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猝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论文_陈戒慧

无锡市锡山区锡山人民医院分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猝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猝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急救与全面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从猝死至抢救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有效率是85.7%,对照组抢救有效率是54.8%,组间抢救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猝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措施,加强对急诊护士的急救护理培训,让其熟练掌握急救和护理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猝死;急救;护理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急诊猝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特选择我院84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猝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6h内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意识缺失以及瞳孔散大。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2~76岁,平均(44.8±2.2)岁;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3~78岁,平均(45.3±2.3)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急救护理方法

对照组42例患者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接收到猝死患者时由急诊医生、护士携带抢救器械与药物予以急救,护士实施常规护理,按照急诊医生急救措施做好配合抢救与护理工作。观察组42例患者由经验丰富的急诊医师、护士实施规范化急救和护理,具体方法:①急救措施:由就近急诊医师和护士快速携带好齐全急救物品抵达现场,详细记录好患者从猝死至开始抢救的时间,按照心肺复苏指南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当心跳消失后马上实施急救护理;要在1分钟内将呼吸道清理干净,开放气道,保证气道通畅,予以通气支持,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条件时给予面罩吸氧或简易呼吸气囊给氧,由医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在2分钟内创建静脉通道,对上肢部位较大血管予以穿刺,给予静脉留置针,静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纳洛酮以及阿托品等心肺复苏药物;马上对患者脉搏、呼吸、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意识以及心电图等予以心电监测;如果患者有室颤予以电除颤;复苏成功后马上进行脑复苏,合理进行头部降温、脱水以及应用护脑药物等。②护理配合:了解如何准确评判心脏骤停,具备娴熟的心肺复苏技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开放气道;熟练了解除颤仪、开口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静脉留置针、心电图机、吸引器以及气管镜等仪器设施的使用方法,掌握好各项急救技术,积极配合医师抢救;了解复苏药物、呼吸兴奋剂以及各类抢救药物的用法与安放位置;定期组织急诊护士开展规范化急救培训,让其熟练准确掌握急救方法,在头脑中有一套合理有序的急救流程;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静脉穿刺技术,保证能在短时间里创建有效通路,减少药物生效时间;提升预见性护理意识,及早予以脑保护,合理进行头部降温,复苏成功后加强低温护理,预防脑水肿,严密监护患者病情,保持有效的呼吸与循环功能,以免再次心脏骤停,患者病情未稳定时切忌移动患者;重视对急救设施和药品的管理,定期核查,定位安放,让其随时处在备用状态。

1.3 观察评价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抢救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成功: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意识恢复到基本清楚水平;有效: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或只有自主循环恢复;无效:患者自主呼吸、心跳以及意识均未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处理全部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应用率(%)与(x±s)表示,应用x2与t检验;对比差异有无显著性以P<0.05为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从猝死至抢救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t=17.283,P=0.000),两组患者抢救持续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t=0.638,P=0.532)。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观察组42例患者,成功12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抢救有效率是85.7%;对照组42例患者,成功9例,有效14例,无效19例,抢救有效率是54.8%,组间抢救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9.624,P=0.002)。

3 讨论

猝死属于急诊科最多见且最严重一种临床急症,指的是平常病情稳定、好转、无危急征象的患者在短时间中出现非暴力性突发性临床死亡,具有发病急与病死率高等特点,若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可能对患者预后和临床疗效造成严重影响[1]。由于院前复苏成功率较低,所以需要分析急诊猝死患者特征,做好相关防范措施,提升急救水平,减少猝死率[2]。临床上心脏呼吸骤停是最危急的情况,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因此想要让患者得救,恢复神志意识,应在患者心脏呼吸停止4~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复苏时间越早,患者的存活率才会越大[3]。抢救猝死患者的关键是需要医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及时确定急救方案,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整个急救过程需要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护士能够迅速熟练操作,加强相互配合能力[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从猝死至抢救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有效率是85.7%,对照组抢救有效率是54.8%,组间抢救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对急诊猝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措施,加强对急诊护士的急救护理培训,让其熟练掌握急救和护理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瑛,张永兰,李慧珍等.探讨门诊护士在猝死患者急救与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5(3):112-113.

[2]姚冰,吴振华,柳一艳等.猝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2(22):403-403,394.

[3]李佳,徐奕旻,吴瑛等.心脏性猝死防治院外急救新进展--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研究新亮点[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22(4):377-379.

[4]李宗慧,杨云霞,范佳嘉等.婴儿呛奶猝死的急救护理[J].海南医学,2014,11(19):2963-2964.

论文作者:陈戒慧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急诊猝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论文_陈戒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