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_魏丽清

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_魏丽清

魏丽清 江西省乐平市名口中心小学 3333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在《课标》中指出:“语文学习应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在大量生活的情境中学语文,这样才能把语文学“活”。

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让识字教学“生活化”

《课标》中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同时在小学即前三个学段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生要多识字,尽快地进入阅读阶段。如何让小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滋有味呢?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中,我采取快乐教学法,让课堂充满了乐趣,像形式多样的方法,创造多种情境,让单调、枯燥的识字方法变为轻松、愉悦、自主探究的合作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其实,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所以我要求家长配合,孩子在家看电视时,将声音调小,多看看字幕,试着读一读那些句子,认一认见过或学过的字;根据年龄学段,家长可订阅一份报纸或儿童杂志,多读多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组成学习小组,周末去街上观察各类商铺的名称,并采访店主,咨询商铺的名称的意思、由来等,同时检查是否有错别字;购买了文具和生活用品等,读一读说明书,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对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老师,还可以查字典等;每天抄一则名人名言,不仅可以积累识字,还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要告诫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事事、处处留心,生活与识字同步。

二、让阅读教学“生活化”

有人说:“如果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就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无疑相当于买了一份终生精神保险。”“人的生命底色是在童年时代铺就的。”这些,都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要奠定这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拥有这份终生精神保险,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让小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呢?培养兴趣很重要,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创设条件让学生养成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根据文中作者的感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日常教学中,针对本校、本班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我要求家长配合,每天听广播30分钟左右,能够听懂普通话,并从中体会新闻、广告、朗读的不同,体会老人、孩子语言的特点,体会男人、女人的声音的区别。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范读课文、听课文的录音磁带等,启发学生想象,深入理解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带着真情实感阅读课文。

三、让习作教学“生活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我经常告诫学生:写作没有诀窍,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经常积累语言,经常动笔写作,厚积而薄发,你的写作天赋的火花就能燃烧起来,就能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展示给人们。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先想一想,想清楚了再说,说给同学、朋友、父母或老师等,在说的过程中注意有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提倡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录下什么,事情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例如让学生写干家务活的习作,我要求学生在家里在父母的指导下(需要提前与家长沟通,一定让孩子尝试劳动,并得到认可或鼓励)先学习干一样家务活,如打面包(专用面包机)、蒸米饭、洗碗、炒简单的菜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去体会劳动的快乐、父母的辛苦;通过劳动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经验,让学生思考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或劳动体验,才能够有丰富的习作素材,才有东西可学,才能够表达出在劳动(生活)中耳闻、目睹、鼻嗅、口尝的真情实感。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学生的习作真正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那么他们的作文就会写得容易,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论文作者:魏丽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2月(总第6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2

标签:;  ;  ;  ;  ;  ;  ;  ;  

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_魏丽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