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随迁老人幸福感和居留意愿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浙江省随迁老人幸福感和居留意愿现状调查研究

王 芳

(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摘 要: 通过实地走访,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浙江省内宁波、杭州、绍兴等共7地开展调研,随机抽取当地60周岁以上的随迁老人进行一对一的面询问答,共计发放问卷414份,其中有效问卷385份。结果显示,浙江省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的比例达到86.5%。愿意留在随迁地养老的老人比例为31.9%,58.4%的随迁老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居留。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原居住地、是否有医疗保险、健康状况以及是否照顾孙辈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随迁老人;幸福感;居留意愿

1 引言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这些随迁老人作为城市中的“迁徙族”,是城市里的新移民,为了帮忙照顾出外奋斗的子女,放弃了熟悉的环境和故土来到了外地城市。但是受到城市融入、生活适应、思想情结、医疗和养老制度的保障不足等方面的影响,这些老年迁徙族在异地城市的生活质量以及他们最终是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子女的城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居留意愿上,通过调研了解随迁老人的幸福感现状及其居留意愿的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全社会积极关注和关爱这一日益庞大的城市“老年漂”,使得他们在异乡仍然能够享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更有助于深入推进我国老龄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1 “农业+科技创新”:创新多功能模式,打造特色种植产业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而科技作为当代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及重大生产力,发展农业必须规划立足农业科技之根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间的关联性,建立新型农业产业化试验基地,加大先进科技的融入与引用,加快田园综合体的产业融合,更快实现绿色、高效的生产与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随迁老人,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和随机整群取样的方式在浙江省宁波、杭州、温州、绍兴、金华、台州、嘉兴等地区共计12个区县抽取当地的随迁老人,共计发放问卷414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达92.9%。

其中,男性154人(占比40%),女性231人(占比60%),主要来自安徽、河南、河北、福建、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山东等各省份及浙江省内其他大市范围内。

2.2 研究工具

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其次,调查问卷还涵盖主要人口学变量信息,包括性别、原居住地、是否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健康状况以及是否需要照顾孙辈等。

2.3 施测方法

以不同人口学变量作为自变量,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检验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详见表3。

2.4 数据处理

本次调研问卷中对随迁老人的幸福感调查主要通过两道题来测验:一道是测量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以1至7分的数值分别表示从“十分不满意”到“十分满意”。另一道是测量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以题目“您觉得自己有多幸福?”让其选择,选项包括非常幸福、比较幸福、一般、不太幸福和非常不幸福,对应分值从1至5。居留意愿通过题目“您是否愿意留在目前的城市养老?”,回答选项只有“愿意”和“不愿意”。

3 研究结果

3.1 随迁老人主观幸福感和居留意愿的总体状况

近60%的随迁老人在居留意愿上表示不愿意留在目前的城市养老,同时也有近三分之一的随迁老人表示愿意留在所在的城市养老。这需要进一步就不愿意居留原因进行探究。也提醒我们在关注随迁老人的城市融入以及生存状态上,不仅需要来自家人的关爱,更加需要来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改变。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原居住地、是否有医疗保险、健康状况以及是否照顾孙辈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男性随迁老人。原居住地来自城镇的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随迁老人。有医疗保险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没有医疗保险的随迁老人。照顾孙辈的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没有照顾孙辈的随迁老人。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普遍较高。这个研究结果和李越在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中得到的结论较为接近。但是和以城市老人为主的主观幸福感的调研结果相比,这个较高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这其中,除了有研究方法的差异外,笔者认为与本次研究的主体老人来自农村也有一定的关系。

表1 随迁老人主观幸福感调查表

表2 随迁老人居留意愿调查表

3.2 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同类别得分的差异比较

由于本次问卷的调研对象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且学历层次总体较低,因此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由调研员口头询问并勾选的方式进行采集,回收有效率较高。问卷填写完成后,每位老人均将获得一份小礼品。调研人员由参与本次调研活动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学生组成,并且由指导教师在调研前对其进行规范和系统的培训,确保调研科学、有序进行。

青樱缓缓驻足,换了口气,才隐隐觉得脚下酸痛。一回头却见绿筠鬓发微蓬,娇喘吁吁,才知自己情急之下走得太快,连绿筠跟在身后也没发觉。

表3 不同人口学变量上随迁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均值比较

从对随迁老人的居留意愿调查来看,选择“不愿意”的比例高于选择“愿意”的比例。有58.4%的老人表示不愿意留在目前的城市养老,31.9%的老人表示愿意留在目前的城市养老,还有9.6%的老人表示不确定,具体详见表2。

对于健康状况来说,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LSD结果表明,健康自评状况为很好的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健康自评状况为比较好和一般的随迁老人。

4 讨论与建议

4.1 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居留意愿的总体状况分析

水利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以下简称“编规”)可以区分工种或技术等级制定人工预算单价标准,但不应按工程类别制定。不能说电排站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比枢纽工程进水闸的低,也不能说堤防工程的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技能比枢纽工程的低。实际支付时承包人也不会因为是枢纽工程多支付工资、堤防工程少支付工资。

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均分为1.67,主观幸福感的评分标准是1分为非常幸福,5分为非常不幸福。因此,这个得分介于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有86.5%的随迁老人选择了“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具体人数分布表详见表1。

4.2 随迁老人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由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均值比较结果可以看到,原居住地是城镇的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随迁老人,那可能是因为来自城镇的随迁老人能够更加适应和融入随迁地的生活,这里和前面提到的随迁老人不愿意居留的首要原因是生活习惯适应不谋而合,老人的家人、所在社区以及社会共同来关注随迁老人的生活适应和融入问题,帮助他们拥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的创作不是一件马马虎虎的事情,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创作好的作品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特别是对于肌理这种种类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更需如此。

有医疗保障的随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相比没有医疗保障的老人更高,这点应该不难理解,老年人的身体每况愈下,有医疗保障不仅对于可以增强他们的心理安全感,更是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因此,随迁地政府应积极探索和完善随迁老人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异地就医便利通道,减轻老年人的医疗经济负担,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医”。

健康状况自评为非常好的随迁老人主观幸福感最高,而且显著高于自评为一般和比较好的随迁老人。对于这个结果也不难理解,正如老人非常重视医疗保障一样,老年人对于健康问题非常重视,自身良好的身体状况成为随迁老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

照顾孙辈的随迁老人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没有照顾孙辈的随迁老人,大部分随迁老人承担着照顾孙辈的艰巨任务,虽然照顾是辛苦的,但是老人在内心还是感到幸福的,这或许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亲情和血脉传承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家庭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由式(6)和式(7)可见,文献[3]定义的互调发射抑制比只与发射机的自身物理特性有关.当通过测量获取了互调发射抑制比参数后,可根据干扰信号功率和互调抑制比参数方便地预测出互调发射信号电平.

参考文献

[1] 张秀敏,李为群,刘莹圆.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7,3(39):88-96.

[2] 李越,崔红志.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河南、陕西三省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4):18-28

[3] 张伟,胡仲明,李红娟.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4,20(6):71-75.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2.045

基金项目: 浙江省社科联项目“城市老年迁徙族的幸福感与居留意愿调查研究”(2020N31)。

作者简介: 王芳(1982-),女,浙江宁波人,心理学硕士,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标签:;  ;  ;  ;  

浙江省随迁老人幸福感和居留意愿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