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 针对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探究个性化护理对其的影响。方法 结合我院184例该病患者,采用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的普通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的是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评判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了89(96.7%),而对应的对照组仅为76(82.6%),二者之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而在依从性的比较中,观察组对应的分值为(15.23±2.47)分,而对照组为(11.31±2.36)分,二者之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
在临床内科疾病中,哮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其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较广,几乎涉及各年龄段[1]。而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表现出的喘息症状不明显,常会出现误诊现象,进而导致患者因为病情治疗不及时,影响患者身体状态[2],同时,由于对应的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的依从性常会表现出较差的状态,进而影响对应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患者出现的依从性较差的情况,临床上常会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满足哮喘的临床标准,采用随机原则,将上述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选取对象的年龄在18~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2±6.13)岁,其中男112例,女72例,在文化程度方面,98例患者接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54例为初中以下,32为小学文化。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其他病情的影响,如精神病、智力低下、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中,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对比,。
1.2 方法
在护理方法的处理上,两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都会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且对应使用的时间也相同,2次/d[3]。不同的地方在于对照组采用的普通的护理方式,主要考虑患者的认知能力;而观察组则采用的是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宣教。大多数患者都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向患者讲解对应的疾病知识,讲解对应的发病原理,而相应的宣教措施可以为图片、影片、PPT、健康手册等方式。2)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在其患病期,心理状态都是较为脆弱的,同时,常会伴随有焦虑、紧张、担忧等心理反应。因此,为改善患者对应的心理状况,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反应,做好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排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必要时,还应向患者讲解对应的治疗方案、已经成功的案例,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3)个性化护理。在对应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了解患者的性格、饮食、生活习惯、喜好等。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同时,结合患者实际的病情状况,合理的调整对应的计划。此外,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关注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在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基础上,合理的采用安抚、鼓励、交流等方式,调整患者对应的心理状态。4)用药指导。考虑到哮喘病情的治疗时间较长,复发突然等现象,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患者的用药信心,了解患者用药反应,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此外,在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的同时,还应提醒患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病情变化特点。5)针对性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设定对应的护士为责任护士,此后,在开展对应的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要从一而终,用心的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给予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满分16分,分值的高低决定了依从性的好坏;评判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以无效、有效、痊愈来表示,其中痊愈表示患者咳嗽症状消失、肺功能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对应的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包来进行分析,且以来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了,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效果的比较中,就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了89(96.7%),而对应的对照组仅为76(82.6%),二者之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在依从性的比较中,观察组对应的分值为(15.23±2.47)分,而对照组为(11.31±2.36)分,二者之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
表1 患者依从性、疗效对比(n(%))
3 讨论
在本文的研究中,结合我院对应病情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础,开展了对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尤其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特定的护理。为有效的比较不同护理方法产生的效果,分析了患者在治疗效果、依从性等方面的情况。就其结果来看,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了89(96.7%),而对应的对照组仅为76(82.6%),二者之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而在依从性的比较中,观察组对应的分值为(15.23±2.47)分,而对照组为(11.31±2.36)分,二者之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受依从性的影响,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建东,孙晓光. 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药业,2016,25(1):92-94.
[2]赵春玲,崔嬿嬿,宋惠敏,等. 健康教育联合延伸护理干预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评价[J]. 中国临床护理,2016,8(2):168-171.
[3]潘英.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评价[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60-161.
论文作者:赖小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哮喘论文; 差异论文; 意义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