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养成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论文_高晶

关于学生养成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论文_高晶

【摘 要】 习惯与素养都是人的第二天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应注重习惯的养成教育。本文通过对习惯养成教育及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提出加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习惯 养成教育 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2-0036-0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朱永新教授也提出,习惯养成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他认为,从个体成长看,良好习惯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必备保障。从教育历史看,注重习惯养成是中外教育的共同优良传统。从教育改革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夯实核心素养的必然方式。从世界趋势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朝向。从社会环境看,良好习惯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从文明进程看,良好的习惯渐变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阶梯。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因此,当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必须重视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在核心素养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育的角度看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完成。首先,人不但是受教育的客体,更是不断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其次,人的基本素质单靠认知教育是不能完成的, 必须进行不断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完成。从这两种意义上来讲,养成教育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或使人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从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实践证明,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终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勤奋好学、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使他看书着迷,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习惯,终使"勤奋"出"人才",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生最大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养成教育是核心素养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

养成教育是以人的生存和人的基础的身体素质养成、心理素质养成、思想品德养成、行为习惯养成和生活能力养成等为基本内容,而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养成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

首先,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个体生理基础、心理特点、社会文化素质的融合体。如一个人的行为在肌肉骨骼、身体的变化和运动中反映了个体,如生理状况、运动机能、体质特征、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生理素质,在行为习惯的表现方式和表现内容上又体现了个体认知和非认知的心理素质,还体现了该个体的品德修养、文化素质、审美意向、劳动技能和社会化特征等方面的社会性素质。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整合了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外部活动体系。行为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由内在动机或外在刺激引起的内外部分反应的过程,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认知、情感和外部动作方面的素质和水准。最后,良好的行为习惯也综合体现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培养,并不仅仅是为各方面的片面发展和单步迈进,而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为目的,无论是单方面的素质水平,还是相互融合的整体水平的发展,最终总要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并成为可以观察、测量和评价的客观基础。

因此,养成教育虽不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全部,但却是核心素养中的最"实"的基础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核心素养的"质"的指标。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

核心素养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心理素养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一个民族的素质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但是在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往往首先要通过这个民族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人的文明礼仪及爱护环境的卫生习惯,德国人守时、办事严谨、负责的习惯等等。养成教育是一种素养、一种人格的教育。养成教育要从人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爱人民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规章制度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习惯;从关心和爱护班级并为之多作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品格。

可见,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如果忽视养成教育,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那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很难有实质性的推进,实施核心素养就成为一句空话,素养的完善其关键在于养成教育。良好习惯成就人生,不良习惯阻碍人生。以前教育强调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养成其实早就是素养养成教育!现在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多时候,教育的路径一直都在,我们却苦苦寻找!

论文作者:高晶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关于学生养成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论文_高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