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的应用与护理论文_朱美娟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的应用与护理论文_朱美娟

朱美娟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骨科七病区 江苏 泰州 214500)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在骨科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22例患者经清创后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7~10d。结果:拆除引流装置后,创面均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结论:负压封闭术转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其住院时间,减轻了医护人员得工作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临床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269-02

封闭式负压引流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方法,是用医用泡沫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之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1],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躯干及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得到肯,现将临床应用和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实施了22例VSD引流术治疗患者,年龄25~85岁。病人入院后通过询问病史、临床症状检查,X线片确诊。其中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伤15例,感染性伤口6例,糖尿病足1例。

1.2 手术方法 病人在急诊手术下行创面彻底清创手术,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骨折处根据实际情况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根据创口及软组织缺损处的面积大小应用VSD敷料,将整个创面及软组织缺损处用敷料充分覆盖,不留死腔。使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整个创面,范围要完全超过边缘。持续负压吸引7~10d,拆除VSD贴膜及敷料,创口及软组织缺损处行常规换药,二次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或皮瓣移植术。

2.护理措施

2.1 术前一般护理 术前要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等。 根据骨科术前护理常规行术区皮肤备皮,尽量清除毛发及油性污物,有利于贴膜贴紧皮肤,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血液循环,肢端感觉及活动度。病房护士准备好负压吸引装置,确保通气流畅、负压吸引有效。医护人员耐心与病人家属沟通,使之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告知麻醉、手术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术前准备的具体内容。指导病人戒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术后常规护理

2.2.1术后体位 麻醉未清醒时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改平卧位,下肢抬高20°~30°。

2.2.2负压装置的使用,术后病人返回病房,首先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将负压吸引装置与引流管接通,负压值维持在0.03kpa~0.05kpa。负压吸引有效可见引流液持续流出,敷料变硬、贴膜收缩[2]。引流瓶装置要低于患肢水平,以防引流液倒流造成感染。注意观察引流管的形状及是否膨胀,有无受压及折弯。引流管阻塞最易发生在分叉处,因此要严密观察,若阻塞及时更换。[3]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量,并做好记录。

2.2.3观察创面、VSD材料及贴膜,正常持续负压吸引时创面干燥、无渗出、敷料慢慢变硬变干瘪,贴膜紧贴敷料及皮肤。若创面出现渗出及积液、VSD敷料及贴膜膨胀说明负压吸引失败,可能是由于漏气所致,此时应密切观察贴膜是否破裂,引流管是否堵塞,各接头处是否松动,若漏气会发出丝丝的声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

2.2.4 病情观察 控制感染,维持正常体温,如有高热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予以退热药。鼓励病人多饮水,按医嘱进行静脉补液并监测24小时出入量。根据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糖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2.5患肢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患肢置功能位,以主动活动、按摩和理疗为主。防止患肢长时间制动造成的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术后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加强创面护理。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情况,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

2.2.6饮食护理 营养不良可造成组织愈合减慢,甚至不愈,从而不能及时拔除引流管。应鼓励患者进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创面早日愈合,但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糖。

2.2.7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VSD中尤为重要,因患者大多数是突发外伤,常伴有焦虑、恐慌等心理活动,以及患者担心疾病预后情况及经济顾虑等,这些不良心理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影响治疗,不利于康复,因此在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多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多鼓励患者,向患者介绍已成功治愈的病例。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性格差异,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以配合治疗

3.小结

通过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精心的护理,患者的积极配合,适当的体位,良好的负压装置管理保证了有效的引流。传统的开放引流方法切口要口大底小状才能保证充分引流,并且创伤大,换药繁,容易循环污染伤口,治疗周期长,换药时病人非常痛苦。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清创和换药方法,减轻了因换药带给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护理负担。该技术及敷料贴膜的性质可使创面渗出物及坏死组织持续排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患肢的恢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VSD技术现已在我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三风,刘志豪,戴志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各种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6):66-68.

[2]黄雄飞,杜靖远,真空封闭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的感染创面[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2):59.

[3]马虹,孙强,田卓明.负压封闭引流术在42例难治性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97.

[4]鲁波勇,吴刚,祝少博.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急诊处理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3):246.

[5]尹知训.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6):971-975.

论文作者:朱美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的应用与护理论文_朱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