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分析的计算机审计思想与设计方法_审计软件论文

基于流程分析的计算机审计思路及设计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路论文,流程论文,计算机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流程分析为导向的计算机审计思路设计方法框架

以流程分析为导向的计算机审计思路设计方法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模式及业务流程分析为起点,得到基于业务流程的数据流程及数据结构,根据数据流程及数据结构的特点结合项目审计目标,提出具体的计算机审计需求,然后针对每项计算机审计需求,应用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方法开展计算机审计步骤的设计。最后由计算机审计人员完成计算机审计步骤的程序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二、流程分析为导向的计算机审计思路设计方法内容

(一)业务模式及业务流程分析。

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模式及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在审前调查阶段开始,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业务处理的方式及其处理流程,关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以及与外部进行业务往来的关键点,分析其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哪些信息,会与那些单位有信息交互。通过这些了解,计算机审计人员就可以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拟定数据采集方案,采集转换相关数据,为接下去的数据流程及数据结构分析作准备。

(二)数据流程及数据结构分析。

主要任务就是弄清楚其业务处理环节有哪些数据会流入,会产生哪些新的数据,哪些数据会流出,这些数据的结构是怎样的,特别是关键环节的数据是怎样产生的,其内部控制是否对这些关键环节数据的产生或者流向有效的复核或把关,是否可以通过外部数据的验证来实现这些关键环节数据的有效复核或控制。

(三)计算机审计需求的提炼。

通过前两步的分析,在审计专业人员与计算机审计人员取得对上述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的共识后,就可以根据项目数据的特点及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提出一系列的计算机审计需求。通过前面的分析已经清楚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流程及数据结构,此时提出的审计需求是基于数据结构并且与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相对应,因此这些需求是可编程实现的。

实践中,在提炼计算机审计需求时,把握项目的数据特点是关键,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析:(1)从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匹配性方面提炼计算机审计需求;(2)从数据的结构、数据的比重、数据的趋势等方面提炼计算机审计需求。

(四)计算机审计步骤设计。

需要设计者对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方法有较熟练的应用。审计人员可以结合项目特点,把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方法与分析性复核方法(例如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来设计计算机审计步骤。计算机审计步骤一般可以通过计算机审计模型图来表示。笔者常用的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方法有:

1.数据值域分析。

数据值域分析一般包括检查数据的偏差、异常、极端值、信息丢失以及数据合理性,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业务的限制一般会在其数据流程和结构上得到反映,超出这些限制往往会产生一些极端数据值或数据的异常现象。审计人员就可以从中发现审计线索。

2.关联数据分析。

对关联数据的分析是设计计算机审计步骤常用的一个方法,关联数据往往是与被审计单位相对应的外部单位数据,特别是地税部门的地税数据、劳动部门的社保数据、工商部门的工商管理数据,这些单位由于其管理活动与很多单位的业务相关,所以产生的数据往往可以起到佐证的作用。审计人员熟悉这些部门的数据结构对启发计算机审计思路,设计计算机审计步骤是非常有益的。

3.数据波动测试。

在实践中往往可以设计一些指标,观察其波动性是否符合常规,如在今年的残保金审计时,我们设计了一个三年职工人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率指标,通过该指标,可以发现一些三年中职工人数变化特别异常的单位,把这些单位作为调查重点,分析其有无虚报职工人数的现象显然要比随机抽查一些单位要合理。

4.数据趋势和结构分析。它也是审计人员经常用到的数据分析方法。

(五)应用审计软件实现计算机审计步骤。

计算机审计需求提炼出来后,计算机审计人员就可以通过AO、SQLSERVER等分析工具编程或者通过其固有的分析模块功能实现。分析的结果以计算结果数据或者疑点表的形式产生。

三、具体实例分析

为了方便理解,笔者以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审计为实例,介绍按照上述方法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思路及其设计方法。

(一)业务模式及业务流程分析。

图2

图3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采取企业上报,残联审核计算,地税代征的模式。具体由残联根据地税部门提供的企业税务登记信息提供的单位名单,通知这些单位上报有关材料,单位上报相关材料(单位职工人数、残疾职工人数等)后,残联进行审核,并计算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然后将相关单位应缴纳保障金数据提交给地税,由地税代征。

根据审前调查,残联在审核单位上报材料真实性上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复核残保金计算结果的内部控制环节上也存在一定缺失,同时残联与地税部门的信息沟通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把这些环节作为此次审计关注重点。

(二)数据流程及数据结构分析。

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数据结构限于篇幅不在这里展示。

(三)计算机审计需求的提炼。

从数据是否完备、数据是否真实、数据是否准确、数据是否匹配出发,结合审计方案确定的征收环节审计内容,对数据流程的各关键环节及环节之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引申出以下具体的计算机审计需求。

1.企业上报环节计算机审计需求:

企业上报的职工人数、残疾职工人数是否正确(分析角度:数据是否完备、准确);

图4

企业上报的残疾职工是否确实为本企业职工(分析角度:数据是否真实)。

2.残联审核环节计算机审计需求:

残联计算的企业应缴纳残保金是否准确、适用标准是否正确(分析角度:数据是否准确);

残联提交地税部门的企业应缴纳残保金数据是否与残疾人就业管理系统计算结果一致,残联有无通过少报或不报相关数据给地税部门而擅自违规减免企业应征残保金(分析角度:数据是否匹配:残保金计算结果与提交地税的数据是否匹配);

3.地税征收环节计算机审计需求:

地税是否完全按照残联提供企业名单和应征残保金金额进行征收,是否存在应征未征或少征的现象(分析角度:数据是否匹配)。

(四)计算机审计步骤设计

将提炼结果绘成总体需求计算机审计步骤设计概要图(如图3),以查证企业上报的残疾职工情况是否属实为例,绘制计算机审计步骤设计详图(如图4)。

(五)应用审计软件实现计算机审计步骤(具体的程序设计略)。

标签:;  ;  ;  ;  ;  

基于过程分析的计算机审计思想与设计方法_审计软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