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龚萍

龚 萍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孤独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儿童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9例采取系统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满意率为94.74%,对照组为73.6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ARS评分均无差异(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儿童孤独症患儿采取系统性护理措施,可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利于患儿病情恢复,减轻家庭负担,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儿童;护理;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常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疾病,也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类型。有数据显示[1],儿童孤独症患儿多为男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及语言障碍。患儿经常出现行为刻板,兴趣狭窄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占76%会出现精神发育迟缓,部分患儿会表现为智力落后,但是其他方面存在较好能力情况[2]。目前,针对儿童孤独症尚无确切治疗药物,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研究对儿童孤独症患儿实施系统性护理措施,对护理情况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儿童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3]。所有患儿经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及观察组19例。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6±1.6)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1±1.7)年。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3±1.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3±1.3)年。纳入标准:符合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者;2~12岁;家长与本组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先天性畸形者;恶性肿瘤者;严重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疾病者;耳部、肢体严重器质性病变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人际交往训练

指导患儿在说话时注意注视对方眼部及眼睛,引导患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及意愿,表达心理信息。通过不断训练,让患儿能够理解常见语言的含义。经照片、实际动作及镜子训练方法,帮助患儿理解肢体动作、表情的意义。在患儿正确回答问题时,需要予以鼓励,通过模仿他人动作,促使其可以了解他人存在。

1.2.2语言能力训练

与孤独症患儿交流时,尽量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将所有语言真正融入至患儿生活中,加强语言训练,锻炼患儿的说话能力。可鼓励患儿进行传话训练,主动与他人建立交往的能力及关系。在训练时,需要以患儿感兴趣事物作为切入点,多鼓励患儿讲话,紧密联合患儿的生活及周边事情的语言,促使患儿可以一边说一边作,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能力[4]。

1.2.3行为训练

针对患儿刻板行为及不良行为,均需要进行矫正训练。将患儿单独隔离为一个房间,逐渐将不良行为进行淡化。针对患儿规律进行变动,逐渐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需要多陪伴及关心患儿,了解患儿喜好及相关需要,取得患儿信任,接受护理人员帮助,从而逐渐关注外面世界[5]。

1.2.4家长训练

指导家长为患儿提供舒适、安全且和睦的家庭氛围,尽量多鼓励患儿与外界交流及接触,逐渐促使其融入社会,建立正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需要将其当做正常儿童,避免过分溺爱,养成不良行为。

1.2.5生活能力训练

将基础的生活技巧分为小单元,从简单到困难,循环渐进的执行。在训练过程中,锻炼患儿进行每一个动作,直接感受每个动作的肌肉运动,从最开始帮助患儿执行动作,逐渐减少帮助,由患儿独立执行[6]。逐渐训练患儿的生活技巧,建立正常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

采取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向研究的所有患儿及家长发放,所有患儿均在家长指导下填写,患儿无法填写者由家长代为填写。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干预前后采取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录入SPSS19.0软件中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t检验,( ±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满意率为94.74%,对照组为73.6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后家长及患儿满意情况比较[n(%)]

3.讨论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社会广泛存在的问题,为严重发育障碍性疾病,为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患儿主要因缺乏语言交流及社会交往、游戏兴趣等,强迫保持生活方式及环境,重复刻板动作。针对儿童孤独症尚无确切治疗的特效药物,导致患儿难以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有学者研究发现[7],自闭症儿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经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CAR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可能与系统性护理中,针对性训练患儿社交、语言、生活技能等能力相关,可引导患儿关注外面世界,积极与人交流,逐渐走出自闭的世界。通过语言与社交,可以帮助患儿培养兴趣及生活技能,可以减轻患儿进入社会的挫败感,积极面对生活。

护理人员通过与家长交流,与患儿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可以有效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经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较对照高(P<0.05),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示,和谐的护患关系,走进患儿世界,融入患儿生活,对促进其病情恢复均有重要意义。

综合上述,儿童孤独症采取系统性护理方案,可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引导患儿建立生活兴趣,积极与外界交流,对减轻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均有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孔祥颖,宋福祥,历虹等.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63(11):1086-1088.

[2]吕复莉,谢晓凤,张玲等.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94-1198.

[3]苗青华,王敏,刘甲甲等.对106例生物调序复元疗法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68(10):740-741.

[4]李静,王丹洋,周海燕等.心理剧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社交障碍影响的个案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471-1474.

[5]王花敏.孤独症患儿对食物不耐受的饮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3170-3170.

[6]吉彬彬,唐四元,易容芳等.孤独症儿童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50-852.

[7]蒋忠燕.游戏治疗在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62(16):35-36.

论文作者:龚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