、高热外,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弱,二便失禁,继之处于昏迷状态,但经积极抢救,也在24小时后恢复正常。

2.引起静脉输液反应的因素分析

静脉输液过程中有许多环节,影响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在临床实践中,可知与下列因素有关。

2.1 热原因素。致热原主要是指某些破坏的细菌及其代谢物,即菌体热原。其次,霉菌、酵母菌、病毒等也能产生热原,各种不溶性的异物颗粒如胶皮屑、玻璃屑、纤维、药物结晶和空气中的灰尘等也可作为致热原引起热原反应。热源是一种内毒素,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只有在菌体内崩解后才释放出来,它作为外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烧,内毒素能激活血管活性物质,使末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静脉血流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低血压并发休克。

2.2 药物因素。作为静脉注射的药物,虽然按照规定作了无菌、无热原、无抗源性的要求,用药后不致发生反应,但药品毕竟尚有规定范围内的极限热原存在,输入药物过多,就会造成致热原的累加,就增加了热原反应的机会。另外,多种药物的配伍,亦有产生药物不溶性颗粒的可能性,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

2.3 病人的体质和机能状态因素。由于个体的差异,病人对热原和药物的反应是有差别的。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对热原的反应也有明显的差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热原的反应就不敏感。而处于兴奋状态时,则对热原敏感,临床上表现为高热,重症者易出现输液反应,一些衰弱的病人也易出现输液反应。

2.4 温度因素。冷刺激可致血管痉挛,当输入液体的温度和体温相差悬殊时,更易于发生输液反应。

3.输液反应的预防

输液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是一种热源反应,它既与致热原、药物、环境和温度等外在因素有关,又与患者体质、本身机能状态、免疫功能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护理操作是否严格按无菌操作等因素有关,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避免和减少输液反应,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及对输液反应有关因素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防与处理。

3.1 严格掌握输液指征,尽可能减少输液用药。必须输液时,应注意选择液体和药物的搭配。

3.2 输液前应对液体、药品进行严格的检查,仔细检查药液的有效期、颜色、纯度、有无沉淀混浊、包装是否严密、有无裂缝破损、瓶盖有无松动等,如有上述情况应禁用。

3.3 使用输液器前应注意检查生产日期、袋子有无漏气等。严格做好输液器具的处理与消毒,对输液器具除坚持常规消毒法刷洗外,还要强碱、酸及氧化剂浸泡,以除去热原。配药使用注射器时,检查消毒日期,如过期应重新消毒。

3.4 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要衣帽整洁,佩戴口罩,用肥皂水在流水下洗手。

3.5 静脉用药注意配伍禁忌,应尽量采用单一用药,以防药物相互作用。配药时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要现配现用。

3.6 密切观察输液反应。静滴速度过快及药液过凉均易出现输液反应,应严格掌握好滴速和药液温度。冬季液体温度过低,应先加温,以防与体温温差过大而发生输液反应,对高热的病人应注意保温,对重危和衰弱的病人更应注意观察,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3.7 治疗室应保持清洁,每日进行湿式清扫,并定时紫外线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无菌物品和有菌物品要分开放置。病房的清洁卫生也应得到保证,病房每日行湿式清扫,在晨间护理进行后应隔30分钟再输液,病房要通风良好,定期用紫外线消毒。

【参考文献】

[1] 尹惠英.输液中热源反应的预防及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年24期.

[2] 谭淑娥,付利.注重细节规避输液风险[J].当代医学,2011年29期.

[3] 林亚琼.静脉输液反应的预防及处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12期.

论文作者:吕少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16例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体会论文_吕少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