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在痛风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_张京

长沙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在痛风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发作期及间隙期组患者数分别为47例与43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尿常规指标正常者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MA与α1-MG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分析,仪器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贝克曼公司提供。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MA、α1-MG阳性检测率;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MA、α1-MG水平。结果:(1)间隙期组、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在MA、α1-MG阳性率,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2)间隙期组、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在MA、α1-MG水平,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A、α1-MG对痛风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痛风;早期肾损伤;临床诊断价值

引言

痛风主要是因机体之中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以及血尿酸水平上升而导致的一种以关节炎为主的病症,然而它也可能会对内脏产生较大的损伤,特别是对肾脏的损伤程度较大,严重者还可能会发展成为肾衰,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的伤害[1]。相关文献研究表明[2],有90%以上的痛风患者存在肾损伤的情况,20%左右的患者最终因严重肾衰而死亡。所以,应该对痛风患者早期肾损伤进行诊断,对于及时挽救患者地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本研究以临床实验学的角度,探讨了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痛风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比例为48:42;年龄34~79岁,平均(53.39±6.56)岁;病程3~18年,平均(10.20±2.23)年。本组患者均符合Hotmes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痛风的具体临床表现,将其作如下分期:急性发作期及间隙期组患者数分别为47例与43例。所有入选对象均无其他慢性病、急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心衰、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使用者等。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尿常规指标正常者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6:44;年龄33~74岁,平均(50.09±6.02)岁。两组入选对象在性别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嘱咐所有痛风患者在检查前夜20:00后禁饮、禁食,不能做重体力活动,晨起将膀胱潴留尿液完全排空之后,将清洁中段尿5-10mL进行收集,于3000rpm转速下进行离心,时间为10min,取上清液,并立即上机检测分析。MA与α1-MG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分析,仪器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贝克曼公司提供。

1.3观察指标

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MA、α1-MG阳性检测率;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MA、α1-MG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以“”及“n(%)”的形式加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MA、α1-MG阳性检测率间隙期组、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在MA、α1-MG阳性率,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MA、α1-MG阳性检测率[n(%)]

注意:*P<0.05,vs健康对照组;△P<0.05,vs间隙期组。

3 讨论

痛风患者肾损伤,是尿酸钠盐沉淀于肾脏组织之中,导致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肾炎症状的出现,会诱发肾小管萎缩变性、纤维化与硬化等方面的症状,约5-10年之后,肾脏病变程度增大,晚期肾小球功能损伤出现肌酐清除率水平降低、尿素氮水平上升,进而发展成为尿毒症,20%的患者最终肾衰严重而死亡[3-4]。为了能够使得痛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尽早诊断出来,便于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状况,降低死亡率,强化对该病进行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研究主要选取了MA及α1-MG作为痛风合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指标。

痛风肾早期损伤主要指的就是尿常规检查蛋白质呈阴性,尿素氮以及血肌酐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临床未见明显的症状。MA检测方法为取材便捷,不产生损伤、灵敏度较高[5]。目前,该指标已经成为临床监测早期肾功能状态的有效方法。MA可以较早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一般而言,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出现屏障以及机械屏障保持完好,大多数MA无法透过滤过膜,最终基本上为近曲肾小管主动重吸收。近年来临床上普遍认为α1-MG可能是判断近曲小管损害较为理想的指标。在痛风患者早期肾损害、肾小管受损、重吸收功能减退时,尿α1-MG升高,且肾小管对α1-MG重吸收障碍早于β2-微球蛋白(β2-MG),在较宽的PH范围内(4.0~10.0)较稳定,很少分解,而尿β2-MG不稳定,在酸性环境极易分解[6]。因此尿α1-MG比β2-MG更能反映肾小管早期损伤,故尿α1-MG较β2-MG对痛风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更高,是极有价值的肾小管损伤标志性蛋白[7]。

综上所述,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在痛风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真珍.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痛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评估的意义[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4):62.

[2]刘勇.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痛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评估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04):56-57+96.

[3]王东建,洪庆祥,苏励.培元化浊方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早期肾损害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2):39-41.

[4]陈光,严培,李发根,陈艺坛.痛风性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02):365-366.

[5]方建江.尿液转铁蛋白、微白蛋白与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原发性痛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1,31(03):70-72.

[6]任传路,蒋天如,高纯.血清胱抑素C、超敏CRP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诊断痛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31(11):1198-1200.

[7]罗云杰,赵丽萍,冯光安.血清胱抑素 C及尿肾功三项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8):30-32.

论文作者:张京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在痛风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_张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