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社区康复治疗探讨论文_容芳

帕金森病社区康复治疗探讨论文_容芳

(上海市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浦东 200122)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119-0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较为隐匿,病程呈进展性。PD临床表现可分为运动障碍和非运动障碍两大类型,运动障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僵直、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表现,非运动障碍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胃肠功能障碍等。随着PD疾病进展,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致残现象,生活不能自理,身心受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P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以左旋多巴及其复方制剂作为主要选择,随着药物应用时间的延长和用量的加大,其疗效在3~5年后明显下降,并出现异动症、精神症状多种严重副作用。康复治疗作为药物、手术等治疗的补充,对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语言等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效果。现结合笔者临床实际及相关研究进展,从健康教育、运动训练、中医药应用等几个方面对PD的社区康复治疗进行探讨。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手段,PD的诊疗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治疗学质量标准分委会循证医学评估后认为:健康管理教育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功能康复锻炼指导是PD非药物治疗中不容忽视的辅助措施,既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又降低治疗费用,是优化性价比的治疗方法。研究认为[1],由PD专业医师与康复训练医师为患者举办以互动形式为主的疾病健康教育,为PD患者吃(药物与食物的配给)、住(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行(合理的功能康复训练提示)提供具体、科学和实用的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和家属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员的主观感受也均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善。

抑郁是PD最常见的精神症状,是损害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发病率约为40%。而在社区为背景的研究中,PD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8%,由于动作迟缓及表情淡漠症状的重叠,临床上诊断帕金森病伴发抑郁较为困难。因此心理干预也应作为是PD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使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减少失控行为的发生[2-3]。一项基于社区PD患者的研究认为[4],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有明显的关系,通过在社区内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状态。

2.运动训练

康复运动训练可以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可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灵活性,纠正患者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改善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运动障碍的严重性是PD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素之一,积极进行运动功能训练,防止关节活动范围因缩小而受限应当尽力改善运动、平衡、协调功能,纠正姿势和步态异常对改善PD患者的认知障碍有一定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D患者的运动训练主要包括脊柱与关节、呼吸肌、姿势与步态、平衡与步行能力、言语、放松、自主等方面的训练。给予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脊柱及关节伸展、平衡功能等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增加躯体的稳定性、下肢和躯干力量,增加身体灵敏度和协调性,提高转移等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综合的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经过康复训练后,帕金森患者功能得到改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也能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5-6]。

3.中医药应用

中医学无PD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可将P其归属于“颤动”、“颤振”、“郁证”等病证疾病范畴。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在PD的治疗中亦有其独特疗效,对于患者的各种运动障碍、非运动障碍均有改善作用。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虚所致脾肾虚衰,或挟痰、挟瘀等引起,临床常见痰热动风证、血瘀动风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等证型,大定风珠、人参养荣汤、天麻钩藤汤、黄连温胆汤、血府逐瘀汤等为常用方剂[7-9]。针灸常选风池、率谷、头临泣、印堂、百会、合谷、太冲、夹脊等穴位,以达到舒筋活络、潜阳止颤、滋阴养血、柔肝熄风之效。研究认为[10],针刺治疗PD 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提高多巴胺含量、保护多巴胺神经元、抗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黑质内Fe含量、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改善细胞自噬水平等方面。针刺、推拿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对于改善PD患者的运动障碍障碍亦有较明显的效果。

综上,笔者认为PD的社区康复治疗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干预、运动训练、中医疗法等多种治疗措施,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采用家庭随访、定期组织讲座、建立PD患者俱乐部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非运动功能障碍、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优化的医护环境。另外,社区治疗PD的医师可以通过参加继续教育、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进而提高PD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丽萍,王坚,丁同正,等.疾病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5):520-525.

[2]陈伶,孙奕.帕金森病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4):338-339.

[3]傅燕.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61-62.

[4]余映丽,王明霞,黄晓芸,等.社区帕金森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关研究[J].中外医疗,2014,12:42-43.

[5]许秋生,唐强,董英.康复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150-151.

[6]屈红林,王永成.中西医结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7):712-715.

[7]刘金涛,金燕,陈叶,等.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8):2050-2052.

[8]崔笑玉,李文涛.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4,32(4):184-185.

[9]胡龙涛,王亚丽.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2):98-100.

[10]魏婕,范刚启.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4):228-230.

论文作者:容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帕金森病社区康复治疗探讨论文_容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