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及其对香港的影响_金融论文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及其对香港的影响_金融论文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及其对香港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体制改革论文,其对论文,中国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近进展

从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多项改革举措分步骤地陆续推出,并进展顺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立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金融立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要健全中国的金融法规体系。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票据法》等金融大法正式实施,奠定了中国金融法规的基础。今年上半年,新的《外汇管理条例》、《贷款通则》等法规已经颁布。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清理了以往的法规,公布了两批已失效的法规目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已于今年四月份正式创刊发行,今后新的法规将在该《公告》上不定期公布,从而提高了金融法规的公布时效性和透明度。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将继续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第二,中央银行职能转换已基本到位

在这一轮改革中,中央银行总行上收了贷款权、信贷规模调控权和利率调整权。中央银行各级分行已经把工作重点转向金融监管和各项服务性职能,如现金调拨、支付清算和国库管理等;中央银行对财政的透支和借款已经停止;中央银行的利润留成制度已经取消,新的预算体制已正常运转;中央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部门的贷款已经停止;中央银行的非盈利性原则已经落实,原来所办的商业性公司已全部脱钩;目前中央银行持有股权的证券公司还有40多家,脱钩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在这两年多中,中央银行还强化了金融监管职能,查处了一批违规金融机构。

第三,货币政策体系的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这两年来,中央银行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见成效。与此同时,我们在货币政策的改革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措施。信贷规模控制的范围正在逐步缩小。今年除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外,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已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今年在统一货币市场的基础上,已经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发行已实行竞价招标方式。这些都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已在四月份开始操作;中央银行再贴现数额逐步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已进入实质性运作。特别是今年三月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九五规划》,规定了今后五年货币供应量M1和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将成为今后货币政策的主导性中介目标。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方面的改革还会进一步深化。

第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三家政策性银行已于去年组建完毕并步入正常运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政策性业务划出之后,正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制。四家银行总行加强了对本行系统流动性的统一管理和风险管理,资产结构开始多样化,贷款质量有所好转,1995年盈利水平均高于1994年;各家银行已开始对分支机构进行调整,已撤并了一些业务量过少、亏损严重的营业机构。按照《商业银行法》分业经营的原则,这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所办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脱钩工作已经完成;原来四家银行办的128家信托投资公司已经撤销;另外36家股份制的信托投资公司的股权转让工作正在进行。在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的同时,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进展顺利,35个大中城市的组建工作已全面铺开,其中3家(上海、北京、深圳)已正式开业。

第五,金融对外开放取得长足进展

截止1995年底,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共有519家;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共有142家,其中外资银行分行120家,中外合资银行5家,独资银行5家,外资财务公司5家,外资保险公司6家,中外合资金融公司一家,外资银行和外资财务公司总资产191.4亿美元,贷款余额127.5亿美元,存款余额31.4亿美元,全年税后利润为1.4亿美元。目前我国已开放24个城市允许设立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其中有11个城市是1994年新批准的。我们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一贯的,不仅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要增加,质量还要继续提高,金融监管工作要加强。最近,我们正在修订几个有关外资金融机构管理的法规。今后要逐步对外资金融机构实行国民待遇,并为允许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积极创造条件。

第六,外汇体制改革成果继续扩大

1994年实现了汇率并轨后,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今年又推出了银行结售汇制。外汇体制改革的成果显著,这表现在:进出口大幅度增加、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储备今年一季度末已增加到808亿美元。今年以来,我国已在四个地区试行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五月份又放宽了中国居民因私出国购汇的限额。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取消在经常项目下尚存的汇兑限制,在2000年以前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

中国内地与香港在向“九七”过渡期间及“九七”之后的金融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香港“九七”回归无论对内地还是对香港来说,都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也是历史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大多数对中国经济发展持有信心的朋友们,已经认识到香港与内地经济的高度相关性,对香港的继续繁荣同样持有信心。世界银行在港发行10亿元港元债券得到踊跃认购即是例证。而且,香港外汇基金票据的收益率与同年期的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基本接近,也表明了市场方面认为“九七”因素对香港的未来没有负面影响。大家知道,所有金融中心的成功都取决于它的比较优势,而香港则大大受益于毗邻中国内地这一最显著优势。反过来说,香港“九七”回归将使中国收回一颗“东方明珠”,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贸易、金融中心。所以,我们必须、也只能珍惜和爱护她。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香港的稳定与繁荣日益依赖于内地的支持。现在离香港回归只有一年的时间,内地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将会对香港经济产生更广泛和积极的影响。最近我国全国人大通过的跨世纪文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表明,在我国实现跨世纪蓝图过程中,香港将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内地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为香港的金融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从经贸方面看,内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将继续支持香港经济的稳定增长。内地再次降低进口关税与进口限制后,将进一步刺激进口。这将不仅有助于加强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而且有助于促进香港进一步向内地的直接出口。

香港的金融业除了可受益于本地经济发展对金融的旺盛需求,还可直接进入内地投资。比如,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也可以带动香港投资者进军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战略眼光的香港投资商将会发现,中西部地区是大陆的另一块投资宝地。事实上,不少外国投资商已经开始在中西部投资。

此外,两地金融合作也将进一步扩大。“九五”计划期间,内地将有更多的城市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这将为香港的金融机构创造更多的扩展机会。内地国有企业经股份制改造后,还会继续有选择地在港上市,这将继续促进香港股票市场结构朝合理、多样化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内地经济实力增强,内地在港的投资也会有所增加,从而进一步支持香港的贸易、金融中心地位。

总之,只要香港与内地的金融界人士紧密合作,携手共进,必将进一步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的发展。

下面,我想再重申关于“九七”后两地金融关系的有关问题。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我国不在香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由中国政府在1984年12月19日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中予以阐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0年4月4日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立了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这就是:“九七”之后,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将享有高度的自治。香港特区的高度自治原则,也同样体现在金融领域。

依照“一国两制”的总体原则,基本法对未来特区的金融事务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定。即:

一、继续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二、香港的货币金融制度不变,未来特区政府可自行制定货币政策,确保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自由运行,并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

三、继续维持港元在香港的法定货币地位及发行方式。

四、香港不实行外汇管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障资金的流动和进出自由。港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继续开放。

五、外汇基金作为香港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调节港元汇价。

上述法律规定,以继续维持现有货币金融制度为核心内容,确立了未来内地与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政制关系下的“一国两币、两种货币制度、两个金融监管当局”的金融关系,从而为我们发展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

根据以上论述,处理香港与内地两地金融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关于货币制度。自1983年以来,香港一直实行将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制度,即联系汇率制。联汇制在过去有力地支持了港元的稳定,对香港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一直并将继续支持香港维护联汇制的努力。

此外,香港在货币发行与管理方面也将自成体系。三家指定的发钞银行,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将依法继续发行港元。在“九七”以后,港币与人民币的关系应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区域内依法流通的两种法币。两种货币所隶属的货币管理当局将分别按照各自的货币管理办法发行和管理货币。从技术方面而言,港币在内地和人民币在香港将以外币的方式处理。

第二,关于货币当局,即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之间的关系和政策协调。由于“九七”后香港将保持其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因此,保持相对独立的货币当局应是完全必要的。自1993年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以来,香港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日臻完善。金融管理局基本具备了作为货币当局借助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控制能力。

由于香港与内地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必将表现为各种金融活动和金融联系,因此需要金融当局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内地的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调整会对香港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样,随着内地在港金融和非金融资产总额的增长,港元汇率的变化也会对内地资产的价值产生影响。为此,两地的货币当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必须继续保持已有的良好合作关系,以维持两地金融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加强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香港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是世界第四大银行中心;香港的股票市场的总市值23483亿港元,列世界第八位;香港外汇市场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位;在国际证券机构进行公司融资和资本市场活动方面,香港是除日本之外的亚洲的主要中心。因此,根据国际准则对香港的金融机构,包括在港中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是保持和发展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必然要求。同样,随着有关金融法规的不断完善,内地在金融机构审批和监管方面也在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为加强两地货币当局进行金融监管的协作,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之间将继续就机构审批和监管等方面问题保持协调与合作关系。

第四,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必要时对香港金融稳定提供支持。今年2月9日,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赴香港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先生签署了美元国债回购协议。这表明,人民银行将随时向香港金融管理局提供美元支持,以稳定港元汇率。我在前面已经提到,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达808亿美元,我们与香港金管局有足够实力一道维持香港金融稳定。有人可能会问,那么,在中国内地因种种原因需提供外汇支持时,是否也要动用香港外汇基金?在此,我要给予明确的回答:外汇基金主要作用是稳定港元汇率,这在《基本法》中已经有明确规定。《基本法》已经构成中国法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全国人民共同遵守和执行。这是无可置疑的。

现在距离九七年七月一日已经为时不远。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两地间的经济金融交往,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联系的优势,在“九七”后保持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而又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特殊地位和吸引力。我们坚信,有大陆经济持续发展这一坚强后盾,“九七”后的香港一定会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标签:;  ;  ;  ;  ;  ;  ;  ;  ;  ;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及其对香港的影响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