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背景报告_哲学论文

第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背景报告_哲学论文

第7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背景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会议论文,哲学论文,背景论文,科学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科学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科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1992年6月在我国举行了以科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为主题的北京国际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会议后在我国学术刊物上进一步开展了有关实在论的争论。它既涉及传统的思维与存在、心与物的关系等形而上学问题,也包含现代科学哲学和分析哲学中关于理论实体的指称、观察对理论的不全决定性、理论的不可通约性、真理、因果性、客观性及背景理论的评价作用等讨论,对各门具体科学中关于实体、性质、关系、过程、规律、不可观察的实在等涉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如爱因斯坦-玻尔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战)也具有意义。在这里,我们揭示三个方面:

1.实在论的一般理论探讨。例如究竟什么是实在和实在论,这些概念的意义是什么;实在论是本体论的,还是认识论、方法论、语义学的概念;月亮在没有人看时是否存在,在什么意义说存在或不存在;实在论是否隐含着真理的客观性可知性;观察对理论的不完全决定性是否意味着否定实在论;理论的不可通约性是否可推出反实在论;实在论问题对科学和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等等。

2.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实在论问题。如何剖析爱因斯坦与玻尔的论战,哪些与实在论有关,哪些无关;关于量子力学的论战对实在论问题是否相干,在什么意义上相干;数学和各门科学中不可观测的实体或理论建构物是否是实在;“基因”是否实在;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宇宙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中的种种实在论问题及其个案研究。

3.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中各位代表人物和各类观点的分析研究。如普特南、蒯因、劳丹、哈金、克里普克、范弗拉森、费耶阿本德等人以及内在实在论、实验实在论、经验实在论、实用实在论、价值实在论、建构实在论等。我国学者提出的一些观点应尤其加以重视,如关系实在论等。也可提出自己的实在论或反实在论观点,但重在分析和论证。

(二)科学与价值

传统的科学哲学认为科学是价值中立的,因此很少讨论科学与价值问题。近年来,国内外逐渐重视对科学与价值问题的研究,但总的说来,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需要加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1.科学的价值。由于在我国价值学讨论不够充分,所以需要明确“价值”是指什么,“科学的价值”又是指什么。是否可认为“科学的价值就是科学本身的社会价值”,就是“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有用性”,是否可以认为科学不仅具有巨大的物质价值,而且具有诸多的精神价值等等。

2.科学中的价值。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是否能离开价值判断;科学知识体系中是否也渗透着价值和价值判断因素;真正的科学是否仅仅处理“是什么”,是否也要涉及“应该是什么”;是否可认为科学中的价值是隐含在科学本身结构中的价值,它是科学认识的组成部分等等。

3.科学与社会价值观念的互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否会使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革,如果会,它们是怎样发生作用的;社会价值观念是否也对科学起推动或抑制作用,如果是,如何起作用等等。

(三)社会科学哲学

对社会科学的哲学探讨和哲学分析是我国一个薄弱领域。实际上,社会科学各门学科在讨论它们的理论问题时,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哲学问题。近年来,哲学家对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的兴趣在增长,发表的有关论文也在增加。但总的来说,只是刚刚开始,哲学家之间,以及与各门社会科学家之间也都缺乏对话。这里,只是提示若干重要问题,供与会者参考。

1.社会科学的性质。社会科学的性质问题是指,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或者严格地说,对社会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认为社会科学不是科学可有种种理由,例如有人认为科学应立足于客观的科学事实,科学理论受事实检验,如各门自然科学都有其独立于研究者的对象及其客观规律,而社会科学的对象是具有主观性的人参与活动的过程或结果。又有人认为一种探究成为科学必须有范式,而各门社会科学至今没有形成范式。还有人认为,科学理论应该能够作出预见,各门自然科学理论或多或少能够作出科学预见,而社会科学理论则只能作出说明,不能作出预见,由于人的认知功能和参与功能,预见往往会成为“自我实现”(俄狄普斯效应)或“自我拆台”的预言。所以,有人声称社会科学不是科学,而是“炼金术”。从以上可以看出,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涉及社会科学对象的性质、目前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科学的功能等问题。

2.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包括,在科学哲学中经常讨论的科学方法论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可应用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否应该有或实际已经有哪些独特的方法等问题。例如社会科学的理论结构如何,其中哲学本体论、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关系如何,社会科学是否需要或已经有经验基础;社会科学中的发现是如何作出的,归纳法、假说-演绎法和逆推法各起什么作用;对社会科学理论是如何作出评价的,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与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是否相同等。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与社会科学对象的性质有密切联系。

3.经济哲学。在我国,经济哲学开始围绕“经济活动中是否可能有‘麦克斯韦妖’问题进行。这个问题涉及诸如计划经济的理论预设能否成立及其含义、市场经济是否是资源最佳配置、市场经济在何种意义上优于其他配置机制、能否找到比市场经济更好的配置机制以及对古典经济学均衡理论和现代非均衡理论的评价等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学对象的性质、参与者的认知和参与对经济活动的作用等问题。

4.法哲学。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法律是什么?”的哲学问题。当运用法律判决案件时,会发生“法律是按法律条文字面意义理解的东西”还是“立法者立法的本来意图”这样的问题。法哲学也含括方法论问题,如在审理和判决案件中经验事实的作用如何,是否存在一种归纳,不同种类的经验事实(如人证、物证)对结论起什么样不同的作用等。

社会科学哲学在总论和各论方面有不少问题可以并值得讨论,不能在这简短的背景报告中一一列举。

以上仅是若干提示,可能有遗漏不当之处,仅供撰写会议论文时参考。

标签:;  ;  ;  ;  ;  

第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背景报告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