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研究论文

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研究论文

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研究

郭南1,张译文2

(1.北京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北京;2.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摘 要: 高校党班团协同建设在工作实践中仍存在着班级党支部领导力薄弱、团支部与班委会工作职能交叉模糊、班级功能弱化等问题。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不是“大包大揽”或简单的职能整合,既需要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又需要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和程序设计,以更清晰的权责关系激发内在动力,使党团班“三体协同”运作体制更加高效有序。

关键字: 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工作机制

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工作机制是对“班团一体化建设”的优化升级,也是强化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实践探索。“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的核心是将高校学生党支部打造为思想建设的领导核心,把团支部建设成青年实践成才的服务中心,班委会成为推动班级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中心。党团班组织在履职中各有侧重,功能与定位亦有明显区别,加强党团班协同建设是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一 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党支部影响力薄弱,党团班组织没有形成合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后,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学生党支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先锋作用。但是由于新生党员基数较少,有的班级尚不具备成立党支部的条件,因此,一些低年级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大多是以跨班级或跨年级的形式进行,这也致使一部分学生党员少有参与班级建设,学生党支部未能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发挥引领作用。“九龙治水”不如“攥指成拳”。尽管,党员发展过程中会使得部分团支部和班委会成员具有“多重身份”,但是如果不能形成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联络机制,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仍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置一些共性事件和问题,班级事务综合管理可能出现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

(二)团支部与班委会职责分界模糊,履职不全面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班级事务管理的便捷性和有效性,班级民主选举一般会同时选举产生班委会成员和团支部成员,团支部委员交叉履职,既是团支部委员也是班委会成员。在实际工作中,团支部书记除了负责收缴团费和组织推优等团职任务外,也要协助班长开展工作,而团支部的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也相应承担了一部分班级纪律监督和文化宣传等职责。尽管“班团建设一体化”提高了效率,但是伴随出现了团支部职能缩水、团支部与班委会职责交叉模糊等问题。团支部没有发挥在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创业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可谓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因此,践行好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工作机制,既要充分利用班团合作的优势,也应克服定位模糊,履职不全面等问题。

(三)班级功能弱化,班委会内部履职意识有偏差

班级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最小单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学生实施民自治的组织。然而,随着学分制和选课制度的实施以及学生个体社会化程度加快,班级所具备的组织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化功能和个性化功能等优势面临挑战。一般情况下,班长作为主要责任人带领班委会成员共同完成班级建设的日常工作。但是由于班委会委员在履职能力和意识上存在差距,工作相互推诿、班长“一肩挑”的等现象屡见不鲜。班委会的战斗力不强将会对班级事务管理的效率和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班委会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履职弱项,补齐思想短板,在与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合作互动中实现“三赢”,达到“1+1+1>3”的效果。

(2)术中干预。严格控制手术室室温,使得患者体温处于稳定状态,以保温措施减少患者皮肤暴露,液体以及血液制品在加温后输注,确保术中患者体温变化处于可控范围。常规手术2h内液体入量控制在1000 mL以下,重大手术2 h以上液体入量则是抑制在2000 mL以下,针对手术情况加用抗生素[2] 。

二 党团班组织在“三体协同”工作机制中的定位和职责

(一)党支部:突出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思想政治引领核心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党支部的核心地位不仅要在党员中得到维护,还要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交流中得到认同和加强。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在落实相关要求时要坚守高校青年学生这块“阵地”,积极推进党的工作进课堂、进学生社团、进学生公寓,为落实好党员发展工作的“选苗育苗”环节,把好“入门关”。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应用工作,运用好新媒体手段扩大党的工作宣传覆盖面,积极推动党员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二)团支部:以思想引导、成长服务、能力培养为中心,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三体协同”机制建设中,班委会要构建班级文化和民主管理制度,明确制定班级学纪学风目标,运用良好的规范凝聚班级情感共识,公平、公正地决策班级事务。班风是班集体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的集中展现,一个班级的班风建设将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班委会能在班风学风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3]同时,班级作为民主自治学生组织,应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班委会要成为推动高校班级民主监督机制建设的强劲力量。班委会要坚持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做到管理透明化,尤其是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困难补助申请、班级推优等方面,要让每一位同学在班集体中享有公平的权利,保障班集体的和谐与稳定,为班级发展凝聚力量。

“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的实现需要以明确权责关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保障。首先,要建立党团班“三体协同”职能清单。要制定一套职能清单用于解释适用“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的具体情形、协同处置事项及流程等。有据可依是保证“三体协同”工作机制合法性的前提,该清单应由党支部牵头拟定,团支部和班委会参与起草,最终由班级大会决策通过后实施。其次,建立监督机制。在各组织自我监督的基础上畅通舆论监督渠道,建立“三体协同”工作述职和评议制度,请班级同学监督“三体协同”工作中是否有违规行为。每半学期举行一次述职评议,请同学们对三个组织的功能发挥情况和班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议反馈,辅导员依据测评结果对各委员们进行“谈心谈话”,为“三体协同”工作机制实现良性运转保驾护航。

(三)班委会:以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和凝聚情感共识为重心,发挥基础性保障作用

团支部是“三体协同”机制中的中间环节,也是连结党支部与班委会的关键。一方面,团支部围绕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成长成才和素质提升等工作建平台、搭舞台,助力党支部“选苗育苗”工作实现全覆盖,增强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精准度;另一方面,团支部积极维护青年学生的利益,注重团组织文化建设,带动班集体学风建设,推动班级社会化功能进一步发挥。新时代要求着重提升团的组织力,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就业见习等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2]在“三体协同”工作机制中,高校团组织既认真贯彻“党建带团建”和“班团建设一体化”工作理念,又将在新的组织架构走出一条团组织职能发挥的综合升级之路。

三 建立健全党团班“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党团班“三体协同”职能清单和监督机制

监测系统主要是采集光伏组件输出电压、电流信号.但是,阵列中的电压、电流值较高且电池板间具有电位联系,导致目前实现直接测量比较困难.研究前期,提出一些测量方法:共模、差模、V/F转换无触点采样等方法来测量电压[3],但都存在精度低,线性度差,电压测量范围小,响应速度慢,不能适用于任何波形等缺点;采用直放式LEM传感器、罗氏线圈、电磁式电流互感器、TMR电流传感器、分流器或直接检测等方法来测量电流,但是存在零点漂移、破坏原有系统完整性、影响被测电流波形、绝缘难度大等问题[4].

(二)建立党团班“三体协同”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三体协同”并不意味着“大包大揽”或简单的职能整合,而是进一步优化党团班履职程序、提升班级民主管理水平。在厘清协同框架下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党团班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党团班联席会议成员由班级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作为班级综合事务管理的执行主体。明确“三体协同”工作制度执行主体的产生办法和权利义务、联席会议的决策流程等,进一步推动实现党团班“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达成一致”。另外,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还应发挥监督机制的“倒逼”作用,邀请学生督导员参与其中,防止联席会议出现“踢皮球”等低效问题。一旦同学们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可通过召开班级大会或述职评议等方式要求联席会议成员进行回应,这样既保证了作为参与者和监督者的同学们的权利,又确保了班级事务管理形成了一个执行有据、决策有效、监督有力的民主管理闭环。

贵刊 2018年 8月下在《精短杂文小辑》中刊登的署名李羽的《美丽与威慑》,系全文抄袭我的文章(一字未改)。我文首发于《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7期),题为《动物小思》(共 18则),先后被《青年文摘》(分 4期)、《特别关注》(分 4期)、《意林》、《经典杂文》等报刊转载。对李羽这种不劳而获、抄袭别人作品的行为应公开谴责!

(三)强化思想督导

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和指引,要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4]在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机制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思想督导作用。高效辅导员要把握好思想引领和意识形态教育管理的主动权,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好“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的研判员。原则上,辅导员不干预党团班干部的选举,但是在学生干部的履职过程中要担负培养和指导责任。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和预警,对于关键问题要认真分析,审慎处理。同时,还要从学院、学校层面出发不断优化青年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制度,为“三体协同”工作制度提供外部激励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 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 着力提升团的组织能力的意见(中青发[2019]2号)[Z].2019.

[3] 秦佳曦.浅议高校班级团支部在学风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 ,2019,(7):133-135.

[4] 乔东亮,李雯,李新利.全面推进新时代青年事业的科学指南——习近平青年思想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 2018,(4):5-9.

本文引用格式: 郭南,等.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61):186-187,20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1.067

作者简介: 郭南,男,河南信阳人,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译文,女,江苏丰县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高校党团班“三体协同”工作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