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分类的补充与调整的几点设想_sna论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若干设想——基本分类的补充和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核算论文,关于进一步论文,国民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BSTRACT

The paper,based on analysis of difference of basic classification of two system,the arguments discussed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SNA and SNA in 1993),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actical conditiom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s well as requirement of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put forward some new ideas to adjust some basic classifcations of new SNA.

一、机构部门分类

中国新体系将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划分为四个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企业部门、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这里就其中一些机构部门的进一步划分提出一些设想。

1.非金融企业部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反映公有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订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成份划分为以下9种类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

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并从现有资料状况及核算能力来看,把非金融企业部门划分成相应的9个子部门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不完全符合机构部门划分的要求。比如,个体经济一般并不独立于其所有者住户,把它作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一个子部门就不符合机构部门分类的原则。但是从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角度讲,把非金融企业部门划分为如下三个子部门,我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是可行的,即:公有企业;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他企业。其中公有企业指上述9种经济类型的前两种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指上述9种经济类型中的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企业包括9种经济类型中除上述4种经济类型外凡符合机构单位条件的所有经济类型单位。

2.金融企业部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将日益增强;保险公司在经济活动中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方面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机构部门分类中有必要对金融企业部门做进一步的细分类,即把它细分为如下几个子部门: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其中,中央银行指中国人民银行,它是我国的货币主管机构,从事货币发行、掌握国际储备、吸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以及财政部门的存款等金融活动。专业银行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国家专业银行。保险公司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他主要从事人寿、事故、疾病、灾害保险的保险机构。其他金融机构指金融企业部门中除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外主要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金融机构,包括各种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等。

3.政府部门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中央政府和其他各级政府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机构部门分类中,有必要把中央政府区分出来,作为政府部门中的一个独立的子部门。也就是把政府部门细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由中央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组成。地方政府是政府部门中除中央政府以外的部门,它包括省、地、县、乡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

以上关于机构部门分类的设想,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它们不仅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所需求,而且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应该是能够做到的。

二、资产分类

中国新体系与1993年SNA关于资产分类的区别主要有三点:第一,1993年SNA将非金融资产区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中国新体系则没有进行相应的区分。第二,中国新体系没有明确某些非金融资产的归属,比如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文学和艺术原作,是归入固定资产,还是归入其他非金融资产,中国新体系就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当然,这里不仅是一个资产归类问题,还涉及到资产范围问题。关于矿藏勘探,1993年SNA认为,企业获得的勘探资料,在若干年内影响着其生产活动,因此,在核算期内支付的勘探费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形成处理,从而,在资产范围及资产分类中,必然包括矿藏勘探。但是,关于矿藏勘探支出的是否应该作为固定资产形成处理,不论在我国还是在国际上都是有争议的。有的专家提出,矿藏勘探支出与研究和开发支出都对未来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前者作为资本形成,而后者作为中间消耗似乎不太合理。但是我认为,把计算机软件和娱乐、文学和艺术原作作为资产处理应当是合理的,中国新体系应当确定这种类型资产的类别。第三,1993年SNA关于资产分类,尤其是关于非金融资产分类,要比中国新体系的分类详细得多。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新体系的资产分类太粗了。

总之,无论是与1993年SNA相比较,还是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都需要对中国新体系中的资产分类做进一步补充和修订。从实际需要、可能和我国的习惯出发,可将非金融资产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其中,生产资产包括:(1)固定资产:住房,其他建筑,机器设备,种畜、奶畜、役畜,经济林,无形固定资产;(2)库存:成品,原材料,在制品,商业库存;(3)贵重物品。非生产资产包括:(1)土地:耕地,其他;(2)地下资源:无形非生产资产。

生产资产是通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非金融资产。非生产资产不是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其中一部分是自然产生的,另一部分是通过法律或会计行为产生的,是社会设计的产物。生产资产划分为固定资产、库存和贵重物品三个类别,它们是根据生产资产在生产中的作用来划分的。固定资产在生产中反复或连续使用;库存在生产中一次性消耗、售出或以其他方式处理;贵重物品主要不是用于生产消耗或最终消费,而是作为价值储存手段来获得和持有的。非生产资产被划分为土地、地下资源和无形非生产资产三个类别,它们是根据非生产资产的存在方式进行划分的。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都包括无形资产,不过,生产资产中的无形资产与非生产资产中的无形资产处于不同的分类层次,前者作为固定资产的子类,而后者直接作为非生产资产的子类。生产资产中的无形资产是通过生产形成的,它包括计算机软件,娱乐、文学和艺术原作,与工程有关的勘察设计,等等;非生产资产中的无形资产不是通过生产形成的,它是国家或法律所赋予的生产某些货物和服务、从事某些活动的特殊权力,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等。

从上述分类还可以看出,固定资产中的住房指完全或主要用于居住的建筑物;其他建筑指所有非居住用建筑物和各种建筑工程,其中包括土地改良、堤坝等建筑工程;机器设备指除住户用于最终消费以外的,价值在一定标准以上的各种机器设备、包括运输设备、机床、计算设备,等等;种畜、奶畜、役畜指为获取产品而饲养的家畜,包括繁殖后代的牲畜,产奶的牲畜,用于运输、耕地、比赛或娱乐的牲畜或其他动物,等等;经济林指为获取产品而种植的树木,包括因产水果、干果、树脂、树液、树皮、树叶产品而种植的树木。库存进一步划分为成品、原材料、在制品和商业库存4个类别。成品指企业生产出来准备出售的货物;原材料指企业打算用于自身中间投入的货物;在制品指部分完成,有待进一步加工对外提供的货物。商业库存指批发商和零售商尚未销售的货物。

由上述可知,这里所设想的非金融资产分类对中国新体系中的非金融资产分类进行了如下几点修正:第一,把非金融资产划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它们虽然一般都被用于生产过程,但在产出价值的形成过程中一般被认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非金融资产分类中把两者区分开来是合适的。第二,把计算机软件,娱乐、文学和艺术原作等无形生产资产引入非金融资产分类中来。第三,对中国新体系中非金融资产的三个类都进行了细分类。

这里的非金融资产分类与中国新体系中的非金融资产分类具有如下对应关系:

这里设想的非金融资产分类参照了1993年SNA的非金融资产分类,但与之并不完全一致。这并不是别出新裁,而是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和可能以及我国的分类习惯角度出发的。

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我认为应该把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从中国新体系中的其他金融资产中划分出来,作为与通货、存款等并列的单独的一类金融资产来处理,以便单独反映出我国的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的规模及其变化情况。

三、流量分类

关于流量分类,我认为至少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补充和调整。

1.产出

1993年SNA把产出区分为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我认为,在中国新体系中也有必要引入这一分类,因为这两种类型的产出确实有本质的区别,引入这一分类有利于规范产出的计算原则,反映出两者在市场经济中各自所占的份额及不同的作用。

2.最终消费

根据引入实际最终消费概念和取消集体消费支出概念的设想[(4)],中国新体系中的最终消费的分类将相应地调整如下: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实际最终消费,包括:居民实际消费、政府实际消费。

最终消费分类进行这种调整更便于准确地反映居民和政府各自的消费支出规模和真实的消费水平,更具有国际可比性。

3.资本形成总额

引入贵重物品的概念之后,中国新体系中的资本形成总额的分类需要调整如下: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增加。

4.货物和服务进出口

对于对外经济分析和决策来说,把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进出口分开反映是有用的,为此有必要引进1993年SNA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分类,即在中国新体系中引入如下分类:货物和服务出口包括:货物出口、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包括:货物进口、服务进口。

标签:;  ;  ;  ;  ;  ;  ;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分类的补充与调整的几点设想_sn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