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论文_李国君

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论文_李国君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市政道路建设能够积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的总体形象,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对于市政道路建设必须要重视,所以必须要重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通过调查和研究,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整个市政道路施工的进展,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控制以及混凝土搅拌技术和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运用策略,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建筑材料的存放与处理,并提出要加强施工检查力度、规范施工工序、控制施工温度和加强控制混合料的碾压等优化策略,希望对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1导言

对市政道路工程来说,由于道路工程具有功能综合性等特点,只有全面发挥市政道路的功能与作用,才能够切实推动城市化建设进程,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市政道路主要分为四大种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支干路、支路。由于每一种道路都具有自身的施工标准,而混凝土又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主体材料,如果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会严重影响道路工程的质量,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隐患。这就要求能够强化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控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危险因素。

2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于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混凝土配置环节存在的问题

原材料:购入的原材料质量不符合市政道路施工设计需求、原材料保存不当,性能被破坏。

配比环节:配比试验次数少,存在偶然性、配比使用的计量装置精度达不到要求,甚至不使用计量装置、配比人为失误造成原材料比例不稳,破坏混凝土的和易性。

拌合环节:不注意检查原材料,造成砂石过磅,袋装水泥被污染,含水量不足等现象;对原材料添加的比例计算不够精确,水灰比控制达不到要求,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稳,混凝土施工时容易出现麻面或者裂缝现象,破坏路面平整度。

2.2接缝施工和模块设置环节存在的问题

模块设置包括模块顶板标高和模块支设稳定程度,直接關系到市政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在设置模块时,没有结合模板接头处的施工工艺设计模块、抹平混凝土时方式不当或者粗心大意、模板刚度不够,难以保证支撑的牢固性、对市政道路施工缝和胀缩缝的处理不够重视,没有严格依照路面缩缝标准处理混凝土层面等,会造成混凝土层表面不平整、市政道路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

2.3路面振捣环节存在的问题

振捣时间过短或过长、振捣方案不合理、振捣人为失误、平板振捣器故障等,会造成振捣不足或者振捣过度,不仅干扰到提浆刮平工作,加大人工作面的难度,还会极大破坏市政道路混凝土层面的平整度,增大补救量,延长施工时间,造成施工资金的浪费。

3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

3.1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合物,不同比例搭配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配比工作对后续施工有着决定性作用,并关乎着整个道路工程的成本与质量。混凝土搭配公式为水泥:石子:砂子=1∶X(1+M):Y(1+N),其中,M代表石子含水率、N代表砂子含水率,根据不同施工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混凝土搭配比例,加强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的设计工作。在设计混凝土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需求:

第一,混凝土设计需要满足施工部位的强度要求。

第二,混凝土设计需要满足施工要求。

第三,混凝土设计需要满足工程经久耐用的使用要求。

第四,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材料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从细节层面上来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如果市政道路工程有特殊的施工条件,要求混凝土设计必须要进行合理的配比试验,通过多个试样检测从而选出能够满足工程需求的混凝土设计方法。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选择试验材料,试验中的混凝土试样不得少于三个、试验材料不得低于25升。

3.2混凝土搅拌技术

对于具体的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有一定的工作标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之中,要能够依据科学标准进行混合和搅拌,这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对于水泥和黄沙以及石灰等骨料的配比要能够做到依据标准和规范来进行,这样有利于保证项目工程的安全性能和建设质量。对于不同的需求,混凝土的搅拌有不同的标准,要针对不同的需要来进行配比搅拌,以保证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对于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的不同,也是要做到符合规范,对时间严格把握,保证搅拌的充分性和对材料的应用透彻性,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3凝土运输

由于混凝土长时间搁置会出现变性问题,要求在混凝土运输时尽量缩短时间,提前做好混凝土运输的规划路线,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堵塞问题,延长浇筑时间。从运输时间层面分析,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的一系列时间需要控制在90分钟以内。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混凝土的性能,避免出现分层、泌水、水泥流失等问题。如果运输环境温度较低,必须要加强混凝土的保温工作,也就是让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如果无法平稳混凝土温度,要求每小时降低温度在5℃以内,保证混凝土出罐温度不低于15℃,保温效果要高于包裹50mm厚保温被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混凝土摊铺、振捣、碾压

3.4.1摊铺施工

在摊铺施工中,面层厚度控制为施工重点环节之一,在面层实际厚度低于180mm的情况下,可实行一次摊铺成型,但如果厚度在180mm以上,为确保摊铺均匀性,需要采取分次摊铺的方法,下面层厚度要保持在总厚度60%左右。例如,面层厚度为240mm时,则可确定下面层厚度确定为150mm,上面层厚度为90mm。对于摊铺高度而言,需要根据坍落度等技术参数通过计算得出,并兼顾振捣工艺水平。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摊铺高度可以按照10%设计厚度的标准确定、执行。

3.4.2振捣施工

在摊铺施工完成后,为确保混凝土材料顺利成型,需要及时开展振捣作业。振捣的频率通常可确定在6000次/min以上,保证振捣操作具有良好均匀性,以此维持材料自身应力一致性,避免产生由于局部应力集中而引发的坑洼或沉降。为进一步保证振捣作业充分性,振捣器以振捣棒的形式插入到预先确定的振捣点,整个操作的时间不能少于20s。振捣棒移动振捣时,移动间距要保持在作业半径的1.5倍以内(一般为30~40cm)且与模板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业半径的0.5倍。在分次摊铺作业条件下,振捣也应分次进行,将振捣棒插入到面层以下50mm左右,在下层初凝之前结束振捣作业。

3.4.3碾压施工

在振捣施工完成以后,需要对摊铺层进行全面振压,并借助整平机等设备实施整平。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运用摊铺机二次清理,行驶2~3个来回,使浅层气泡与浮浆完全溢出。在运用振动板进行提浆饰面的过程中,提浆的厚度要保持在3~5mm范围内。振压机与摊铺机在作业时要缓慢起步,切勿急停急走,确保机械设备状况良好,摊铺、碾压均匀平整,并且在施工时不能中途停留。面层的整平作业完成以后,及时清除余料,并在清除后再次整平。施工中应注意,对于摊铺和振捣中产生的缺料部位,需要使用相同的材料进行填充。

3.5接缝施工

市政道路路面层结构施工完毕后,利用振动压缝刀等设备对道路进行接缝施工,根据市政道路设计方案确定压缝操作的深度,深度符合要求后撤出设备并对路面进行修复,在缝中嵌入隔离材料,等到施工路面层初步渗出水分后将隔离材料取出,为了保证接缝灌填的顺利进行,要及时对路面进行清理,保证混凝土面层没有杂质干扰。

3.6混凝土层养护

混凝土层养护主要内容是控制市政道路路面层的温度和湿度,是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在完成接缝施工后,为避免混凝土路面层水分过度流失造成路面收缩裂缝,要及时洒水;如果外部温度过低,要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路面层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路面裂缝。

在路面成型初期,为了避免车辆过重或者通行压力过大对路面造成破坏,要严格限制通行车辆的重量,限制通行荷载,并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的混凝土的结构弯拉强度决定养护方案和养护时间。

4相干建议分析

4.1建筑材料的存放与处理

工程施工针对建筑材料的存放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材料堆放的具体位置是软土层,很容易对整个道路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由于道路的负荷过大导致道路出现变形,对具体的路面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道路的施工工艺应用中,要选择道路的具体位置进行建筑材料堆放,最好是在水泥层硬化之后再进行建筑材料的堆放,防止整个道路结构变形情况出现。针对不同的建筑材料要采用不同的存放方法。在针对建筑材料的堆放中,要提前对整个拌合材料进行标定后然后进行拌合。针对细集料应该对其进行防雨水处理,同时要采用搭设棚的方法进行遮盖。在混凝土的铺设过程中,要采取基准平衡梁法对混凝土面层进行摊铺施工,应该采用双钢轮震动压力机或者是轮胎式压路机对混凝土面层进行碾压,同时要保证整个混凝土的铺设速度符合标准和要求。整个道路的碾压过程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对于现场钻取试件孔隙率不大于6%,面层压实度必须大于98%。

4.2规范施工工序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合理的施工工序是道路工程正常施工和效率不断提高的基础和保证。所以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必须要对整个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明确的划分,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并且要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每一个施工工序的开展效果,从而有效避免施工混乱情况的发生。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对路面进行平整抹面是整个公路施工极为重要的一环,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整个平面抹面工序,有效保证道路施工质量。面对复杂的路面情况,必须要提前做好研究和部署工作,有效保证整个道路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4.3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温度

道路质量也受道路施工现场的温度影响,不同的温度对混凝土道路质量造成不同的影响,还可能改变道路性能。所以,保证施工现场温度是道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炎热的天气,混凝土可能因为温度过高产生物理变化,所以应该采用洒水的方法保证市政道路正常施工。与水泥混凝土相比,改性混凝土的温度要求较低,并不是温度高的混凝土的质量就高,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抗剥落剂和改性剂老化失效,对道路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加强道路施工的改性材料的温度控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涉及到严格检测和控制混凝土的出场、到场以及摊铺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的原因而出现损坏道路路面的现象。

5结论

总之,市政道路在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市政道路的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混凝土,必须重视混凝土的质量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的安全使用。全体人员应该给与高度认识,做好准备阶段选择最适合的伸缩缝施工技术,为市政道路施工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胡维宁.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5,(05):153-154.

[2]柳英颖.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J].民营科技,2015,(11):147.

[3]罗曙光.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1):271-272.

[4]麦凯.市政道路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1):236-237.

[5]陈华英.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4):260-261.

[6]周燕飞.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06):94-95.

[7]汪守荣.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08):198.

[8]洪安娥.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4):47-48.

论文作者:李国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论文_李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