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中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及安全控制论文_姚志强

桥梁工程中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及安全控制论文_姚志强

身份证号码:21052219880509XXX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中桥梁工程越来越多。首先阐述移动模架的系统组成和优势,其次分析移动模架施工要点,最后针对移动模架安全管理要点进行探讨,以提高桥梁工程施工水平。

关键词:桥梁工程;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安全控制

引言

桥梁工程中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就桥梁工程中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而言,因其具有管理周期贯穿整个关键施工过程、管理范围覆盖关键施工内容、管理关联单位包含主要参建单位等特点,对于桥梁工程的项目管理极其重要,因此,桥梁工程中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在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更广范围的应用。同时桥梁工程中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强化也是桥梁工程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1移动模架的系统组成

当前的移动模架形式较丰富,最典型的移动模架主要由4部分组成:

(1)主梁,作为整个移动框架的重要承载部分;

(2)支撑结构,较为常见的有千斤顶、牛腿等;

(3)模板系统,实现与主梁的高效连接,有助于调节支承装置,以工程实际需求得到合适的预拱度与竖曲线;

(4)纵移系统,主要涉及到滚轮、滑道以及卷扬机3大部分,为模架的纵向移动提供有效条件。

2移动模架施工的技术优势

(1)移动模架施工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

(2)该种施工技艺主要采用工厂化施工方式,能够规范各施工环节的标准,确保桥梁阶段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全面加强工程建设质量。

(3)这种技术工艺所使用的设备具有较高的再利用率,施工经济性良好,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施工环境当中。

(4)在实际施工期间,移动模架施工技术能够确保施工期间的受力与后期运营期间的受力一致,不需要增加过多的受力钢筋,可以减少建筑材料使用量。

(5)该项技术在实际施工期间不会占据较大施工面积,且对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的影响作用比较低,比较满足绿色文明施工要求。桥梁工程当中的混凝土施工主要是从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级推进,因此对于已经完成施工的箱梁桥面可以作为半成品堆放场所以及加工基地。

(6)在使用该项技术时可以为桥梁与地下管线交叉结构施工提供便捷,有效缩短工程建设周期,还可以利用顶棚防护措施起到防雨防晒作用,维护已经完成施工的桥段,且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气候因素不会影响施工质量。

3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

3.1支座安装

支座安装前应检查桥台的中心和高度,并在支座上标出中间横线。支撑垫的高度由支撑底板下2~3cm的空间控制,垫座用凿子处理。同时,考虑到模板支撑的压缩能力,进行了以下计算:模板面板采用8mm厚钢板,按单向板进行计算。

3.2支撑托架拼装

在本环节的安装作业中,立柱由多级节段组成,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精准控制平整度、高程等参数,提升受力的准确性。每完成一节安装作业后,使用螺纹钢筋展开对拉处理,使其与墩身紧固连接起来。斜撑与悬臂板是重要的构件,二者的总重为15t,此时以吊装作业的方式为宜。当吊装到指定区域后,则在对拉顶部增设特定的钢筋,单根拉力以50t为宜。同时两侧都需要使用螺纹钢筋做进一步对拉处理,保障与墩身形成有效的连接体。当完成支撑托架的安装作业后,安装推进台车,基于横向移动的方式将其置于指定的区域,为后续主梁拼装创造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主梁拼装

要按照左右两侧来进行主梁拼装。应用搭接方式对主梁进行拼装,需要先进行箱梁施工,然后是前后导梁部分。由于单节箱梁的自重已经达到20-25t,需要应用汽车吊进行吊装,然后在支点位置上进行拼装。在该环节施工结束后,如果位置稍有偏差,则可以采用千斤顶进行调整,最后使用螺栓对各个部分进行连接。

3.4横梁拼装

为确保主梁稳定地安装到横梁上,在安装施工前,需要在箱梁外侧设置配重块,以保证其结构平衡性达标。应用汽车吊将横梁吊装到合理的位置上,然后进行主梁的连接施工。安装结束后,需要使用推进台车将主梁移动到规定的位置上,并且使用螺栓将其与横梁连接,组合成为模架体系。

3.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施工应按照从前墩顶到两端的快速施工顺序进行,应采用水平层、斜段、两侧对称、连续浇筑,完成混凝土的一次成型。在同一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先浇腹底板的底部和根部,再浇腹板和顶板,最后浇箱梁桥的上翼板。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振动梁进行提浆整平,然后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后续。

4安全管理要点

4.1施工测量技术与安全管理

桥梁工程在应用移动模架施工环节,需要在施工前期阶段组织专业人员组成测量团队,形成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要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并且进行测量数据的复核与检查,确保各项数据达到精确度的要求。此外,需要准备足够的测量设备,其性能与准确度都要达到要求,满足测量工作的需要,保证各个部分的质量都能够达到要求。

4.2模板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在进行桥梁模板工程时,必须明确分清内外模板,对其长度与使用情况进行明确,内模板必须比外模板短,并且,促使模板贴近墙体,还应当在模板和墙体之间的间隙中放置一块海绵,进而促使二者紧密贴合。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及时清理好模板,使其保持干净清洁,同时要相应地修正模板,进而将后期的浇筑工作做好。针对桥梁施工项目而言,必须实现完整的项目运行,因而要和现实需求相结合。唯有提升模板安装项目的准确率,混凝土外观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在实施模板工程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充分应用现有技术打磨外模面板,提升整体水平,减少毛刺与凹槽,保证优质的脱模。除此之外,利用散拼散拆的方式搭建内模,通过良好地展开施工放样,保证完整的内模安设。及时更换橡胶条,保证其良好的密封性与弹性。在安装好模板之后,合理调整箱梁横坡,保证完成左右幅刚结构,使用机械千斤顶局部调整。

4.3钢筋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首先需要进行箍筋框的固定处理,并且根据设计方案调整,应用定型模架,在该环节施工结束后,要组织人员进行质量检查,从而可以使得钢筋结构的质量符合要求。在钢筋焊接施工环节,如果发现存在直径比较大的柱竖筋结构,要应用电渣压力焊的方式;如果钢筋直径比较小,需要采用绑扎连接的方式。在该环节中需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加强距离参数的控制。

4.4预应力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工程管理人员应当集中管理和监控预应力束施工全过程。首先,全面提升下料项目的完整性,尤其是钢绞线下料长度必须与实际工程建设中所应用的穿束方式和千斤顶相匹配,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桥梁钢材结构质量,全面提升结构的受力均匀性。其次,管理人员需要管理和控制穿束问题。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借助人工进行顶板和地板的穿束,且利用差异组别实施穿束操作,这样能够顺利完成挤压作业,使用圆包头能够对钢束实施包裹处理,这样能够有效减少钢束穿过孔道的摩擦阻力。最后,移动模架施工技术能够全面提升操作各环节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质量,不仅能够提升安全系数,还能够确保桥梁操作流程的完整性。

结语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是一项完善的桥梁施工技术,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潜力,而且具有经济优势,值得建设企业大力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桥梁建设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少春.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131.

[2]刘斌.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8):500.

[3]李兴亮.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8):113-114.

论文作者:姚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桥梁工程中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及安全控制论文_姚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