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8例分析)论文_王西胜,姜永宏,李萌,张豪,冯花朵,杜鹏翔

1.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医医院放射科 710089;2.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院放射科 710054

摘要:目的:评价X线平片、CT及MRI对硬化性骨髓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硬化性骨髓炎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硬化性骨髓炎好发于长骨骨干,其中发生于胫骨者18例,股骨8例,指骨1例,腓骨1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质密度增高,髓腔狭窄或消失。术前正确诊断24例(24/28,85%),误诊4例,误诊为骨样骨瘤2例,疲劳骨折1例,尤文氏肉瘤1例。结论:CT显示骨硬化情况更清晰,MRI显示骨髓及软组织水肿优于X线平片及CT,大多数硬化性骨髓炎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容易诊断,但需要注意和骨样骨瘤、疲劳骨折及尤文氏肉瘤等鉴别。

关键词:硬化性骨髓炎;X线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骨硬化性骨髓炎临床上较少见,常需要与骨肿瘤相鉴别,若把硬化性骨髓炎误诊为骨肿瘤,招致严重后果较小;若把骨肿瘤误诊为硬化性骨髓炎,后果较严重,有时会威胁患者生命,诊断时要非常慎重。我们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硬化性骨髓炎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特征,并与其影像学表现相似的病变结合文献加以讨论,旨在提高对其影像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本组28例骨硬化性骨髓炎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0~52岁,平均24.5岁;多以局部疼痛、酸胀和功能受限就诊,其中3例以夜间疼痛为重,5例有明确外伤史,2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轻度增高,血清AKP值及细菌培养均未见异常。

所有病例均摄X线片检查,10例同期行CT和/或MRI扫描。CT检查使用PHILIPSAVPI扫描机,层厚和层距为10mm,感兴趣区为3~5mm薄层扫描,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MRI检查使用PHILIPSPT3000机扫描。

2结果

28例骨硬化性骨髓炎发生于骨干中部20例、中上部2例、中下部6例,其中胫骨18例,股骨8例,指骨1例,腓骨1例。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质密度增高,髓腔狭窄或消失(图1),3例病变区内见小而不规则骨质破坏(图2),2例见层状骨膜反应(图3),9例明显梭形增粗,1例轻度变形,均未见明显软组织肿胀。平片正确诊断24例,2例误诊为骨样骨瘤,1例误诊为尤文氏肉瘤,1例误诊疲劳骨折。CT表现与平片大致相同,但CT更清晰显示了骨皮质增厚和骨髓腔狭窄(图4),CT检查均获得正确诊断。MRI检查除1例出现片状长T2水肿信号外,余均与平片和CT表现相同,MRI检查4例正确诊断,1例误诊为骨样骨瘤(图5)。

3讨论

骨硬化性骨髓炎因首先由瑞士医生Garre所描述故又名明为Garre骨髓炎,以病程缓慢,临床症状轻微,病变处骨质以形成弥漫性硬化为主,不行成脓肿及窦道为主要表现的骨组织的低毒性感染性疾病。病灶中一般培养不出病菌,发病常与外伤有关,本组5例有明确外伤史,挫伤后骨膜下出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多发生于较大的儿童及成人,常侵及胫骨、股骨、尺骨等长管状骨,多次发作后可以触摸到骨干增粗。

3.1 X线平片、CT及MRI对骨硬化性骨髓炎诊断的价值 X线平片、CT扫描对骨质硬化增生、骨皮质增厚、骨膜反应及钙化显示较MRI,容易引起注意,应做为首选检查方法;MRI对病灶区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十分敏感,可做为骨硬化性骨髓炎补充检查方法。

3.2骨硬化性骨髓炎诊断要点根据本组病例和有关文献[1,2],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①患者多年轻,全身症状不明显,主要为病骨疼痛、酸胀;②病灶多位于长骨骨干部,范围一般较局限,骨干常呈梭形增粗,边缘通常较光滑;③X线片、CT检查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髓腔狭窄或消失,骨质密度增高;④MRI以冠状面和矢状面对病灶显示较好,在各种序列上骨皮质增厚和骨膜反应为黑色低信号,炎性水肿为长T2高信号;⑤在骨质硬化区内一般无透亮的骨质破坏,偶尔可见小而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⑥骨膜反应少见,周围软组织多无肿胀现象。

3.3骨硬化性骨髓炎鉴别诊断

临床上骨硬化性骨髓炎应与以下影像学表现相似的病变鉴别:①骨样骨瘤:多在骨干上端一边骨质增生中间致密体内有透亮区瘤巢,边缘多规整(图6),其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形成,“牛眼征”[3]是其典型征象;而硬化性骨髓炎其内少见的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则,亦无钙化征象。回顾分析本组3例患者均因将小而不规则的骨质破坏误认为骨样骨瘤瘤巢所引起,系认识经验不足所致;②硬化性骨肉瘤多见于骨干骺端而不在骨干,有放射状骨膜增生和骨膜三角存在,而硬化性骨髓炎则无这些表现;③尤文氏肉瘤:有高热、畏寒、疼痛剧烈,血清AKP值较高,骨髓腔破坏和膨大,并见葱皮状骨膜改变;而硬化性骨髓炎则骨髓腔无膨大,少见骨质破坏和葱皮状骨膜增生。回顾分析本组误诊为尤文氏肉瘤患者(图3),虽有层状骨膜反应,但无骨髓腔破坏和膨大征象及全身症状的特点不应诊断尤文氏肉瘤,系认识经验不足所引起;④畸形性骨炎:好发于30岁以上患者,侵犯多骨,骨骼变粗弯曲,骨质增生,密度不均,髓腔也扩大,骨小梁粗大不规则;⑤梅毒性骨炎:血清华康氏反应阳性,无痛,呈多发性双侧对称骨质增生;⑥疲劳骨折:结合病史,CT和MRI上能清晰地显示局部骨皮质增厚和骨痂生长,其内可见骨折线。

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03.

[2]江浩.骨与关节MRI[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18-519.

[3]丁晓毅,陆勇,江浩,等.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1):11-14.

图5右股骨中上段硬化性骨髓炎,MR片冠状位T2W/SPIR示骨质长T2高信号,右股骨内侧骨皮质增厚,内见点状低信号,周围软组织见片状长T2水肿信号(箭)。图6骨样骨瘤(皮质型),CT片骨窗示左股骨上段粗隆邻近骨皮质增厚,其内见类圆形瘤巢,边缘骨质硬化规整(箭),与硬化性骨髓炎骨质破坏不同。

论文作者:王西胜,姜永宏,李萌,张豪,冯花朵,杜鹏翔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硬化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8例分析)论文_王西胜,姜永宏,李萌,张豪,冯花朵,杜鹏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