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分析论文_彭听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讨论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连续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连续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连续组患者生活质量和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康复效率,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效果

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突然性的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疾病,发病人群多集中在中老年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同时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可能会持续时间较短,但是反复发作,一般会自行缓解,还有一部分患者的发作时间较长,可能会达到数十天,最后不断恶化,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 [1]。偏瘫是脑卒中后常发生的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临床证明,针对病情给予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本文主要研究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特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86例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3例,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51至98岁,平均年龄为(72.1±3.1)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29例,出血性脑卒中的为14例;观察组患者为43例,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50至97岁,平均年龄为(71.3±3.4)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28例,出血性脑卒中的为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2)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3)所有患者对疼痛均有一定的反应。(4)所有患者的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

1.3方法

1.3.1常规组,本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保障患者居住环境的安静、整洁、观察患者的病情等措施。

1.3.1连续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予以患者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因认知受限,对疾病及治疗产生错误判定,导致依从性下降,影响康复效果。强调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对改善偏瘫带来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配合度;(2)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加上患者会出现肢体障碍,因此大多数患者容易产生暴躁、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加重病情。护理人员需重视各阶段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重视。多于患者沟通,准确评估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3]。(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病床、座椅边加设扶手,增加绿植的摆放,提高患者治疗期间身心舒适度;同时,充分掌握患者基本情况(身体状况、病情、心理状态等),根据恢复情况及偏瘫严重程度设立康复重点,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保证患者恢复期间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全面性及连续性。(4)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应采取合适的体位放置患者的患肢,并且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等治疗,患肢的伸展和身体的翻动,以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四肢 恢复协调,并逐步的恢复行走,以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5)锻炼方面,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早的进行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首先,活动患者的大关节,幅度由小到大,直到可以完全屈伸,随后在活动小关节,运动量要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的停止锻炼。第二进行床上运动,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床上移位、做起等运动,如果患者的以上训练完成较为良好,就可进行站立训练,但是患者在行走以及站立的时候旁边必须有人搀扶,避免患者摔倒[4]。(6)饮食康复护理,加强患者咀嚼肌和舌肌的运动,帮助患者进行伸舌运动,如患者不能自行伸舌,则护理人员应用纱布包裹患者的舌头,进行伸舌运动,将患者的舌头上、下、左、右有规律的进行运动,每次训练20min,每次至少要做到15次的运动。当患者在治疗时吞咽功能有所缓解时,护理人员应立即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训练,预防患者在进食时出现误吸的情况,在锻炼时,应选取质地比较软的食物,如鸡蛋羹、蔬菜泥等。(7)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前,护士个人联系方式留给患者,并且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定期开展入户随访,随时回答患者锻炼时产生的疑问。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Barthel 指数。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情况,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

3讨论

脑卒中是脑血管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后遗症多的特点,此类患者本身年龄偏大,身体各项机能偏弱,发病后极容易发生器官功能减退、机体功能障碍,为临床治疗增加了一定难度。偏瘫是脑卒中后较严重的后遗症,对患者心理、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极为严重[5]。

大量文献报道,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保障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而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该护理核心内容以评估及明确健康需要为主,并给予患者健康救护,提供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护理,因此可以长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该护理模式的内容以健康方面的评估、咨询及教育,并且科学制定随访计划,同时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和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给予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康复效率,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丽.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44-345.

[2]邱雁飞. 序贯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临床观察[J]. 安徽医药,2014,18(2):391 -392

[3]张国虹,刘莉萍,常鸿晶,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113-114,117.

[4]覃星悦,肖 海,樊金莲,等. 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 广西医学,2014,36(2):242 -244.

[5]王雪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194-195.

论文作者:彭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分析论文_彭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