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万里飞

万里飞

宁乡市人民医院骨科 湖南长沙 410600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1年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95.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并发症率为5.0%,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内并发症率为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均较为显著,但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后患者并发症更少,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骨科疾病,其骨折开始于股骨颈基底部,结束于小转子水平位置往上部位,且多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身上,进而引发老年患者骨关节功能异常,影响其正常生活,甚至威胁到其生命安全[1]。为此,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其分组后分别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以探讨两种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2岁,平均(65.6±2.4)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2岁,平均(65.4±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均经X线片确诊为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符合手术相关指征要求;排除可保守治疗者;排除其他骨病者;排除精神障碍或疾病者;排除心、肝、肾等脏腑严重疾病者。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降压、降血糖、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及皮牵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体位为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先进行闭合复位,整个操作过程辅以C型X线机,股骨大转子顶点朝近端取一长3~5cm的纵行切口,以确保充分暴露大转子顶点,并将导针置于大转子顶点的中间位置,完成扩髓,在于其内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毕,常规应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体位为侧卧位,全麻,选择髋关节前端外侧入路,于股骨大转子上方取一长5~8cm的弧形切口,实施臀大肌钝性分离,并游离出阔筋膜张肌,完整暴露大转子骨折处,取出股骨头,完成复位后,以钢丝环固定,切开髋关节囊,截断股骨颈,修整好股骨颈头部,扩髓后,置入事先已选好的股骨柄假体。术毕,常规引流2d,并给予患者抗生素。

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髋关节功能训练,并随访1年,以掌握和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整体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1年内并发症情况。用Harris评分法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总分0~100分(包括左边临界值),其中,70分及以下为较差;71~~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95.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0.360,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骨病中越来越高发,尽管临床整体治疗效果不错,但因老年患者多数伴有骨质疏松且免疫力较低,部分老年患者预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为此我院对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均有效,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这一结果与陈剑虹等人[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陈剑虹等人对1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同样发现优良率均可达9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分析这与内固定术的低创伤性有关。可以说,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各有利弊,前者创伤性小,但易受骨质疏松和骨折程度影响,后者创伤性大,但稳固性好,且患者髋关节动力仍可保留。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均较为显著,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现军.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3):1979-1983.

[2]韦汉鹏,梁再卿,林伟良,等.人工髋关节置换、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3):1441-1443.

[3]陈剑虹,李顺东,童培建,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2):18-21.

论文作者:万里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万里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