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决策的影响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决策的影响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决策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来,基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引起了人类生活多方面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势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的影响。当前在我国经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信息技术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理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考察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的影响,笔者认为应从管理、管理的基本要素以及信息技术管理基本要素引起管理变革的这一思路进行。

一、管理、管理基本要素与信息技术

关于管理的定义很多,但最能反映管理本源的定义是,将管理与人类的群体活动联系起来。人类是具有制造和管理自身活动趋向的社会性动物,这种群体与组织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使这种人类群体与组织发挥其职能的活动就是管理。

显然,管理的基本涵义是指群体的努力。据此可知,管理活动有四个基本特点:(1)实现某种目标;(2)通过人;(3)运用知识与技能;(4)在某一组织中。这样,管理的基本要素就是:管理决策、人、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

与之相对应,我们可认为,管理理论体系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的主要范畴所构成:(1)管理决策理论;(2)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和相应的管理思想与管理观念;(3)管理方法;(4)组织理论。可以这样说,现今的各种管理学派都是基于对上述四个范畴的不同侧重或持有不同观点而发展起来的。而管理变革也是针对这四个范畴中的某些方面所取得的实质性改进。

信息交流、组织与管理三者是共生关系,它们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在应用计算机之前,人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语言和文字,而信息处理主要利用人脑思维和文件工作。这种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方式持续了很多年,以至于人们习惯于把它们作为一个相对不变的基础条件,而根据其它动态因素(如市场环境和资源制约等)的变化来策划组织和管理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信息基础,从而引起管理的变革。从支持管理变革的手段来看,有通讯支持技术(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协调支持技术(coordination technolegies)、过滤支持技术(filtering technolegy)和监控技术(monitoring technologies)等。从影响管理变革的途径来说,是通过改善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管理决策、人、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而进行的。

二、信息技术发展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是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对若干备择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行动方案的过程。决策对管理是如此重要,以致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

影响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决策目标,决策者及其理性、决策工具和决策方法等。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决策的影响是围绕着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决策效率展开的。

1.对决策目标的影响。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环境,为此对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标。例如,信息广告和新闻媒介大大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而日益变得追求以人为主体、个体化和多样化。这样对制造厂商而言,实现高质量、多品种、小批量和快速度的生产就成为其各级管理决策的基本目标。

2.削弱以至取消决策与执行者的严格分界。信息不充分的制约和为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是人为划分决策者主要原因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在他(她)的工作现场就可做出必要的决策,而无需先向上司汇报,然后再执行上司的决策。每个人都是决策者,只是决策的对象、范围和影响有所差别而已。

3.改善决策者的有限理性。管理决策的基石是由H·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学说,而不能获得完全信息是影响人进行理性判断和抉择的直接原因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逐步实现在恰当的时候、把恰当的信息、提供给恰当的管理者,这样就改善了决策者有限理性,从而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开发新的决策支持工具与方法。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DSS)、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电子会议系统(EMS)、群体系统(Gropware)等可强有力的支持群体决策,从而大大改善了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

5.支持与强化决策过程。管理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类。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完成程序化工作的功能与效率是不言而喻的。而对非程序化决策,信息技术亦可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的影响

管理中的人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强烈推动,集中表现为:促进人的需要的进化和帮助人实现其高层次需要。

人类自身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人的需要是分层次递进的,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先进信息技术总是与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而后者意味着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以得到满足而转向高层次需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推动与刺激人追求高层次需要的倾向,而且为人追求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与可能。例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增强了人实现其高层次需要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1.体能的延伸与增强。借助于信息技术人可看到、听到、触觉到以前无法感知的事物,可以完成以前体能上无法承担的工作。

2.有限理性的改善。信息技术的开发可使人及时获得大量信息,有助于人们逻辑地、辩证地和系统地思考问题。

3.时间和精力的节约。信息技术节约了原来靠人脑和文件处理信息所消耗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使人有可能转向其它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上去。

4.人的地位趋于平等。信息技术从某种程度上缩小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地位差别。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管理方法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密不可分。所有管理方法都要有相应的信息支持,而有些管理方法就是专门为保证信息流通而创立的。

信息技术发展引起管理方法的创新主要通过四个途径:

1.改善现有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讯手段。例如目前行之有效的计划评审技术(PERT)、全面质量管理(TQM)等都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予以支持,因此能发挥更大的效能。

2.创立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远距离控制、分布式工作的统一协调、动态网络计划等成为可能。

3.通过改变管理对象的特征导致管理方法的创新。例如对应用于库存管理有ABC管理法、经济批量订货法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企业没有必要再保留庞大的库房用于维持均衡生产,而代之无库存或少库存方式,相应地创立了基于准时制(JIT)供货的管理方法。

4.建立与先进制造技术配套的管理方法。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先进制造技术,如CAD、CAM、FMS和CIMS等,显然对它们的管理不能再沿用基于一般机器制造所形成的那套管理方法了。

五、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组织的影响

迄今为止,最成熟、最有影响的管理组织形式就是金字塔式、自上而下、递阶控制的科层组织结构。它的创立与发展不仅与素质较低的人员和平稳的管理环境相对应,而且也是受信息技术不发达制约的无奈选择。严格的等级体系、明确的责权统一和完备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用人工方法进行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输的有效性和效率。而庞大的中间管理层的存在正是为起到“上通下达”信息的作用。

科层组织结构的最大优点是效率很高,它的弊端在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迟缓和压抑组织成员自身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经济环境总是不断变化,人必然要追求实现其高层次需要,所以,对科层组织结构的革新不可避免,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管理组织的创新主要提供二个途径;对现有科层组织结构进行再造(reengineering)和创建新型的网络组织结构以取代科层组织结构。创新的具体形式将有多种,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中间管理层的缩减以至取消。中间管理层是信息通讯技术落后的产物,它的存在既减缓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又易造成信息严重失真。现代信息技术将加强操作执行层与高层决策的直接沟通,逐步缩减以致最终取消中间管理层。

2.管理幅度增宽。信息技术使管理者和其下属可以随时了解对方的状态和意图,而且仅占用很少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一个管理者能够指导更多的下属人员,增宽管理幅度。

3.组织规模减小且成扁平状。这是中间管理层缩减和管理幅度增宽的自然结果。

4.实行团队工作有利于提高产出绩效和促进人的自身发展。信息技术可保证团队成员间的全方位沟通和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信息交流。

5.激励人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节约了劳动者的精力与时间。前者成为劳动者不断学习与培训的直接动力,而后者则提供了可能与机会。

6.创建全新的网络结构组织。在这种组织中,成员以平等、信任与合作作为基础共同劳动,一方面实现组织目标,另一方面寻求自身的发展,网络结构组织将从根本上克服科层组织结构的缺陷。网络结构组织的理论与实践虽都在探讨之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网络结构组织创建与运行的基本前提。

六、基于信息技术管理的发展趋向

我们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活动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根据前述分析,可对管理的未来发展做一些展望(这里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方面)。

1.普及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和未来学家(如P·德鲁克、A·托夫勒等)都预言,未来的组织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类似于今天的医院和交响乐团)。这种组织形式才能与多元化社会和高度发达的现代人相适应。

2.无图纸生产成为可能。图纸(包括各种工艺文件)是生产管理的基本工具。它生产、储存和传输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设备维修等的基本信息。毫无疑问,若用信息技术取代图纸,将会使制造生产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3.“精简生产”进一步提高效率。“精简生产”(lean production)是日本丰田公司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制造生产管理方式,被美国学术界和实业界称之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它的核心是准时制生产(JIT)。准时制生产的运行依赖于一种被称为“看板”的生产卡片在工序或作业的传递。它实质上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断言,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看板”的计划、调度和协调功能,那么精简生产肯定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4.“灵捷制造”可望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因此而更加激烈。企业竞争战略以低成本转移到追求高质量、多品种和交货迅速上。为适应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一方面企业必须缩减规模以保持高度柔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为抓住市场机遇和取得规模经济性,企业又必须与其它企业结成联盟。为此,灵捷制造就应运而生。

灵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是美国政府于1992年提出的21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各国学术界对灵捷制造新观念基本都持赞许态度。灵捷制造也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思想。它认为,对消费者需求作出迅速反应是制造企业的基本使命。

灵捷制造的图景是这样的:当某个市场机遇来临,制造企业根据这个市场机遇所需资源的情况,通过“国家工业信息网络”寻求合作伙伴,以采用签订“电子合同”的方式组建“虚拟公司”(Virtual corporation),利用各成员企业的核心优势的相互配合迅速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当市场机遇过去,该“虚拟公司”即解体。显然灵捷制造的具体实现严格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5.“LAF生产系统”付诸运行。LAF(lean-agile-flexible)生产系统是我国学术界于1994年提出的制造生产新概念。它综合了精简生产、灵捷制造和柔性生产这三个当今最先进的制造生产方式及管理思想,着重解决了技术先进和实施可行性两者间的矛盾。

LAF生产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全面贯彻“制造资源集成原则”(相比之下,其它生产方式以分工与专业化原则为基础),其重点又在于组织创新和人因发挥。

LAF生产系统依靠制造资源在四个层次上(个人、工作团队、企业和LAF企业)的常态集成和机遇集成,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满意消费者,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在集成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这种异质(技术、人员和组织等)、异地(分散在广阔地域)且分属不同产权主体的制造资源的快速有效集成得以实现,即先进信息技术是LAF市场系统运行的基础。

标签:;  ;  ;  ;  

信息技术发展对管理决策的影响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