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虹霞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海南三亚 572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在迅速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得到普遍的应用。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高质量大体积混凝土为土木工程提供重要的支撑。本文就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要点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施工技术均得到了长足发展。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混凝土的运用十分普遍,而大体混凝土在施工中经常会因周围环境影响而出现质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还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工艺,科学运用施工技术,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1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现,相比于传统的低层建筑而言,高层建筑在施工方案与技术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积极实现施工技术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构造的建筑结构所具有的温差与收缩情况更加复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更易发生结构开裂。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较多的水化热集聚,造成结构内部较为明显的温度差,其所造成的抗压应力超出混凝土本身的抗压强度就会造成裂缝情况的发生。并且该结构本身的体积较大,所以相比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占据更大的空间。其次,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高的浇筑操作要求,只有不间断的浇筑操作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另外,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是在基础工程建设中,地下水因素就将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质量受到影响,所以施工人员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时应当加强结构防水抗渗漏性的设计,切实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2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2.1施工材料选择
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会为施工过程和施工后期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要想让房屋建筑工程的防裂缝技术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应用质量过关的材料是前提条件。在选择材料的厂家时,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的施工要求,同时对于材料的来源要进行严格的登记管理,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将责任追究到个人。材料购置时,要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保证材料的质量、强度、延展性等能够符合国家的要求。在审核过程中,要对原材料的来源、供应商等方面进行审核和选择,对原材料的合格证进行检验,从而保证材料的质量,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前提。
2.2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建筑工程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水泥和其他的添加剂,同时为了能提升工程强度也需要进一步的来进行混合配比。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根据环境、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配合比,减少在施工中的用砂量,尽量的降低水泥用量,促使混凝土强度能有所上升。同时还要尽量的降低混凝土的绝热升温,促使工程安全性能有所上升。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做好以下的措施:合理控制混凝土用水量,控制好混凝土的凝固时间;采取措施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合理进行配比,提升结构强度,保证工程质量能达到规定标准以上。
2.3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做好工程验收工作,详细核实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与检测报告等。由于混凝土结构对整体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不允许留有施工缝,这就需要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案,全面分层,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与结构的整体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初凝之后不能受到振动,尚未初凝时可以连续浇筑混凝土,间歇的时间应低于6h,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在4h内不能连续浇筑混凝土,将12短插筋插入到已经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间距与长度分别为50cm与1m,采用梅花形的布置方式,并用塑料薄膜加以覆盖,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在浇筑环节,应该使混凝土表面不下沉、无气泡、产生浮浆为止方可停止振捣,对振捣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严禁振动模板与钢筋,继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此外,在梁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从梁柱节点位置进行浇筑与振捣,使其相对密实,避免产生冷缝;然后浇筑不同标号的梁柱节点,使低标号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低于高标号的高度;振捣梁柱节点相对密实的部位时,可以选用直径为30mm的振捣棒,振捣间隔距离保持在100~200mm的范围内,避免混凝土蜂窝等问题的出现。
2.4振捣
通常混凝土在浇筑时高度不得高于3m,在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要低于2m,否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如使用溜管或串桶等。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分段连续浇筑的方式,以钢筋疏密和结构特点等为依据,确定浇筑层的高度,尽量保持在50cm的范围内,使其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时,振捣棒移动间距应为40cm左右,而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要超过50cm,按照慢拔快插的振捣原则,直到混凝土泛浆密实、表面平坦、停止下沉方可停止振捣。如果混凝土在振捣与浇筑时出现浮浆与泌水,需要对浇捣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将600W的简集水井安设在混凝土收头处,并适当下铺卵石,将集水井内的水用高压水泵抽到地面排水沟。
2.5温度控制
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还要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配比,严格控制砂、石头和含泥量的配合比,实际施工中在混凝土的调配中加入一定的粉煤灰。混凝土的水化热程度和水泥使用量直接跟混凝土的配比有关,所以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程度、减少成本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和可泵性,我们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优化。其次,我们要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了减少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可以使用低温水进行浇筑,或者用砂对表面进行覆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慢慢降低浇筑速度来增加混凝土热量的散发,使水化热峰值出现的晚一些,防止混凝土因为温度过高而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高温。在实际施工中,我们一般要使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降低,控制在18度以下。另外,施工人员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拆模的时间,而且在进行混凝土拆模的工程中要对表面的温度和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控。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还要对温度进行动态的监测。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合理的埋设测温点,并及时的监测并记录各个测温点的温度数据。施工人员在对温度进行合理的监测之后,要实时的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控制温度,以此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2.6养护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言,养护技术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整体工程质量保证十分重要。在实际养护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就混凝土拆模时间进行合理控制,这将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另外,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拆模操作时,施工人员应当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在25℃以下,并就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进行检测,保证其在固定强度的75%以上,之后再进行拆模操作。另外,施工人员在养护过程中还应当保证混凝土的定期散水以及隔热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的进行塑料薄膜的覆盖,并在混凝土初凝时及时进行薄膜拆除,并进行洒水养护,以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建设技术,该技术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施工单位应当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并加强对该技术应用的特点分析,切实实现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推广。而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不断地进行技术应用经验总结,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设备,切实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徐健.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08)
[2]何跃雷.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22)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