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天蓝苜蓿坪用性状的研究

野生天蓝苜蓿坪用性状的研究

冯毓琴[1]2003年在《野生天蓝苜蓿坪用性状的研究》文中指出天蓝苜蓿是一种一年生或越年生的野生苜蓿种,在我国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生长发育快,曾作为短期绿肥种植。 野外调查表明,野生条件下,天蓝苜蓿匍匐或半直立生长,地表侵占能力强,叶色鲜绿,生长量小,种子量大,具有独特的结实和落粒特性,枝条伸长、开花、结实、种子成熟脱落可以在同一植株体上同时进行,并持续1~2月。种子脱落后,天然下种,具有自我繁殖更新的能力。种子硬实率高,但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可在土壤中完好保存数年,自然发芽率低。种质资源丰富,通过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在甘肃省的生态类型可初步划分为两类:临夏州和平凉的为一类,秦安、兰州点、甘南卓尼、青海循化为一类。 对天蓝苜蓿种子不同时期发芽试验的研究表明:种子刚脱落未经晾晒时发芽率高,为34.0%,新收获的晾晒干燥的种子发芽率低,为9.1%左右,种子萌发对温度不敏感。经擦破种皮后,发芽率提高到74.8%,说明了种皮及其干燥程度对发芽率的影响,同时也说明种子一旦成熟脱落,胚已经成熟,胚没有后熟期。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硬实导致种子很难吸胀,存在种皮抑制胚的现象,排除了胚后熟造成休眠的可能性。 播量试验表明,建植单播天蓝苜蓿草坪,首次播量以10g~20g/m~2为宜,播量越大,越冬性越差,密度、冬前生长阶段、刈割、冬灌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绿体越冬能力。稀植有利于越冬。返青后,返青新株与前茬未萌发种子的新出苗同时出现,返青一个月,新苗3~4cm左右高时,返青株已开始开花结实,草层盖度、高度依据密度而定。草层颜色鲜绿,上层点缀黄色小花,黄绿映衬,景观美丽。越冬性对景观影响较大。播期试验表明,建植秋播草坪适宜播期应在8月中旬以前,播期越晚,冬前生长量越小,越冬性越差。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田间栽培试验以及实验室分析,阐明天蓝苜蓿的开花、结实、落粒、种子休眠、草层自我更新等生长习性非常适合作草坪绿地草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

冯毓琴, 曹致中[2]2005年在《天蓝苜蓿栽培利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在草地建植、保护覆盖、抑制杂草、种植绿肥、饲用和坪用的利用价值,并结合试验,主要介绍了天蓝苜蓿的高度、盖度和越冬性等草坪坪用性状。

程鹏舞[3]2007年在《一年生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搜集到的22份一年生苜蓿为材料,对其生育期和外部形状的观测和统计分析,并对其形态类型加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兰州和皋兰地区一年生苜蓿发芽率的观测发现,在兰州试验点,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DZA51、FE61、FE62、J1.11、J1.12、TM361中,除TM361发芽率在27%以外,其他蒺藜苜蓿都在89%以上。尤其是FE61、J1.11和J1.12,发芽率为100%。而在皋兰试验的WM5003、WM51.6、SA37.11、SA36.11、ML 51、银子、MS51、MS53、MS55、MS58、圣地亚哥和哈罗德一年生苜蓿中。出苗数最多的为WM5003和WM51.6,出苗株数分别是223株221株,比较底的是银子和MS58。②通过对一年生苜蓿形态的观测和生育期的比较发现,一年生苜蓿的茎为直立或匍匐,茎高7cm~30.7cm,叁出羽状复叶,种子为黄色、肾形。生育周期在95~140天,从生育天数来看,蒺藜苜蓿、蜗牛苜蓿属早熟型,生育期为95天。晚熟型的是刺球苜蓿、海滨苜蓿、天蓝苜蓿,生育期分别为110、140和110天。③一年生苜蓿种内变异很大,其中主茎长度和自然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3.0%。和42.9%。其次是叶长和叶宽,它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3.3%和30.0%。而第二主茎长度变异系数是27.6%。伸展长度变异系数22.1%。说明一年生苜蓿种质在主茎长度和自然高度之间相差很大。也就是说,可以利用系统选育的方法从一年生苜蓿中,筛选出植株高和低矮的一年生苜蓿。④一年生苜蓿的主茎长度越长,第二主茎长度越长,自然高度越高,伸展长度越长,叶长和叶宽越长。这就说明,在一年生苜蓿外部性状观测时,主茎长度可以代表一年生苜蓿的第二主茎长度,自然高度,伸展长度、叶长和叶宽长度。这将明显缩减了待测指标,也相应的减少了一年生苜蓿种质资源评价的工作量。⑤用因子分析法,对22个一年生苜蓿品种的6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可简化为受2个主因子控制的性状群,主因子1为长度发育因子,由主茎长度、自然高度、叶长和第二主茎长组成;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88%以上,基本保持了6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从主因子出发进行一年生苜蓿育种,可以加大目标性状的针对性,提高选择效率。⑥在刚察,皋兰播种的5种一年生苜蓿进行t测验。在伸展长度和自然高度性状上,除天蓝苜蓿在伸展长度上差异性是显着的,其他的一年生苜蓿在这两个地区的伸展长度和自然高度性状上差异性不显着。⑦通过形态类型的聚类分析,可将一年生苜蓿分为叁个类型。第一类的主茎较长,植株较高,为直立型,共8份,占总资源的36.4%。第二类的伸展长度较长,平均伸展长度27.5cm,为匍匐型,共8份,占总资源的36.4%。第叁类为植株较矮,植株平均高度5.5cm,平均伸展长度19cm,为低矮型。共6份,占总资源的27.3%。

曹致中, 冯毓琴, 马晖玲, 柳小妮, 周玉雷[4]2003年在《养护的草坪绿地植物——天蓝苜蓿》文中认为野生豆科植物天蓝苜蓿耐寒、耐旱、低养护,通过自然落粒能实现草地的自我更新。通过对植物学形态、生物学特性、坪用性状、经济性状及野生分布等的综合研究表明,天蓝苜蓿可用来建植不修剪的草坪绿地和用于护坡绿化及建立缀花草坪,是一种美观省水低养护的草坪绿地植物新的种质资源。

陈瑞祥, 唐成斌, 尚以顺, 莫本田, 王小利[5]2010年在《贵州优良草品种引种选育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主要地方优良草种选育及利用在贵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石漠化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合近年来的科研工作,综述了贵州近30年来在主要地方优良草种选育利用方面的主要成就。结果表明,自贵州草地畜牧业兴起以来,广大科技人员为解决草地生产用种问题,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草种10余种累计100多份品种资源,并多次考察收集贵州野生牧草品种资源近1 000份,经过整理、鉴定,发掘了一批重要的育种材料。近15年来,采用引种驯化筛选、选择育种等方法先后选育牧草新品种9个,对促进贵州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还分析了贵州牧草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育种研究的主要方向。

张本瑜[6]2016年在《73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资源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文中提出百脉根种质资源丰富,不仅是优良的蛋白质饲草,还是观赏性较好的草坪地被植物和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生态草,综合利用价值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筛选和选育适应性强且优质高产的百脉根品种成为提高其利用价值的重要途径。本试验以已登记的3份百脉根材料,里奥(Lotus corniculatus L.'Leo')、迈瑞伯(Lotus corniculatus L.cv.'Mirabal')、佐治亚(Lotus corniculatus L.'Georgia')为对照,对引进的73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资源在西北绿洲的适应性及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田间观察,并对其产量及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聚类分析对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AHP层次分析法对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不同性状表现和生产需要的种质材料,为今后大范围的推广、种植及优质百脉根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在西北绿洲(武威黄羊镇),73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除Zxy06p-1738、Zxy06p-1748和Zxy06p-1813不能返青;Zxy09p-5822越冬率较低,仅45.45%,越冬后的材料不能正常生长;Zxy08p-4706返青后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而不能开花;Zxy08p-4843、Zxy08p-4868、Zxy08p-5397、Zxy08p-5402、Zxy08p-5484、Zxy09p-5778及Zxy09p-6170均能开花但不结荚,其余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均能正常生长完成生育期。2.返青期集中在4月中旬,成熟期分散于7月初~8月初;生育期82~114d;生长高度39.00~72.10cm;分枝数10~75个/株;节间长3.40~10.00cm;节间数11~14节;叶长1.40~2.90cm,叶宽0.65~1.90cm;平均生长速度为1.24cm/d,生长速度变异系数仅11.87%,变异最不明显;直立性系数变异也不明显,变异系数为18.03%,平均直立性系数为67.00%;单株重为39.00~1225.70g,变异系数达58.04%,变异最明显;鲜草产量为3120.00~81713.33 kg/hm2,变异系数为54.65%,变异明显;干草产量为709.670~16758.52kg/hm2,变异系数为51.97%,变异明显;叶茎比为0.38~2.08,变异系数为39.40%,变异较明显;干鲜比为0.14~0.34,变异系数为15.81%,变异不明显;每花序荚果数2.00~5.00个,平均3.05个;每荚种子数9.00~35.00粒,平均17.09粒;千粒重1.21~1.91g,平均为1.34g。3.采用简单相关性分析法对草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单株产量、株高及分枝数,干草产量与单株产量、株高及分枝数,单株产量与分枝数均呈现极显着正相关;千粒重与每花序小荚果数、每荚种子数均呈极显着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能完成生育期的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成3个类群。第1类群共29种质材料,包括zxy06p-1608、zxy06p-1648及zxy06p-1687等,属中熟匍匐快速生长型中等草产量材料,直立性系数小,匍匐程度较大,盖度较大,可作为景观地被植物材料;第2类群共24份种质材料,包括zxy06p-2663、zxy08p-4719及zxy08p-4768等,属晚熟直立慢速生长型种质材料,牧草产量低;第3类群共8份种质材料,包括zxy06p-2205、zxy06p-2228、zxy06p-2287、zxy06p-2666、zxy08p-4693、zxy09p-5809、zxy09p-6365和zxy06p-2376,属早熟半匍匐中速生长型种质材料,草产量高,但生育期短。4.对能完成生育期的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营养价值指标权重:干物质(0.260)、粗灰分(0.229)、粗蛋白(0.191)、酸性洗涤纤维(0.182)、中性洗涤纤维(0.138),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加权分析及聚类分析,将61份种质材料分为3类,第1类为营养价值高的10份种质材料,包括zxy09p-6485、zxy08p-4916、zxy08p-4768、zxy08p-5053、zxy06p-2153、zxy09p-6275、zxy09p-6408、zxy06p-1648、zxy09p-6401和zxy09p-5642,其中最高的为zxy09p-6485,其相对饲喂价值也最高,达195.24,粗蛋白的含量最高,达23.02%,zxy08p-5053、zxy08p-4916的营养价值次之,但其相对饲喂价值排名分别为第10名、第2名;第2类为营养价值中等的33份材料,包括zxy09p-5991、zxy08p-4687、zxy08p-4589等;第3类为营养价值低的18材料,包括zxy09p-5647、zxy06p-2666、zxy09p-6368等,最低的为zxy06p-2666,其相对饲喂价值也最小,仅57.21。5.俄罗斯百脉根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呈现多态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分析评价引进的能完成生育期的61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生产性能,结果表明:zxy08p-4916为第1等级,综合性状好,干草产量较高,营养价值高,相对饲喂价值高。第2等级共8份材料,综合性状良好,包括zxy09p-6485、zxy09p-6268、zxy06p-2376、zxy06p-2205、zxy06p-1648、zxy06p-2153、zxy06p-2287及zxy08p-4589。第3等级共31份材料,可视为一般种质材料,包括zxy08p-4693zxy09p-5642、zxy08p-4687等;第4等级共21份材料,综合性状较差,包括zxy09p-6478、Zxy09p-6365及Zxy08p-5019等。

冯凌[7]2004年在《叁点金的生态学特性及地被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叁点金草、鸡眼草是在半细叶结缕草草坪上观察到的野生草种。本研究以鸡眼草作对照草种,从形态特征、生长繁殖特性、抗逆性、地被坪用性状及与结缕草生态竞争的关系等方面对3种草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叁点金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表现都很优良,是一种新优的野生地被种质资源。1) 形态特征3种豆科植物都具有主根、次根和须根,叁点金根颈明显膨大而鸡眼草根颈不明显。地上茎枝有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之分,二级分枝数量远大于一级分枝。叶均为叁出复叶,小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叁部分构成,叶片气孔密度的差异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根瘤大部分属无效根瘤,大叶叁点金的根瘤数量远大于小叶叁点金和鸡眼草。花为典型的蝶形花,果实为荚果。2) 生长繁殖特性3种草成株夏季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冬季,其中大叶叁点金>小叶叁点金>鸡眼草。扦插成活率鸡眼草﹥大叶叁点金﹥小叶叁点金,生根速度大叶叁点金>小叶叁点金>鸡眼草。扦插苗的根冠比增长都遵循 “慢—快—慢”规律。叁点金结实期约为3个月,种子有一定硬实作用,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非常低。用浓硫酸浸种1min后置于25~30℃下能有效提高叁点金种子发芽率。3) 抗逆性3种草抗旱表现依次为小叶叁点金优于鸡眼草优于大叶叁点金。3种草的抗寒表现为鸡眼草优于大叶叁点金优于小叶叁点金。3种草对贫瘠土壤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种叁点金草中大叶叁点金对Al3+有强的耐性,低浓度的铝对叁点金草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2种叁点金草都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其中大叶叁点金更适应遮阴环境,成株在秋冬季对遮荫的响应远不如夏季幼苗对遮荫反应强烈。4) 地被适应性 扦插初期杂草对小叶叁点金的生长影响十分明显,可对小叶叁点金造成一定程度的遮荫从而改变其形态特征。紧凑的扦插株距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施氮后小叶叁点金生长速度加快,叶片变大,叶色浓于对照,草层高度和盖度也变大。施磷对小叶叁点金生殖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叁点金草地宜用无性繁殖方法建植。叁点金成坪快、适应性强、坪用景观效果好、不需修剪但不耐践踏。<WP=5>作绿地型草坪地被综合评分依次为:小叶叁点金>结缕草>修剪后小叶叁点金>大叶叁点金。5) 与结缕草的生态竞争关系在适宜条件下小叶叁点金在结缕草草地上随机萌发及快速生长,提高了小叶叁点金的出现频度;小叶叁点金高度的增加导致了在群落中的盖度增大。小叶叁点金从内部侵占结缕草草地这一特殊的生态过程,决定了其地上植物量倒梯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如果以结缕草和小叶叁点金混播建坪进行利用,重度践踏和修剪极大地降低了群落的稳定性,应尽量避免。

鱼小军[8]2004年在《无芒隐子草(Cleistengenes songorica)和条叶车前(Plantago Lessingii)种子的萌发生态学研究》文中认为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条叶车前(Plantago lessingii)是我国西北荒漠草原的重要植物种,具优良饲用价值,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育具重要作用,而且无芒隐子草兼有优异的坪用性状。笔者对采收自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的萌发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萌发对温度、水分、光照、盐分和埋深的响应以及破除休眠的方法,取得以下主要结果:无芒隐子草鞘内小穗上着生的种子具有很高的生活力,其萌发温度幅较宽,在10~50/20℃温度区间,较高温度促进萌发。条叶车前种子萌发温度幅较窄,在10~30℃温度区间,较低温度促进其萌发。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分别为35/20℃变温和20℃恒温,在此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达94%和61%。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属胚休眠类型,且休眠度较高,在20℃恒温时发芽率分别为74%和61%。35/20℃变温和0.02%~0.1% GA3处理可分别有效破除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的休眠,发芽率分别达94%和100%。GA3处理的条叶车前种子在萌发12~72h期间,其а-淀粉酶活性一直高于对照,其中以24 h相差最大,是对照的11.3倍。两植物种子的发芽率随渗透势降低而呈直线下降趋势,但条叶车前较无芒隐子草下降缓慢。发芽率(y)与渗透势(x)的回归方程,无芒隐子草为y1 = -10.976x1 + 98.4(r2= 0.954),条叶车前为y2 = -5.909x2 + 60.2(r2= 0.964)。较低浓度的PEG溶液促进胚根的生长,高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对胚芽的生长,则一直起抑制作用。较黑暗条件比,光照可显着(P<0.05)提高两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但培养箱内自然光照能满足供试种萌发对光的需求。两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与盐(NaCl)浓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以条叶车前萌发较耐盐。发芽率(y)与盐浓度(x)的回归方程,无芒隐子草为y1 = -260.84x1 + 95.8(r2= 0.9618),条叶车前为y2 = -143.03x2 + 56.7(r2= 0.9769)。较低的盐浓度(0.05 mol/L)可促进胚根生长,但随盐浓度增加,则抑制胚根生长。另一方面,盐对胚芽的生长则一直起抑制作用。当盐浓度为0.4mol/L时,两植物种子皆不能萌发。<WP=5>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的发芽率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在埋深为0.5cm时发芽率分别为59%和31%;埋深为1cm时发芽率皆为15%,而埋深≧2cm时两植物种均不能萌发。

佚名[9]2003年在《《草业科学》2003年总目次》文中提出第 19卷 第 1至 12期 (总 114~ 12 5期 )第 1期牧草研究苜蓿授粉机理及其与传粉昆虫的关系姜华毕玉芬何承刚等(1 )…………………………………………………………………………………………………植物叶蛋白提取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王晋峰刘凌郑玉

参考文献:

[1]. 野生天蓝苜蓿坪用性状的研究[D]. 冯毓琴. 甘肃农业大学. 2003

[2]. 天蓝苜蓿栽培利用的研究进展[J]. 冯毓琴, 曹致中. 草业科学. 2005

[3]. 一年生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 程鹏舞. 甘肃农业大学. 2007

[4]. 养护的草坪绿地植物——天蓝苜蓿[J]. 曹致中, 冯毓琴, 马晖玲, 柳小妮, 周玉雷. 草业科学. 2003

[5]. 贵州优良草品种引种选育及应用[J]. 陈瑞祥, 唐成斌, 尚以顺, 莫本田, 王小利. 草业科学. 2010

[6]. 73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资源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D]. 张本瑜. 甘肃农业大学. 2016

[7]. 叁点金的生态学特性及地被适应性研究[D]. 冯凌. 甘肃农业大学. 2004

[8]. 无芒隐子草(Cleistengenes songorica)和条叶车前(Plantago Lessingii)种子的萌发生态学研究[D]. 鱼小军. 甘肃农业大学. 2004

[9]. 《草业科学》2003年总目次[J]. 佚名. 草业科学. 2003

标签:;  ;  ;  ;  

野生天蓝苜蓿坪用性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